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七月,熾熱的驕陽炙烤著中原大地。一支由九百余名貧苦農民組成的戍邊隊伍,正艱難地行進在通往漁陽今北京密雲)的道路上。他們身著破舊的麻衣,腳蹬磨破的草鞋,肩扛沉重的兵器與行囊,在炎炎烈日下揮汗如雨。隊伍中不時傳來陣陣咳嗽與呻吟,那是連日奔波、疲憊不堪的寫照,更是對未知命運的恐懼與擔憂。
這支隊伍自離開家鄉的那一刻起,便踏上了一條充滿艱辛與危險的道路。他們大多來自社會底層,有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有的是為生活所迫的手工業者,如今卻被征發,遠離故土,去戍守那遙遠而陌生的邊疆。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飽受風霜之苦,還要時刻忍受監押軍官的打罵與欺凌。
然而,比這些更令人絕望的是,當隊伍行進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狂風呼嘯,緊接著便是傾盆大雨。這場連綿不斷的大雨,使得道路泥濘不堪,橋梁沖毀,河水暴漲,原本就崎嶇難行的道路變得更加無法通行。
按照嚴苛的秦法規定,戍卒若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斬首示眾。眼看著歸期已過,而前方的道路依舊被洪水與泥濘所阻擋,隊伍中的氣氛愈發緊張壓抑。絕望與恐懼在人群中蔓延,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與不安。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戍卒中的兩個屯長陳勝和吳廣悄悄走到了一起,密議求生之策。
陳勝,陽城人,雖出身貧寒,卻胸懷大志,早有改變命運的想法。吳廣,陽夏人,為人仗義,在戍卒之中頗有威望。兩人深知,在秦法的森嚴統治下,無論是逃亡還是繼續前行,都難逃一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于是,他們決定發動起義,拼死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為了激發戍卒們的反抗意識,陳勝和吳廣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計策。他們先是在一條魚的腹中塞入寫有“陳勝王”字樣的丹書,然後讓負責炊事的戍卒在剖魚時發現。當這條帶有神秘預言的魚出現在眾人面前時,戍卒們無不感到驚訝與惶恐。夜晚,吳廣又偷偷跑到營地附近的破廟中,點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叫聲,高呼“大楚興,陳勝王”。在那個迷信鬼神的年代,這些詭異的現象讓戍卒們深信不疑,認為這是上天的旨意,是陳勝將要稱王的預兆。
在營造出神秘氛圍後,陳勝和吳廣抓住時機,在一次集合時,故意激怒監押的軍官。軍官果然大怒,拿起鞭子抽打他們,還拔出佩劍想要殺人。早已按捺不住怒火的吳廣趁機奪過佩劍,將軍官斬殺。陳勝也迅速出手,殺死另一名軍官。隨後,陳勝站在高處,慷慨激昂地對眾人說道︰“兄弟們!我們遇到大雨,已經誤了期限,按照秦法都得死。即便僥幸不死,去戍邊也是十有八九回不來。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難道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嗎?”他的話音剛落,人群中便爆發出雷鳴般的響應聲︰“我們願意追隨陳大哥!”
就這樣,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秦始皇長子扶甦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起義。扶甦賢明,卻被胡亥等人陷害;項燕是楚國名將,深受百姓愛戴。借用他們的名義,旨在喚起人們對秦朝暴政的不滿和對故國的懷念,吸引更多人加入起義隊伍。
大澤鄉起義如同一聲驚雷,劃破了秦朝黑暗的天空。起義爆發後,義軍猶如星火燎原,迅速發展壯大。他們首先攻佔了蘄縣,隨後兵分兩路,向東西兩面進軍。陳勝、吳廣命令符離今安徽宿州東北)人葛嬰率兵攻打蘄縣以東的地區;陳勝、吳廣則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向西挺進。一路上,那些飽受秦朝暴政之苦的百姓們紛紛響應,主動加入義軍。他們有的拿起鋤頭、鐮刀,有的扛起自制的長矛、棍棒,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秦朝統治的深仇大恨,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起義的洪流之中。
義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地先後攻佔了 今安徽宿州西南)、 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縣)、柘今河南柘城北)、譙今安徽亳州)等城池。每攻克一座城池,義軍便打開糧倉,將糧食分發給貧苦百姓,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當義軍抵達陳縣今河南淮陽)附近時,隊伍已經發展到兵車六七百乘,騎兵千余,步卒數萬人,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陳縣是秦朝陳郡的郡治,也是當時重要的城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義軍攻佔陳縣後,陳勝、吳廣召集當地的三老和豪杰們商議大事。三老、豪杰們對秦朝的暴政早已深惡痛絕,他們紛紛表示︰“將軍您身披戰甲,手持兵器,討伐無道的秦王,復興楚國的社稷,論功應當稱王。”于是,陳勝被擁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張楚”,寓意著張大楚國,這個政權的建立,不僅為起義軍提供了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更如同一面旗幟,高高飄揚在反秦斗爭的最前沿,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地反秦的斗志,促進了全國範圍內反秦斗爭的高潮。各地農民紛紛殺長吏,響應陳勝,一場席卷全國的反秦風暴就此展開。
陳勝以陳縣為中心,分兵數路,四處進軍,以擴大革命政權的影響。
他任命吳廣為假王假為代理之意),監督諸將向西北攻擊秦朝重地滎陽今鄭州西北),意圖打開進攻關中和咸陽的大道;又命 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進攻秦朝的南陽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陽市),計劃通過武關進攻關中;命令陳人武臣和邵騷、張耳、陳余北攻趙地;稍後又命令周�北攻魏地;命令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鄧宗向南攻打九江郡。一時間,起義軍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整個天下都陷入了動蕩之中。
然而,就在起義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內部卻出現了危機。之前攻打蘄縣以東的葛嬰,在攻佔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後,因不了解陳勝已在陳縣自立為王的消息,私自立楚人襄強為楚王。後來葛嬰得知真相,為表忠心,殺了襄強回來報告。但陳勝卻認為葛嬰擅自立王,有背叛之意,毫不留情地將他處死。這一事件不僅削弱了起義軍的內部團結,也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滎陽為中原重鎮,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吳廣的西征軍攻打到滎陽城下後,秦朝防守滎陽的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之子)憑借堅城固守,吳廣久攻不下,只能將滎陽團團圍住,雙方陷入僵持狀態。為了打破僵局,陳勝又任命陳縣的賢人周文又稱周章)為將軍,向西攻打秦地。周文繞過滎陽,一路擴充軍隊,憑借著起義軍的威望和百姓的支持,隊伍迅速壯大。當他到達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時,已經擁有戰車千乘,士卒數十萬,成為了一支足以威脅秦朝統治核心的強大力量。
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率領義軍挺進到戲今陝西臨潼東),將軍隊駐扎下來,準備向咸陽發起進攻。消息傳到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他深知秦朝正規軍隊調動需要時間,而義軍的攻勢卻如潮水般洶涌。情急之下,他來不及調集正規軍隊,于是下令赦免驪山刑徒和人奴產子,將這些原本被束縛在社會底層的人交給少府章邯指揮,讓他們去抵御周文。
章邯是秦朝的一員猛將,他以果斷和勇猛著稱。他迅速將這些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整編成軍,充分發揮他們的戰斗力,向周文發起了猛烈進攻。
周文雖有眾多士兵,但大多缺乏訓練,隊伍中充斥著未經戰火洗禮的平民。面對秦軍的凶猛攻擊,周文的軍隊兵敗如山倒,不得不退出函谷關,退守到曹陽亭名,在今河南靈寶東北)。然而,章邯並未給周文喘息之機,他率秦軍緊追不舍,一路追殺到曹陽。周文再次戰敗,又退至澠池今河南澠池南)。在澠池,周文試圖堅守陣地,他命令士兵們拼死抵抗,試圖阻止秦軍的進攻。然而,秦軍的攻勢如同狂風暴雨,難以阻擋。在澠池堅守了十幾天後,章邯軍再次追上周文,雙方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最終,周文的軍隊徹底潰敗,他本人也陷入了絕望,最終自殺身亡。
周文軍敗後,圍困滎陽的楚軍將領田臧等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懼和憂慮之中。他們意識到,秦軍在章邯的指揮下,必然很快就會到來。他們互相謀劃道︰“周文戰敗後,秦軍必然很快到來,我軍包圍滎陽還沒有攻下,秦軍來後內外夾擊我們,我軍必敗。不如派少許兵力監視圍困滎陽的秦軍,以精兵迎擊東進的秦軍。”
然而,他們又擔心假王吳廣會阻礙他們的計劃。他們認為吳廣驕縱,不懂用兵計謀,無法和他商量計議。于是,幾個將領共同詐稱陳勝的命令,將吳廣殺害,並將其首級獻給了陳勝。陳勝在無奈之下,承認了既成事實,派使者賜給田臧令尹楚國稱宰相為令尹)的大印,讓他做統軍的上將。田臧于是命令李歸等將領繼續在滎陽城下監視圍困城內秦軍,自己率精兵西去到敖倉今河南鄭州西北)迎擊章邯所部秦軍。
然而,雙方交戰後,田臧戰死,所部潰散。章邯進兵到滎陽,擊敗了李歸所率楚軍並殺死了李歸等人。
此後,秦軍乘勝追擊,陽城人鄧說率軍駐守于郟今河南郟縣,《史記》原作“郯”,在今山東郯城,應誤),試圖阻擋秦軍的進攻。然而,他所率領的部隊被受章邯指揮的另一秦將擊敗,鄧說的部隊潰散逃回陳縣。緊接著, 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伍徐率軍駐守于許今河南許昌市東),也被章邯軍擊敗,伍徐的部隊潰散逃回陳縣。陳勝對鄧說作戰不力感到憤怒,認為他未能有效阻擋秦軍的進攻,于是將其誅殺。
章邯打敗了許縣的伍徐後,氣勢洶洶地進攻陳縣。楚國的上柱國楚國最高等武官名)房君封號)蔡賜率領楚軍奮勇抵抗,他身先士卒,試圖鼓舞士兵們拼死一戰。然而,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秦軍,楚軍依然寡不敵眾,蔡賜戰死沙場。接著,章邯又進攻陳縣西邊的楚軍張賀部,陳勝親自出城督戰,試圖鼓舞士氣。他站在高處,大聲呼喊,試圖激發士兵們的斗志。然而,面對強大的秦軍,楚軍依然戰敗,張賀戰死。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被迫退到汝陰今安徽阜陽),隨即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縣東南)。此時的陳勝,身邊的軍隊已經所剩無幾,他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更令人痛心的是,其駕車的御手莊賈叛變,趁陳勝不備,將他殺害後投降秦軍。一代反秦英雄,就此隕落。陳勝死後被葬在碭今安徽碭山縣南),謚號為隱王。他的名字和事跡,成為了後世反抗暴政的象征,激勵著無數後來者繼續為自由和正義而戰。
陳勝的犧牲並沒有讓反秦斗爭就此終結。他從前的近侍、將領呂臣,懷著對陳勝的忠誠和對秦朝的仇恨,組織了一支頭戴青帽的軍隊蒼頭軍),從新陽今安徽界首縣北)起兵,北上攻佔陳縣,殺死了叛徒莊賈,重新將陳縣納入楚軍控制。
此時,先前被陳勝派遣西進的宋留軍已經攻佔了南陽郡,但听說陳勝已死,宋留惶恐不安,南陽郡又被秦軍奪回。宋留不能再西進武關,于是向東回師至新蔡今河南新蔡),途中遇到秦軍,宋留率軍投降。秦朝將宋留押送到咸陽,將其車裂處死,手段極其殘忍。
呂臣收復陳縣後,秦軍的左右校尉又攻陳,呂臣不敵敗走,但他沒有氣餒,而是收拾殘部,準備東山再起。他和鄱陽今江西波陽縣東北)的大盜、當陽君黥布相互聯合,反擊秦軍左右校尉,大破之于青波即青陂,今河南新蔡縣西南),再次將陳縣納入楚軍控制。
與此同時,項梁也立熊心為楚王,繼續高舉反秦大旗。陳勝自稱王到犧牲,雖然只有短短6個月,但他所發動的反秦起義,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全國人民反抗秦朝暴政的熊熊烈火。秦朝最終被陳勝所分封、派遣的王侯將相們滅掉,這一切,都源于陳勝在大澤鄉的那一聲振臂高呼。他的英勇事跡和反抗精神,永遠銘刻在中國歷史的豐碑之上,激勵著後世無數人為了自由、平等和正義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