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張好古

第五零七章 勸降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溪听水夜半更 本章︰第五零七章 勸降書

    石塊和塵土飛揚中,護國軍的士兵們只是遠遠地看著,沒有一個人試圖靠近。他們明白,這是戰爭留給他們的最後警告——有時候,勝利的果實也帶著劇毒。

    烏特勒支堡的崩塌,不僅僅是一座軍事堡壘的毀滅,它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終結。這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堡壘,在護國軍的猛烈攻擊下,不堪一擊,最終化為一片廢墟。

    護國軍以驚人的火力消耗,在一天之內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他們的火炮如同雨點般傾瀉在烏特勒支堡上,將這座堡壘的牆壁和防御工事炸得粉碎。每一聲巨響都伴隨著磚石的飛濺和塵埃的彌漫,仿佛是這座堅固建築在發出最後的哀鳴。

    而荷蘭守軍最後的掙扎——那些精心布置的炸藥,也在張好古的精明算計下,失去作用。這些炸藥原本是守城者的最後一道防線,它們被巧妙地隱藏在地下,等待著護國軍的到來。

    然而,護國軍在張好古的阻攔下,並沒急著進入烏特勒支堡佔領,而是遠遠的圍觀,頓時成為了無用的擺設,沒能傷到護國軍一人,只是炸塌城堡而已。

    張好古的冷靜判斷,在這場激烈的戰斗中閃耀著關鍵的光芒。他的頭腦快速而準確地分析著戰場上的每一個細節,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謹慎和克制。

    他深知,戰爭就像一場暴風雨,雖然此刻看似風平浪靜,但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狂風驟雨,導致前功盡棄。因此,他果斷地命令部隊繼續保持警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隱藏敵人的角落,仔細搜索可能存在的殘余敵人。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當第一縷晨光如金色的箭矢般穿透彌漫的硝煙時,烏特勒支堡的真面目終于展現在人們眼前。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軍事要塞,如今已淪為一片廢墟,昔日的威嚴和壯麗蕩然無存。

    殘垣斷壁如被摧毀的巨獸骨骼般橫七豎八地散落在地,滿地的碎石仿佛是這座要塞破碎的心髒。它默默地見證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也見證了人類在絕境中展現出的智慧和勇氣。

    站在這片廢墟之中,人們仿佛能夠穿越時光,看到那個時代的終結,以及一個全新世界的誕生。這里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人類不屈精神的象征。

    日月星辰旗在晨風中高高的飄揚,宣告著對這片土地的控制。但沒有人歡笑,因為每個人都知道,這場勝利的代價,遠比表面看到的更為沉重。

    戰爭的殘酷不僅在于生命的消逝,更在于那些被摧毀的建築、被改變的地形、被扭曲的人性。烏特勒支堡的崩塌,將成為這場戰爭中永遠被銘記的一頁。

    夜晚就這麼悄悄的過去了,荷蘭人在經過一天的激戰之後,如今只剩下了一個孤零零的主堡。然而,張好古並沒有急于下令攻打這座主堡,他心中有著更為精妙的戰略謀劃。

    只見張好古站在高處,俯瞰著戰場,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座已經被炸毀的烏特勒支堡上。這座曾經堅固的堡壘如今雖然殘破不堪,但卻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它位于高處,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整個熱蘭遮主堡。

    張好古當機立斷,命令水師的二線隊伍迅速行動起來。他們要利用烏特勒支堡的廢墟,築起一座強大的炮台,將這里打造成為攻擊熱蘭遮主堡的主要陣地。

    士兵們接到命令後,立刻忙碌起來。他們搬運著石料、木材,緊張而有序地構建著炮台的框架。張好古親自在現場指揮,他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要求,確保這座炮台能夠承受住猛烈的炮擊。

    在士兵們的辛勤努力下,炮台逐漸成型。張好古滿意地看著這座即將成為攻擊主力的炮台,心中的信心愈發堅定。

    然而,張好古並沒有滿足于此。他深知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于是,他決定給荷蘭人寫一封信,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他們傳遞自己的決心和策略。

    張好古回到營帳,坐在案前,凝視著空白的紙張,沉思片刻。他要如何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呢?這封信既要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和決心,又不能讓荷蘭人覺得自己是在挑釁。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張好古提起筆,開始在紙上書寫。

    致荷蘭守將揆一書

    執事率千余之眾,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軍?而余尤怪執事之不智也。

    夫天下之人固不樂死于非命,余之數告執事者,蓋為貴國人民之性命,不忍陷之瘡痍爾。今再命使者前往致意,願執事熟思之。

    執事若知不敵,獻城降,則余當以誠意相待。否則我軍攻城,而執事始揭白旗,則余亦止戰,以待後命。

    我軍入城之時,余嚴飭將士,秋毫無犯,一听貴國人民之去。若有願留者,余亦保衛之,與華人同。

    夫戰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荷人遠渡重洋,經營台島,至勢不得已,而謀自衛之道,固余之所壯也。

    然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爾等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大明,隨身之物可攜帶,悉听而歸。若執事不听,可揭紅旗請戰,余亦立馬以觀,毋游移而不決也。否則刀兵相見。

    生死之權,在余掌中,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唯執事圖之。此書為鄭成功所書,我只略有改動。)

    寫完後,張好古稍作整理,便將書信交給了吳大寶,並囑咐他盡快找一名合適的俘虜,將這封信帶給熱蘭遮堡里那位所謂的台灣總督揆一。

    吳大寶領命而去,沒過多久,他就帶回了一名俘虜。張好古打量了一下這名俘虜,只見他衣衫襤褸,滿臉驚恐,但還算得上是身體健全、頭腦清醒。張好古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對俘虜說道︰“你听好了,我現在給你一個活命的機會。你拿著這封信,去熱蘭遮堡城下,告訴他們你是來送信的。如果他們把你放進去,你就把信交給揆一。完成任務後,我自然會放你走。”通事李忠做了翻譯。

    俘虜連連點頭,接過信後,如蒙大赦般地向熱蘭遮堡跑去。

    到了城下,俘虜按照張好古的吩咐,向城上的守軍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城上的守軍听後,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放下了一個竹筐,將俘虜拉了上去。

    進入熱蘭遮堡後,俘虜被帶到了揆一的面前。他戰戰兢兢地將書信遞給了揆一,然後通過通譯向揆一解釋了這封信的來意。

    揆一接過信,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漢字。他雖然能看懂一些漢字,但要完全理解這封信的內容,還需要通譯的幫助。通譯將信的內容翻譯給揆一听後,揆一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很清楚,現在的形勢對他們非常不利。城內士氣低落,士兵們缺水少食,根本無法出城迎戰。而城外的明軍則將熱蘭遮堡圍得水泄不通,無論是海面還是陸路,都被封鎖得嚴嚴實實。如果繼續抵抗下去,恐怕最終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可是,如果選擇投降,自己的下場恐怕也不會好到哪里去。他不僅會失去權力和地位,還可能會被明朝政府處死,甚至連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揆一在心里反復權衡著利弊,卻始終拿不定主意。投降還是抵抗,這兩個選擇都讓他感到無比糾結。

    一天過去,張好古眼看著熱蘭遮堡毫無動靜,他下達了炮轟的命令,決定用武力來打破這僵持的局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學名張好古》,方便以後閱讀學名張好古第五零七章 勸降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學名張好古第五零七章 勸降書並對學名張好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