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

第573章 五七式火箭彈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觀祗 本章︰第573章 五七式火箭彈

    研究出來的新款火箭彈,被叫做57式火箭彈,直徑為122毫米,長度在3.2米,重量有90公斤。

    預計最遠可以攻擊距離是50公里,並且還帶有無線電制導。

    所謂的無線電制導也很簡單,它的核心在于“發射站觀測”,也就說在發射後,雷達會持續檢測火箭彈的位置,然後生成修正指令,然後在令通過無線電加密傳輸至導彈,完成打擊。

    這一套在後世不算復雜,但在這個年代可不一樣,這妥妥的屬于高科技技術,沒有幾個國家可以做到。

    看著庫房中的那枚火箭彈,零部件李梟心中也是不太能平靜下來,十分迫切的想要看看最後的打擊的效果。

    不過這種事不能著急,要一步步的來,火箭彈雖然是在原基礎上進行了改裝,但該有的測試肯定不能少。

    等到錢教授到了庫房,商討過後,眾人就開始了進行測試。

    火箭彈的測試比起燃料來講還要復雜,需要經過多個方面的安全評估,像是彈體結構強度測試。

    彈體外殼、尾翼、連接部件,這些都需要測試,就比如用千斤頂或重物對彈體施加軸向和徑向的力,這樣做就是在模擬火箭彈承受的最大加速度載荷,如果不達標,火箭彈在飛行的時候肯定會出現問題。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必須重新對火箭彈的結構進行設計,重新選擇材料,但好在之前在研究時候,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測試很輕易的就獲得了成功。

    而這還只是一項測試,在測試完畢後,火箭彈又開始進行振動測試、引信與戰斗部匹配測試,這些也都是很有必要的。

    像是振動測試,就是將火箭彈固定在機械式振動台上,然後在1050hz 頻率範圍內進行振動 ,這個震動至少也要持續兩個小時,然後在看結果如何。

    檢查尾翼螺絲、引信接線是否有松動。

    引信的測試,就是測試它的觸發和靈敏度,要知道這個年代的引信為機械觸發引信或時間引信。

    兩種引信的測試方法也有不同,機械觸發引信就是在1.5米高度,然後將安裝引信的模擬戰斗部墜落在地面上,要求必須是100引爆。

    時間引信,則是通過機械計時器校準,算好50公里飛行所需要的時間,然後準確引爆,要求的是成功率必須達到90,才算合格。

    這兩種引信在研究火箭彈時都有準備,不過最先使用的還是機械觸發引信,時間引信只是未來準備的。

    在測試成功之後,計算出火箭彈飛行需要的時間後,時間引信也會進行測試,來作為之後可能用到的儲備技術。

    李梟他們負責的則是推進劑性能校準,推進劑燃燒穩定性,以及推進劑燃燒穩定性測試。

    這兩項測試也都是很有必要的。

    推進劑性能校準就是測試燃燒速度和儲存穩定性,測試起來也很簡單。

    拿進劑性能校準來講,就是在密閉容器中點燃小劑量推進劑,然後記錄燃燒面推進速度,至于儲存穩定性,就更簡單了,就是將推進劑樣品在50c高溫、20c的環境下儲存 30 天,然後在進行測試速變化。

    這樣做的目的則是查看儲存過程中,燃料性能有沒有衰減,這個之前測試時候已經進行過,並不需要再一次進行測試。

    稍微麻煩一點的也就是推進劑燃燒穩定性,這個測試的不只是推進劑,還有發動機,在智會眾人將發動機固定之前準備的試車台後。

    然後開始在燃燒室、噴管、推進劑管路等關鍵部,安裝壓力傳感器、推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等,這些都是用來采集數據用的。

    在這一切都準備完畢後,就開始加注燃料。

    “李工,燃料加注完畢。”,等到加注完畢,一個人向著李梟報告道。

    李梟點了點頭道︰“進行點火測試。”。

    “是。”,那人答應了一聲,立刻回到了實驗台前,開始操作點火,隨著發動機啟動,燃料迅速燃燒了起來,噴射出了尾焰。

    見此記錄人員也開始記錄信息,像是燃燒時間,壓力曲線,還有發動機、尾焰的溫度,只有記錄下這些信息參數,最後才能推斷出,合不合格。

    如果一些數據超出安全範圍那就要小心了。

    就比如如果燃燒室壓力超過設計值 1.2 倍以上,就必須立刻停止測試,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可能就是推進劑控制閥故障,比如閥門卡滯,這就會導致進入燃燒室的推進劑數量,遠超設計值。

    如果推力突然下降,很可能就是管道受阻,或者是泵類設備發生故障,閥門意外關閉,這些都會導致推進劑無法進入燃燒室。

    還有推進劑管路也可能在燃燒中泄漏,如果出現了這種問題,那就意味著材料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壓力沖擊破壞了管道。

    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必須要小心對待,謹慎對待。

    和發動機研究室的科長,一直看著一份份報告,看到最後兩人也是松了口氣。

    那些事情並沒有發生,一切都很正常,如果真發生了那就麻煩了,到時候可就需要一個個拆開查看,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還需要一次次排查,然後再重新設計,到時候都是事,也更麻煩。

    不過關于這些不用他操心,負責測試的是任教授,李梟關心的是推進劑燃燒穩定性,看到燃燒時間、推力曲線一些都正常,它的測試任務算是完成了。

    任教授看過之後,也是點了點頭又一次道︰“繼續進行檢查。”。

    “是”。

    在答應一聲後,眾人就有檢查起了發動機的外觀,看看外觀有沒有變形,之後又拆解了發動機,檢查燃燒室等部件,當看到這些部件沒有裂紋或變形。

    整個發動機也很完整,眾人這才徹底放下心。

    “看來我們成功了。”,任教授笑著道。

    李梟同樣也是高興的點了點頭,發動機測試的成功,這也代表了成功了一大半,馬上就能進行打擊測試。

    各種測試一連進行了三天。

    再把報告交上去,看到一些地面測試都正常。

    軍工廠就立刻開始了生產。

    空中測試一枚可不夠,需要多枚火箭彈測試,要先從短距離測試開始,也就是510 公里,然後就是中距2030 公里的測試,最後才是全程射程測試,一步一步的來。

    測試的場地也不能太簡單了,也是有要求的,第一就是空曠人少的地方,畢竟這可是重武器的測試,這要是有什麼意外發生,那就不好辦了。

    其次就是場地的搭建。

    像是發射陣地,除了發射火箭彈的射架以外,還需要配備簡易氣象站,來觀測風速、氣溫,此外還需要在沿彈道兩側布置至少3個觀測站,用用望遠鏡、經緯儀等儀器飛行軌跡。

    這還只是短距離的觀測方法。

    中距離的話,就需要擴大靶場範圍,以及對周圍進行封鎖,要知道這個年代火箭彈的準頭,可沒後世的那麼高,一般允許±500米,雖然實際情況也不可能偏差那麼大,但這種事誰都說不準。

    而一般超過了20公里的打擊距離,就必須配上雷達輔助了,用雷達蹤彈體飛行軌跡,記錄速度、高度數據,當然彈道兩側布置的觀測站也不能少。

    至于50公里的全程測試更麻煩,像是靶標,就需要制造一個直徑50米的白色圓圈,還需要在周圍10公里範圍內,用用高倍望遠鏡布置觀測哨,記錄落點,以及及時向上面匯報情況。

    甚至為了這一次火箭彈的測試,還準備了數量旋翼機,會沿彈道一側伴飛,來記錄彈體飛行姿態,之所以這麼麻煩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沒有先進的測試工具,只能以這種方式補充地面觀測盲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第573章 五七式火箭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第573章 五七式火箭彈並對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