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張好古

第五百章 海戰勝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溪听水夜半更 本章︰第五百章 海戰勝利

    在普羅文查要塞守軍投降時,荷蘭海軍仍盤踞在台江水域,企圖阻止張好古率領的大明軍隊進一步行動。

    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總督揆一派出了全部海上力量︰排水量千噸的\"赫克托\"號與\"格拉弗蘭\"號兩艘主力戰艦,以及\"白鷺\"號快艇和\"伯瑪麗亞\"號通信船。荷蘭戰艦側舷各有十五到二十門重炮,射程可達兩公里,而水師鎮海級的船也不遜色荷蘭船。

    上午10時許,海戰正式打響。\"赫克托\"號率先向鄭軍前鋒艦隊開火,一發二十四磅炮彈準確命中鄭琦的指揮艦,甲板頓時木屑橫飛。但水師早有準備,六十艘大型戰船立即分為三隊︰左翼由陳廣率領的20艘鎮海級正面牽制;右翼陳沖指揮30艘鎮海級迂回包抄;余下10艘隱蔽在艦隊後方。荷蘭人在海上沒逢敵手,就這幾艘也膽敢發起沖鋒 見水師船隊分散,以為水師亂了陣腳,\"格拉弗蘭\"號立即前出追擊,卻不知已陷入包圍。而水師指揮船上的鄭琦撇著嘴唇,眼上的不屑,根本就沒把荷蘭戰艦當回事。

    正午時分,海戰進入白熱化階段。鄭琦命令旗艦升起紅色信號旗,五十艘戰船圍住了荷蘭船隊,雙方大炮互轟,水師明確是以實戰當做練兵,爭取讓炮手都能打上幾炮,水師的船是遠遠釣著荷蘭船,打可以,但是不能跑了。

    下午1時20分,戰局出現決定性轉折。一艘水師戰船突破\"赫克托\"號右舷防線,與荷蘭水兵展開甲板白刃戰。同時,三艘裝滿火藥和硫磺的火船被點燃,順著潮水撞向荷蘭戰艦。其中一艘火船成功卡在\"赫克托\"號尾舵處,烈焰很快引燃船尾火藥庫。隨著震天動地的爆炸聲,這艘海上巨獸從中間斷裂,帶著濃煙沉入海底,船上百余名荷蘭官兵僅有數人獲救。

    \"格拉弗蘭\"號見勢不妙,立即與\"白鷺\"號向西北突圍。但水師早有防備,陳沖親率10艘改裝過的\"連環船\"橫切敵艦航線。這種特制戰船兩艘一組用鐵鏈相連,成功纏住\"格拉弗蘭\"號。水師士兵趁機跳幫作戰,用斧頭劈開敵艦炮窗,將點燃的火藥桶投入艙內。荷蘭艦長柯克被迫下令砍斷錨鏈,借著西南風勉強脫困。此時\"格拉弗蘭\"號主桅已斷,甲板上火光沖天,逃亡途中甚至不得不拋棄半數艦炮減輕重量。

    黃昏時分,殘陽如血。傷痕累累的\"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繼續向南逃竄,\"伯瑪麗亞\"號也跟著逃竄,然而鎮海級的水師戰船怎麼能讓他們逃脫呢?更何況還有小一號的快船,很快包圍三艘荷蘭戰船,指揮船上的鄭琦打出信號,打沉兩艘大的,放走小的”伯瑪利亞”號,頓時水師大炮齊轟,很快“格拉弗蘭”號,“白鷺”號相序進水,是逃不掉了,而被水師故意放掉的“伯瑪利亞”號,繼續向南逃往巴達維亞求援。護國軍水師雖傷亡三十余人,但徹底掌控了台江制海權。俘虜了剩下兩艘船上的荷蘭人。當夜,張好古在赤�樓舉行慶功宴,特別嘉獎了首位登上敵艦的勇士林福良——這位來自閩南的漁家子弟,在接舷戰中連續斬殺七名荷蘭士兵,用鮮血在敵艦主桅上寫下了\"大明\"二字。

    這場持續四個多時辰的海戰,展現了冷熱兵器交替時代的獨特戰爭圖景。水師將傳統火攻、接舷戰術發揮到極致,又創造性運用潮汐、風向等自然條件,最終以陣亡幾十人的代價,擊沉一艘、俘虜兩艘敵艦。放跑一艘此戰過後,荷蘭人再無力從海上威脅鄭軍,只能困守熱蘭遮城,為最終收復台灣奠定了勝局。

    阻擊戰,護國軍勝,海戰,護國軍勝,普羅文查勝,三場勝利後。

    張好古劍指荷蘭殖民者盤踞的熱蘭遮城時,此時歷史的天平已然傾斜。明軍已是必勝之局。

    張好古並沒難為貓難實叮,讓他回熱蘭遮城以勸降揆一未果後,轉而以精兵圍城。就在這關鍵時刻,台灣南北路土社\"聞風歸附者接踵而至\",高山族人民\"男婦壺漿,迎者塞道\",紛紛以各種方式痛擊荷蘭殖民者。這一幕生動地展現了張好古收復台灣的偉大壯舉背後,是台灣各族人民的鼎力支持與積極參與。民心所向,方成偉業;眾志成城,乃克強敵。張好古收復台灣的歷史啟示人們︰任何改變歷史進程的偉大行動,都必須植根于人民的沃土,汲取民眾的力量。

    張好古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國智慧。他對歸附的土社\"各照例宴賜之\",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台灣原住民,這種政治遠見打破了荷蘭殖民者\"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幾十年,對漢族移民與原住民實行差別待遇,征收苛捐雜稅,強征勞役,早已民心盡失。張好古抵達台灣後,立即宣布\"土地為我大明故有,爾等趕緊退出大明土地\",既表明收復國土的決心,又給予荷蘭人退路,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智慧。他特別注重團結原住民力量,嚴令軍隊不得侵擾原住民村社,這種尊重與包容迅速贏得了台灣各族人民的信任與支持。歷史證明,張好古的民族政策成功凝聚了反荷力量,為收復台灣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台灣各族人民自發組織的抗荷斗爭,構成了收復台灣的第二戰場。當鄭軍圍困熱蘭遮時,台灣各地掀起了反抗荷蘭殖民者的浪潮。新港、目加溜灣等地的原住民武裝襲擊荷蘭巡邏隊,焚毀殖民據點;漢族農民拒絕向荷蘭人提供糧食補給,切斷殖民者的物資來源;甚至有被荷蘭人奴役的非洲裔士兵倒戈加入鄭軍。這些民眾自發的抗荷行動,使荷蘭殖民者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正如史料記載,荷蘭人此時\"如過街之鼠,人人喊打\"。民眾力量的廣泛動員,極大削弱了荷蘭殖民統治的基礎,加速了熱蘭遮城的陷落。這種自下而上的反抗,與張好古自上而下的軍事進攻形成了完美配合,共同譜寫了收復台灣的壯麗史詩。

    張好古收復台灣的壯舉,體現了華夏文明\"保家衛國\"的精神傳統與台灣人民\"反抗外侮\"的英勇品格的高度統一。在張好古身上,台灣人民看到了一位能夠結束荷蘭殖民統治、恢復中華正統的領導者;而在台灣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張好古獲得了實現其歷史使命的強大力量。這種雙向選擇形成了強大的歷史合力,使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後,設立府縣,推行屯田,發展文教,使台灣社會迅速擺脫殖民陰影,融入中華文明的發展軌道。這一過程充分證明,只有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業,才能獲得最廣泛的支持,創造最偉大的成就。

    張好古並沒著急攻城,而是把城圍住,他想來個更大的,“伯瑪利亞”號的放行,會不會釣來大魚,巴達維亞要是知道熱蘭遮城被圍,能不能來救,張好古猜想,大概率會的,到時一定要敵寇有來無回。

    在護國軍和地方百姓的雙重打擊下,荷蘭人士氣低落︰只能龜縮在稜堡里,張好古看著眼前的城堡,確實歐洲的很,稜角分明,幾乎是無死角防御。

    在主城堡的東面就是烏特利支堡。烏特利支堡比主堡還高,看完地形後,張好古心里有了主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學名張好古》,方便以後閱讀學名張好古第五百章 海戰勝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學名張好古第五百章 海戰勝利並對學名張好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