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梟就去了空軍基地,坐上了旋翼機。
直接向著青海飛去。
李梟知道,這一次去的地方就是國營二二一廠,也是二二一基地,而它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原子城”。
國內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都是在這邊研究出來的。
這次李梟過去,就是參加原子彈的最後組裝,以及爆炸測試。
四九城距離“原子城”也就不過1500公里左右,有了旋翼機,很快一行人就到了旋翼的機起落跑道。
隨後就又上了一輛車。
李梟這才知道,這里並不是真正“原子城”,或者說是這里是了“原子城”的生活區,並不是真正的研究廠。
在又行駛了很長的距離,這才到了真正的原子城,這里也被稱為“十八甲區”。
主要負責的就是科研、生產。
還沒正式到近前,就已經有哨兵上來檢查他們的身份,一共通過了五次檢查,這才進入了基地。
這里的看守用“銅牆鐵壁”來描述也不為過。
無論是交通要道,還是路口,都設有制高點,李梟記得前世看過的一些資料,在這邊最外圍巡邏一圈都要170多公里。
里里外外設有上百個崗哨。
這些崗哨人員也不一般,都是百戰老兵,並且還要經過三代政審,沒有問題才會被選中。
更是遵守著“不該問的不準問,不該去的地方不準去,不該看的不看”的原則。
這一次來這邊的不止李梟一人,還有很多專家。
像是黃教授、魏教授等等!以及大批的技術人員、都從全國各地基地。
“王工好久不見。”,剛一到宿舍區,放下行李,李梟就看到了王工,離心機完成制造後,王工就一直在離心機那邊,守著離心機。
李梟沒想到這一次王工也來了。
看到李梟,王工也很興奮道︰“科長你也來了,你這是剛到?”。
“對剛到,你是什麼時候來的?”。
“我比你早一天,昨天才到,我等這一天可是等了很久了。”,王工笑著道,臉上的表情那叫一個興奮。
李梟也是如此,心中也是不能平靜道︰“是啊!總算是看到這一天了。”。
從離心機的研究開始,到現在也有近五年的時間,現在終于是要開始最後一步的測試了。
兩人聊了兩句,李梟就跟著王工去了其它房間,給他介紹起了一些人。
這些人李梟有的認識,曾經一些項目中合作過,不過有的也只是听過名字。像是張教授、郭教授、程教授。
可以說能進入這個基地的都沒有普通人,都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專家教授。
一圈下來也是認識了不少人。
吃完飯,李梟就被叫到了一間會議室中,會議室很大,但並不顯得灰暗,在牆上掛著的“保密守則”幾個紅底黑字,顯得格外醒目。
之前在計算機研究所都接觸過。
在這邊李梟還看到了幾個熟人,三錢教授,還有吳教授,不過李梟並沒有上前打招呼,而是和王工坐在了凳子上。
隨著人員來起,大門緊閉,眾人就都安靜了下來,三錢教授也是站在前面道︰“今天把大家聚過來,只為了一件事,總裝開始了。”。
雖然三錢教授的聲音不大,但這句話一出,會議室中所有人都不由挺直了後背,一個個都面容嚴肅的看向前面。
“從明天開始,我們就正式總裝,每個人的崗位流程都標在圖紙上,一步都不能錯。”,說著就詳細的介紹了起來。
像是“鈾芯裝配”、“中子源安裝”、“半球殼對接”等等!每天都要集體核對數據,隨後就開始安排工作。
要知道總裝過程是環環相扣,不容出錯,每個步驟都有關鍵的負責人,來指揮工作。
像是負責核試驗總指揮的 張教授,負責的就是協調和保障整個試驗過程。
還有李教授、朱教授,都是作為張教授副手,用于協調工作所用。
此外核彈的組裝,還分為了核心部件裝配操作、雷管安裝、最終測試等等!
核心部件裝配操作就是將炸藥半球、核材料部件等裝在一起。
雷管安裝顧名思義,就是將雷管安裝在核彈上,之後就會進行引爆。
李梟和王工,則都是作為副手,協助“原工”來將高濃縮鈾精確加工成鈾球,這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不容有失。
原工也被稱為“原三刀”,在後世也是一位傳奇人物。
因為鈾球的加工工藝水平要求極嚴,最關鍵的三刀要求核心部件的精確度必須達到小數點後三位。
這必須要求加工者,有超高的技術和穩定的心理素質。
畢竟加工鈾球可是很危險的,必須要穿著三層防護服,戴著雙層乳膠手套和防護鏡,還要在窺視窗後操作。
如果一旦切割超過臨界值發出警報,那操作人員就必須快速撤離,否則就危險了。
這一項任務可不是誰都可以完成的。
李梟的任務就是保證在加工之前,保證高濃縮鈾的安全,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此外還有設備維護人員、技術指導與計算,所謂的技術指導與計算,就是 進行實時計算,指導進刀量,提供技術參數,判斷加工狀態。
開完了大會開小會。
小會就是李梟幾個人湊在一起,商討接下來的工作如何進行。
在第二天,李梟就又和王工一起,坐上旋翼機,去了離心機基地,開始取高濃縮鈾。
隨著一天天過去,各項任務也是開始有條不紊的展開。
10月15號一大早,李梟就醒了過來,吃完早飯穿上衣服,就去了鈾 235 專項組。
鈾 235 專項組的房間門外,也是有人看守,在檢查過身份過後,李梟就進入了自己的臨時辦公室。
換上了防護服,戴上雙層乳膠手套,接過警衛遞來的輻射劑量計,帶上兩名助手,推開了一道金屬大門走了進去。
頓時一股混合著金屬涼意,以及干燥劑的味道撲面面而來。
在里面的鉛屏蔽櫃里就是李梟他們運回來的鈾,在櫃子上面還貼著“忌踫撞、忌潮濕”,旁邊還有一個溫度計,時時測量溫度。
看著上面顯示的25度的氣溫,李梟也是把他記錄在了本子上。
隨後他就巡查了起來,這是他每日都必須要完成的檢查工作。
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必須要詳細記錄下來,以保證絕對安全,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今天就是正式加工的日子,這一次李梟里里外外檢查了三遍,才放心下來。
在李梟檢查的同時,負責機械維護的人員,也開始了檢查,等到這些全部檢查完畢。
到了晚上8點,員工也是穿著防護服進入了車間,開始起了操作。
之所以要等到晚上,一是為了電壓穩定,廠內各種設備可不少,白天用電量大,要是出現意外情況那就麻煩了。
其次也是為了安靜,工廠內大部分生產活動都已停止,這就能打造一個幾乎無干擾的安靜環境。
不至于因聲音讓人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