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留著媳婦收拾,李梟就又進了空間,查找起了關于大型晶體管計算機的資料。
關于大型晶體管計算機的資料,他之前就保留了很多。
<7030晶體管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最快可以達到120萬次\秒,並且首次采用了指令流水線技術和交叉存取內存,而它作用也是用于核武器模擬和高級物理研究。
< syste則是帝,1964年研究出的又一款晶體管計算機,比起ib7030晶體管計算機,速度更快,達到了200萬次。
首次實現同一系列機型兼容軟件與外圍設備,也是當時商用機型中速度最高的,而它出的意義,也是為現代大型機架構打下了基礎。
不過這台計算機除了用了晶體管外,還有部分使用了集成電路技術,也就是將多個晶體管、二極管與電阻集成在陶瓷基板上。
不能算是完整的晶體管計算機。
而cdc6600則算得上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晶體管計算機,速度達到了300萬次\秒,也是帝1964年的時候研究出來的,引入液冷散熱,也定義了超級計算機的概念。
atas晶體管計算機,也是英國研究的,是一款用于核能研究與氣象預測的計算機,運算速度達到了96萬次\秒,支持多用戶同時操作,更是對內存管理技術影響深遠。
小鬼子則是1964年的時候,研究出了首款運算速度超百萬的機器,達到了130萬次\秒,采用的也是全晶體管邏輯電路,而它的出現也是用在了之後東京奧運會的實時數據處理上。
國內的計算機,則要到70年代去了,研究出了首款運算速度高100萬次的計算機,不過嚴格意義上它並不是晶體管計算機,而是集成電路計算機。
對于這些計算機,李梟研究了不止一遍,大部分都研究的很透徹。
這一次他不打算照搬過去,而是想著把這些計算機的優點全部都集中起來。
這並不是難以做到的,無論是指令流水線技術、交叉存取內存技術,還是多用戶同時操作技術、液冷散熱技術,或者是能兼容兼容軟件與外圍設備的技術,在他心中都有底。
只要各種材料技術沒問題,他就能夠弄出來。
像是 晶體管,它記得這一項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開始逐漸代替鍺晶體管成為主流,雖然價格貴了些,但這些李梟並不擔心。
現在國家每年能賺2億美金的外匯,買些材料還是可以的,磁芯存儲器、磁鼓存儲器更是已經很常熟。
邏輯電路設計,這個雖然集成度極低,還在實驗階段,但這個李梟最不在意,他可以查找到大量的邏輯電路設計的方案,而邏輯電路設計的核心基礎就是晶體管。
只要有晶體管,他就可以弄出先進的邏輯電路設計。
比如ec,就是用在cdc6600晶體管上的邏輯電路,它是一種數字邏輯電路,基于雙極型晶體管,通過發射極耦合實現邏輯操作
tt則是用在sn7400系列上的,被人們稱為工業標準邏輯電路,還有比如dt、rt都是邏輯電路的一種設計。
不用考慮邏輯電路的設計,可以直接省掉許多的研究時間。
最費時間的,李梟感覺就是軟硬件的一個搭配,很多都需要慢慢碼出來。
把這些都過了一遍,李梟就打算以cdc6600晶體管計算機為基礎,把那些先進的功能都移進去。
讓計算機不僅能夠進行核武器模擬、結構力學分析,數學與數據處理、氣象模型、化學程序計算等研究所用,還要有礦山管理系統、電力網格監控、批處理監控系統、編程語言工具、財務與會計系統等等!
總之李梟想著把所能想到的,全部都集中起來,到時候再把諸如tt、dt、rt等邏輯電路,都寫出來,讓計算機研究所的眾人慢慢研究。
國內那個領域需要就研究出相對應的計算機,就比如自動化控制,或者是各種模型計算,經濟分析之類的。
這些他也就不用在操心了。
之後他就想要進行研究集成電路,畢竟晶體管計算機計算速度再快,但也就是二三百萬就到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