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席後,因是方以智發起,故而方以智先開了口,他舉起酒杯說道︰“松台大人張公麾海收孤島,智以薄醴為賀!”?
“今日高堂列炬,諸君共飲,非為尋常宴樂,乃賀我朝孤島重歸、海疆復寧之盛事!
張公帥師渡海,劍指澎台,運籌如諸葛撫琴,決勝似周郎赤壁。艨艟列陣之日,已是雲表插旗之時;鼓角未鳴之際,賊膽先摧。此皆賴公之韜略,三軍同袍之忠勇,方使紅夷遁跡,鯨波伏威。台灣一島,遂作神州新壤!
若論開疆,世謂衛霍功高;今看飲馬,公已勒銘東溟。聖鑒如日,台中諸姓耕讀尚承漢儀,此千古之續也!更喜新頒金匱,耀公三品松台——昔子胥潮頭立,便稱吳地錦繡;今公袖拂琉球,即坐八閩膏腴。從此樟腦荔月,皆入巡撫版圖; 戶商帆,盡頌中朝德威!”
“願公常飲此杯,使東海仍明仁智之鏡!”?
說完後端著酒杯示意眾人。口呼“千歲千歲”語畢先飲而下。
一時眾人也是連呼“千歲,千歲。”具都飲下了杯中之酒。
接下來在座的也就張好古官職最大,在藝伎倒滿酒後。
因是坐席,故張好古褪去緋袍,著一襲月白葛衫,卻仍昂然坐于首席。左首方以智新授松江知府,青布直裰未換,便裝前來赴宴;在座諸官皆脫去補服,顯是刻意不露官威。
右首馮夢龍、陳子龍倚欄而坐,翹足間露出詩酒風流之態,曲欄外秦淮八艷雖垂袖侍立,卻仍掩不住風骨。傅青主與李明忠對酌笑談,不時投來會意的目光——滿座文人武將,竟在這別苑中自成兩方天地。
\"某崇禎元年一介書生,今蒙聖恩忝居松台巡撫。\"
張好古執金樽而立,目光掃過方以智未更的布衣,語氣卻隱隱透出威勢︰\"方明府繼任松江,當知此地非止文風昌盛,更是東南喉舌。\"忽聞隔壁武桌傳來刀鞘相擊之聲,他微微頷首。
又轉向馮夢龍︰\"听聞聞馮先生新編《三言》,其中《警世》《醒世》二卷,令某三復而嘆。\"
席間柳如是斟酒時,袖間滑落半闋《金陵秋思》,張好古拾起輕誦︰\"舊苑荒台楊柳新,竟惹得陳臥子擊節而和。\"見武將桌孫臨起身欲打斷,他揚眉一笑︰\"今日雅集,但論風月,暫不提關河。\"滿座皆會意,文士舉杯,武將斂容,別苑中一時竟分不清是詩酒更盛,還是威勢更重。
酒過三巡,熟悉張好古的自不去言,那些初見張好古的,見撫台大人端的是平易近人,不顯絲毫高官架子,便也漸漸放開了。
因是眾人大都敬撫台大人,張好古也漸漸喝的有點高,柳如是見此,便示意李香君,董小宛近前伺候著。
酒喝的高興,秦淮八艷也各自展示技藝,柳如是是輕撫一曲算是助興。有了柳如是的引子,眾女子也活躍了起來。
陳圓圓褪去藕荷披風,足尖一點地,素紗廣袖便揚起滿庭星輝。她跳的是《霓裳羽衣》殘譜——本為宮舞,經她改編,足不點毯,僅憑九尺鮫綃懸于梁柱為支點,旋身時如弱柳臨風,回眸處似新荷擎露。顧橫波膝上琴未歇,十三弦忽轉《五知齋》慢板,指下按泛交替,竟與圓圓的舞步嚴絲合縫︰她折腰如新月沉江,琴聲便作涓涓細流;她振袖若白鶴沖霄,宮調即變裂帛之響。
更奇者,當舞至“破陣”一節,忽有侍女失手打翻鎏金博山爐。香灰簌簌飄落,陳圓圓卻借勢旋身,以紗袖拂灰為界,足尖在香灰上勾出半圈梅花印痕。顧橫波琴音驟緊,改奏《良宵引》,弦上跳弓恰似飛雪點梅,而爐中余煙被帶起的風卷入舞陣,纏在圓圓腰間,宛如為仙子系上一條會呼吸的雲帶。
席上方以智一時看痴,手中犀角杯竟忘了放下。忽聞圓圓最後一旋收勢,琴聲戛然而止,滿庭寂靜。只見她立在香灰畫的梅花心,鬢邊累絲餃珠簪微微顫動,簪尾懸的米粒珍珠上,映著琴板未散的余韻。
樓里的曲院風荷,濃淡相宜的荷葉簇擁著水榭,偶有晚風掠過,便送來縷縷荷香。李香君一襲素色衣裙靜坐于水榭琴旁,縴長的手指輕撫琴弦,眉間是藏不住的歡喜。這位水榭周圍人人皆知的才女,平日里總愛捧著張好古的詩詞文章反復品讀,那字里行間的才情與風骨,早已讓她的心深深淪陷。
今日,她得知心儀的張好古高升三品松台巡撫,滿心歡喜之余,便想以一場自彈自唱,將心中洶涌的賀喜之意化作音符。琴聲起,如清泉流淌,似細雨飄落,每一個音符都跳躍著欣喜。\"張公高才世所稀,凌雲壯志展宏圖\",她的歌聲清亮婉轉,詞句之間滿是對張好古才情的贊美。她唱著他文章里的錦繡山河,頌揚他詩中憂國憂民的情懷,仿佛在那歌聲里,就能看到張好古在朝堂上一展抱負的英姿。
隨著曲子旋律漸強,歌聲愈發高亢,好似要將所有的祝福都傾注其中。她想起平日讀他文章時的心潮澎湃,那精妙的構思、深刻的立意,總讓她拍案叫絕。如今,他得以在高位施展才華,李香君真心為他感到高興。琴音漸收,歌聲也慢慢緩和,水榭周圍還回蕩著那余韻,荷葉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場特別的祝賀鼓掌。
接下來酒意更興,八艷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酒席間炭盆熊熊,映得二十四張象牙走馬燈上的《韓熙載夜宴圖》栩栩如生。主座張好古剛飲罷\"三巡酒\",忽聞珠簾外環佩輕響——只見董小宛捧鎏金鶴式香爐而來,爐中摻了海南沉屑的香餅正吐出篆字青煙。
\"諸公,小女僭備小技消遣。\"她將香爐置于席中央,素手輕撥雲母屏風背面機括,頃刻間縷縷香煙竟在燈影中凝成\"明制萬方\"四字篆紋。方以智見狀撫掌︰\"此乃"隔火燻香"古法,卻以機械導引,妙極!\"
話音剛落,忽听西廂傳來三弦裂帛之聲。顧橫波抱曲頸琵琶轉出,手腕翻轉間奏出新編《松濤賦》。當奏至\"十萬軍聲半夜潮\"句時,忽有侍童撞翻青瓷膽瓶,墜地碎瓷竟與弦音相和,儼然羯鼓助節。剛接任松江知府的方以智暗使眼色,卻見陳圓圓已借勢執幻方紗巾覆于頭,十指在紗上彈出《廣陵散》減字譜,竟將將碎的瓶聲化入商調。
最奇是柳如是不等余音散盡,忽從袖中抖出六尺素絹,就著噴酒燈光現出雙鉤蘭草。絹角暗藏水印,遇熱顯出\"風骨\"二字題跋︰\"這是用茜草染就的夾江宣,遇火色便漸次泛紅。\"說畢竟將絹布投入炭盆,頓時滿室蘭香,火中卻不見焦痕。傅青主急取酒澆滅,展開絹面竟成朱砂蘭譜,墨汁遇熱顯影之技令四座咋舌。
席末李香君獻上\"梨花盞\"︰取白瓷胎內層抹了蠣殼粉,斟酒時透過燈彩可見盞中懸浮梨花瓣。待周延儒細看時,盞底竟顯出蠅頭小楷︰\"若無烈酒澆腸肚,縱有春風也枉然\"—原是墨遇酒氣方顯的隱字詩。
其時窗外更漏已響,張好古執壺嘆道︰\"今日始知秦淮煙水,化得二十四般風雅。\"眾人在八艷各逞奇技間未覺,連侍立的女使鬢邊垂下的累絲金簪,也暗刻著《夜航船》里記載的\"光影戲\"機關。
方以智也是大嘆,說道,“想不到秦淮八艷具都來了松江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