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張好古

第一百一十九章 那些英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東溪听水夜半更 本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那些英名

    張好古听惠來時如此一說,心中不禁暗自點頭稱贊。他深知惠來時所言非虛,從平日里的點點滴滴就能看出,此人工作向來勤勉負責,盡心盡力。想到此處,張好古越發覺得自己這位秘書選得真是恰到好處,不僅能力出眾,而且辦事周到細致,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

    就在張好古神態悠閑、怡然自得地輕抿著那杯香氣四溢的香茗之時,惠來時猶如一陣疾風般迅速地抱來了厚厚的一大摞卷宗。只見他步履匆匆卻又不失沉穩,懷中的卷宗仿佛承載著千斤重擔一般,但他依舊穩穩地將其送到了案幾前。

    惠來時小心翼翼地把這一堆如山的卷宗輕輕放置在案幾之上,生怕發出一點聲響驚擾到正沉浸在茶香中的張好古。隨後,他深吸一口氣,開始有條不紊地向張好古稟報起來︰“大人啊,這些可都是這幾日積攢下來的重要公文呢!每一份都需要您親自過目並且予以批示審批呀。”

    張好古微微頷首,表示知曉後便開始逐一翻閱起這些卷宗。他時而眉頭微皺,時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當看到其中關于賬目的部分時,他不禁多停留了片刻,仔細查看上面的數字和記錄。經過一番審視之後,他臉上漸漸浮現出一絲滿意的笑容——原來賬上的余額竟然有著兩萬余兩之多!這個數目清晰地表明了郵政司的業務正在穩步上升之中,毫無疑問,這絕對算得上是一個令人欣喜的良好現象。

    他立刻吩咐惠來時將郵政司的全體官員召集起來,準備召開一次重要會議。沒過多久,郵政司里無論是職位高低的官員們紛紛聞訊趕來。

    待眾人齊聚一堂後,張好古先是對郵政司過往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贊揚。緊接著,他開始詳細地闡述對于未來業務發展的規劃與指示︰“我們在繼續承接京城業務的同時,應當積極向外拓展。不過現階段,還不適宜過于冒進,步子邁得太大容易出現問題。目前,可以先將業務範圍向東延伸至天津,向西拓展到宣化、大同,向南覆蓋到河南一帶。”

    說到這里,張好古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關于馬車方面,需要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制式。加設座位的馬車就作為客車使用,而沒有加座的則用作貨車運輸。另外,考慮到長途跋涉的艱辛以及風險,對于那些專門負責跑長途線路的車夫,要適當增加他們的餉銀。具體來說,按照實際行駛的天數計算,每一天的餉銀都應該翻倍發放,以此激勵他們更用心地完成工作任務。”

    他環視了一圈在場的官員們,又補充道︰“倘若某個對接城市的業務量較多,那麼就在當地設立辦事處。而且,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待遇可以根據業務量的多少相應提高。這些辦事處不僅要承擔起本城到京師之間的業務往來,還要負責分發從京城運往該城的各類貨物。”

    最後,張好古著重強調了客運方面的收費標準︰“客運服務的收費要根據實際里程以及乘客數量來確定,但無論如何,其價格至少要比京城內的客運費用高出五倍才行。此外,對于馬車的訂購事宜,我們要與機械廠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並且一定要確保購車款項能夠及時結清,不得拖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運營順利開展,不斷壯大郵政司的規模與影響力!”

    從下個月開始,郵政司將迎來一項重大變革——全體員工的餉銀都將提升一成!不僅如此,還會推行全新的獎懲餉銀制度,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積極工作,避免出現那些佔著職位卻不干活兒的“尸位素餐”者。具體而言,如果工作表現出色,將會獲得相應獎勵;而若是工作不力,則要接受懲罰。對于那些實在表現不佳的人,就需要前往專門的培訓機構進行學習,在此期間他們的薪金只能按照車夫的標準發放。

    關于這個新制度的具體細則和實施辦法,張好古要求各位同仁深入研究,並盡快呈報給他。待他仔細審閱之後,再做出最終的批示。當眾人听聞即將漲薪的消息時,無一不是興奮異常,大家紛紛對張好古阿諛奉承起來。然而,面對這一獎懲制度,不同人的反應卻是大相徑庭。那些平日里勤懇實干的員工自然心中歡喜,因為他們知道只要繼續努力,就能得到更多的回報;可那些慣于偷奸耍滑之人此刻卻是愁眉苦臉,暗自叫苦不迭。

    會議結束之後,張好古並沒有停歇下來,而是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繁忙的公務處理之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于等到了下衙的時辰。此時,張好古如同往常一樣,與其他同僚一道走出衙門,下班回家。自從張好古上任以來,郵政司內部的各項事務逐漸走上正軌,呈現出一片向好的趨勢。

    經過一夜休整,次日清晨,張好古早早起身。他決定今天親自前往注音工作室那一邊視察一番,看看那里的工作進展如何,順便見見那些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大明能人。畢竟,作為漢字注音的發起人,他深知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只有事必躬親,才能保證整個部門的高效運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了工作室之後,方以智面帶微笑地將張好古引至眾人面前,並向大家詳細地介紹道︰“這位便是我們工部的五品要員張好古大人!他不僅身居要職,主管著咱們至關重要的研究院和郵政司,而且還是那漢字注音的發起人呢!”

    隨著方以智話音落下,在場的諸位人士紛紛起身,依次走上前來。他們一個個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依次向著張好古拱手行禮,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此同時,方以智也沒有閑著,他一邊向張好古回禮示意,一邊輕聲地為其介紹著每一個人的身份來歷。

    只見人群之中,陳子龍器宇軒昂,目光炯炯有神;顧炎武身形挺拔,氣質儒雅非凡;黃宗羲則神態自若,舉手投足間盡顯睿智;黃道周更是風度翩翩,令人心生敬仰之情。再看那傅山,精神矍鑠,雙目閃爍著光芒;金聖嘆才情橫溢,談笑風生之間妙語連珠;馮夢龍則是一臉和藹可親,讓人倍感親切;最後還有那位張岱,他溫文爾雅,宛如從古代畫卷中走出來的人物一般。

    張好古目不暇接地看著眼前的這些歷史名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情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這些人物無一不是當時最為璀璨耀眼的明星啊!然而此時此刻,他們卻如此真實鮮活地站在了自己的面前,仿佛跨越時空而來。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場古與今的深度對話,令張好古深感責任重大。他暗自下定決心,定要不負眾望,竭盡全力為這些杰出之士創造一個美好的結局,不辜負這難得的相遇相知。

    陳子龍,崇禎帝崩後,堅持抗清,後在吳橋被清軍俘虜,押送南京途中,為不受辱,在松江境內投水自盡,清兵撈出時,已是氣絕身亡,清軍扔對尸身凌遲斬首,並棄尸投水。

    顧炎武,明亡後,矢志抗清,曾幾度入獄,晚年顛沛流離,曾被舉薦清廷為仕,顧炎武以死拒絕,後定居陝西華陰,七十歲時在友人家中,上馬時,失足墜馬,五日後亡故。

    黃宗羲,抗清失敗後,拒絕做清朝官員。

    黃道周,此時任職詹事府,為人剛直不阿,鐵骨錚錚,屢屢直言上諫,經常讓皇帝下不來台,所以為崇禎帝不喜,不得升官,反而常常遭貶。明亡後,堅持抗清,順治二年,。清廷派使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將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洪承疇又羞又愧,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準。

    順治三年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4月20日),黃道周就義。臨刑前,他洗好手換好衣服,取得紙墨,畫了一幅長松怪石贈人,並給家人留下遺言︰我之前因為遵循仁義之道而不死,所以能夠平安地渡過困境;而如今賢才都從天上隕落,所以只有我臨危受命,死守善道。就義的時候,他的老僕人悲傷地為他落淚,黃道周安慰他說︰我是為天下大義而死的,已經算得上是盡享天年,你為什麼要替我哀傷呢”于是從容就刑。到了東華門刑場上,黃道周向南方再拜,他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了一封血書送給家人︰“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大意為綱常節義是恆久不變的美德,天地也理解我的心願,希望家人無憂。臨刑前,他大呼︰天下哪能有怕死的黃道周呢?最後頭已經斷了,而身子直直地豎立不倒。死後,人們從他的衣服里發現“大明孤臣黃道周”七個大字。

    傅山,別名傅青主,書法大家,以醫稱絕,明亡後,奔走聯系抗清志士對抗清朝,曾被捕入獄,其弟傅止,其子傅眉也一同入獄,因三人事先編好假供,後被放,七十三歲時,被強行入京,強授內閣中書,其間不發一言。為不剃發,出家為道,皆稱之為朱衣道人。去世時七十八歲。

    金聖嘆,白話文學運動先驅者,明亡後為清順民。清朝有意威懾江南士族,逮捕金聖嘆等七名士人,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後以叛逆罪判處斬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為哭廟案。

    臨死前金聖嘆看見家人,神色自若的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他的家人一听,忍不住嚎啕大哭,圍觀的人也都為之鼻酸,而潸然淚下。金聖嘆財產充公,家屬發配滿洲。金聖嘆僅向巡撫示威,並無意造反,卻遭貪官陷害,在獄中悔恨交加,念念不忘。

    馮夢龍,這時在座的年歲最高者,他的著作,各位看官應該都是耳熟目詳,這里就不一一細表,現在是國子監貢生,已近六十歲,听說這里為漢字注音,也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明亡時,他已是七十五六歲,拖著衰年之軀,活躍在甦,浙,閔一帶的抗清一線,就逝于抗清一線。

    想想這些人的後半生,張好古心中不禁涌起一陣唏噓之感。那些曾經鮮活而充滿希望的面容,未來又將會走向怎樣的道路呢?他暗自下定決心,絕不能讓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既然如今有幸結識了這些人,那麼無論如何,他也要盡自己所能為他們做些事情。

    和他們打過熱情的招呼之後,眾人便團團圍坐在一起。此時大家環顧四周,發現人數眾多,空間顯得有些局促,正如之前沈宜修所提到的那樣,眼下這地方的確是太小了一些。見此情形,張好古當機立斷,決定要先將場地的問題妥善解決。于是乎,他稍作思考,緊接著便提出了兩個可行的方案。

    第一個方案便是繼續租用一個更大的場所,這樣一來所有人都可以聚集在此;而第二個方案則是將現有的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前往他那新建的園子,另一部分則留在原地。至于具體的分配原則,則是那些在朝廷中有職務在身、或是家就在京師的人留下來。

    眾人听聞這兩個方案後,開始各抒己見,熱烈地討論起來。有人認為第一個方案更為方便省事,可以避免人員分散帶來的不便;也有人覺得第二個方案更具靈活性,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的需求。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與權衡利弊之後,最終大家一致同意采納第二個方案。

    留守人員以方以智,黃道周,黃宗羲為首,有十來個人。大多人員去了新園子那里,有陳子龍,顧炎武,傅山,金聖嘆,馮夢龍,張岱等人。

    喜歡學名張好古請大家收藏︰()學名張好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學名張好古》,方便以後閱讀學名張好古第一百一十九章 那些英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學名張好古第一百一十九章 那些英名並對學名張好古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