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旭以一人之力單挑新記總堂,威逼新記讓出灣仔,和連勝便被港島所有勢力列入不可惹的名單中。
而平靜的時光總是容易讓人忽視,一晃眼的功夫,臘月里的彌敦道飄著細密冷雨,霓虹招牌在積水中洇出斑斕光暈。
再過兩日便是元旦,街邊的報攤不停叫賣著"85港島經濟將騰飛"的號外,油墨未干的紙張掠過潮濕街道。
當陽光高懸正空時,劉旭在前後兩輛高檔汽車的保護下,來到啤酒廠巡視,查看啤酒的庫存情況與開工的情況。
由于之前約過交通署署長吃了個飯,順帶塞了個‘古董’,消防巡查的事情早就徹底解決。
說到底這只是長江大少爺打的招呼,並不是超人親自打的。
僅僅交通署署長的一個電話,消防署的審核負責人便滿是笑臉的應下東升啤酒廠沒有任何消防問題。
而衛生署的負責人則是想硬氣一下,但當交通署給衛生署署長打去一個電話,對方的語氣便驟然變換。
不過,劉旭不是單純的借勢壓人,在飯局結束後,他還私底下給兩個負責人塞了一個最低級的‘古董’。
讓衛生署與消防署的審核人員內心的芥蒂徹底消散,滿臉誠摯的拉著劉旭的手,滿口的相識恨晚。
還主動交代其中不僅有長江大少爺的招呼,隱晦告知他私底下還有郭家摻和其中。
讓劉旭內心大罵郭勝得奸詐,笑臉盈盈的將他送出門口,私底下卻算計李大少來找他麻煩。
若不是擔心會暴露身份,劉旭說什麼都要讓張梓豪請郭家話事人去離島喝喝茶,泡泡澡。
听說海水泡澡有利身心健康,泡的好甚至能提高睡眠質量,一覺睡到天荒地老。
隨著麥芽的醇厚香氣、啤酒花的清新芬芳,在啤酒廠回蕩,劉旭收回思緒,認真巡視著廠內的情況。
原料倉庫,叉車司機熟練地操控著機器,將一袋袋金黃的麥芽和翠綠的啤酒花精準地搬運到指定位置。
倉庫管理員則仔細地核對貨物的數量和質量,認真記錄著每一項數據,確保原料的供應萬無一失。
糖化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
工人們站在巨大的糖化鍋前,眼神專注地盯著儀表盤上的各項數據,熟練地操作著閥門和開關。
麥芽在適宜的溫度下與水充分混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逐漸轉化為香甜的麥汁。
發酵車間,巨大的發酵罐整齊排列,宛如等待檢閱的士兵。
工人穿梭在發酵罐之間,檢查罐內壓力、溫度和發酵進度。
他們就像一群細心的守護者,時刻關注著每一個發酵罐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參數,確保啤酒在最佳的環境中發酵成熟。
過濾車間里,過濾設備高速運轉,將發酵後的啤酒過濾,去除其中的雜質和沉澱物,使啤酒變得清澈透明、口感純淨。
包裝車間內,機器的運轉聲和包裝材料的摩擦聲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確認啤酒廠運行情況有條不紊,劉旭欣慰的拍了拍錢林,承諾年底會給其報個大紅包。
劉旭緊接著又巡視了一番自來水廠與航運公司。
前者由于運營團隊成熟,且王老頭的確是熟悉水廠的運轉,倒是並未出現什麼大問題。
而後者,王炳森身為專業的經理人,在有港島一流社團撐腰的情況下,業務能力可謂是出類拔萃。
從航運公司出來後,劉旭並沒有立刻返回東升大廈,而是前往了上海街,查看店鋪的情況。
受夏國陳兵港島邊境的影響,無論是華人富商還是英資,盡皆大量拋售手中的固定資產。
劉旭作為後世而來的人,在知道兩邊打不起來的情況下,則是揮舞著鈔票,大肆低價接收著。
若是他願意,上海街完全可以改成劉旭街。畢竟這條街上百分之九十的商鋪已經在他名下。
靠著夏國軍隊的邊境演練與回歸條例的鋪墊,油麻地商鋪,有五分之一在他名下。
隨著回歸條例的正式公布,港島的客流量一直在穩步回升,連帶著這些商鋪的價值也在穩步的增長。
而身為後世來的劉旭清楚知道這還只是小利,待到二十一世紀這些商鋪的價格將增長至十倍甚至是數十倍。
更別說還有一個翰園小區、十五家停車場、多家夜總會和數十家酒吧、ktv。
‘港半城’的稱號可能還稱不上,但‘油尖旺地主’的稱號還是能夠上的,外帶一個‘九龍皇帝’。
……
東升大廈,劉旭指關節輕輕敲擊桌面,剛才還嘈雜的會議大廳內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環坐的眾人紛紛不由自主的停下嘴中的交談,屏住呼吸,目光滿是嚴肅的定格在首位那張年輕且略顯稚嫩臉上。
隨著“開始吧”三個字在會議室上空回蕩,會議室內的氛圍才重新變得活躍起來。
接連打服東星、洪興與新記三個一流社團,再加上社團一半的堂主都是從他手中提拔起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現在已經不是劉旭離不開和連勝,而是它離不開劉旭。這讓劉旭在和連勝說一不二。
對社團指手畫腳的叔父輩被送去養老,每月的總堂會議也只剩下建議權,再無投票的權利。
鄧威與雙番東等人的死亡算是徹底打醒了叔父們,而鄧威、雙番東等人的家人接連意外喪命則是讓叔父們徹底害怕起來。
享受了十多年安逸的他們,早就沒了年輕時的熱血與沖勁。剩下的只有享受最後的權利,趴在和連勝身上吸血。
而當最後的權利被剝奪,在清楚認識到沒有反抗的能力,且一旦失敗還會牽連到家人時,這群人便只剩下享樂。
安靜的趴在陰影中,享受最後的分紅。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十二位叔父的位置空缺一大半,再加上和連勝拿下港島百分之七十的蔬菜瓜果市場,他們每年至少能分到五百萬港幣。
這是這些叔父們能安靜養老的主要原因。
“劉生,我堂口方面風平浪靜,無論是東星還是其它的中小勢力都不敢踩過界,唯獨泥沙公司有些問題。”
開口的是大埔區的大浦黑。
由于大埔區離內陸近,而港島又嚴禁采砂,所以劉旭給大浦黑介紹的生意是從內陸運送建築材料,主要便是泥沙。
裝修方面有大d,建築材料方面有大浦黑,至于建築方面他後續打算放在社團總公司名下。
“是李老登本人下場了還是托關系找人下場了?”
無怪乎劉旭有此問。
港島此時大多生意想要開展,並做大做強都是需要牌照的。
所以港島此時涉及砂石方面的建築公司除了青泥,便只有大浦黑手中的‘夏泥’公司。
為了拿下泥沙的牌照,劉旭特地飛了一趟不列顛,當面請勞海倫幫忙,又向斯卡倫承諾提供一千就業崗位才達到目的。
喜歡港綜︰從小弟到大佬請大家收藏︰()港綜︰從小弟到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