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前半年,後半年李梟倒是沒往外跑。
工作也規律了起來。
研究所、清大兩個地方來回跑,主要研究的還離心機,至于新款計算機的研究倒是不急,如何制造設計他心中有數,等東西材料全部到齊後,直接開整就可以。
倒也有了時間多陪陪家人。
中間他還去參加了一次許大茂的婚禮,大院還是那個大院,只不過不同的是,易中海照顧的家庭從賈家變成了何家。
最讓李梟感到絕的是,何雨柱的孩子是讓易中海取得名字,叫做何易,就這一個名字,再加上一聲易爺爺,直接把易中海吃的死死的。
夫妻倆平時上班沒時間,直接讓易大媽照顧,易大媽還很高興。
平時孩子缺點什麼,易中海那是搶著買,比誰都積極。
這看的李梟都直呼“好家伙”,要不是何雨柱看他的眼神沒有露出異常,他都有些懷疑何雨柱是不是也被穿越了。
劉海中一就是老脾氣,動不動就打孩子,心情不高興了打,看孩子不順眼打,李梟瞅著劉光天都有些可憐,劉光福因為歲數小,倒還好點,不過也就好過不了幾年了。
李梟是真不明白,劉海中怎麼想的,要是孩子錯了打就打了,孩子沒犯錯還打,這圖什麼。
倒是閆埠貴改變了不少,可能是翻譯工作能掙錢了,倒也不守門了,雖然平時還愛佔些便宜,不過已經好多了。
而大院里,沒有了賈家的折騰,倒也和諧了不少。
至于許大茂,何雨柱,依舊是看對方不順眼,都想給對方整點事,只能說是上輩子是一對冤家,否則也不至于如此。
到了八月份,和上個前世的軌跡一樣,票證時代正式到來,八月份出台《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後,九月份糧票就出來了。
街道辦、工廠等地方,也開始給人定量。
別的地方李梟不知道,但在四九城,剛出生的兒童每月定量是6.5斤,這個定量不是不變的,會隨著小孩的增長逐漸增加。
至于成年人,像是輕體力勞動者,定量都是30斤,至于重體力勞動者,就高了一個月42斤,這還不是最高的像是特重體力勞動,一個月的定量可以達到60斤,不過雖然糧食多,但體力活也重。
女子一個月也能有25斤糧票,重體力勞動者也是能到42斤。
就算是60斤在這個沒多少油水的年代,沒準還不夠吃,現在人們胃口都大,要是敞開吃,一頓飯吃一兩斤都沒問題。
李梟就屬于輕體力勞動者,一個月只有30斤糧票,不過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干部,他也是由優待的,一個月可以額外領取半斤高級油票。
還有作為高級干部,他每個月還能分4斤鮮肉、3斤雞蛋。
這已經就很不錯了,要知道這都是額外給的,要遠超普通居民。
李梟也是見識到了國內第一版糧票,這一次糧票分5種,半兩、壹兩、半斤、壹斤、伍斤。
顏色分三種,粉紅、藍色、黃色,每個月票面顏色都會輪換使用,這樣做也是為了讓一些不識字的老人能記住。
在城市施行糧票政策的時候,農村也開始實行三定政策,所謂的三定政策,就是定產、訂購、訂銷。
不過等到明年,到時候就會掀起高級合作社運動,也就是土地要歸集體,就要開始記公分了。
到時候在用工分換糧食。
壯勞力一天可以拿10工分,干活不行的,偷奸耍滑的,則是一天八公分、七公分多勞多得。
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能促進人們的積極性,但壞處也同樣如此,因為工分多少依賴于主觀判斷,也就是隊長的判斷,沒有一個標準,就很容易打擊人的積極性。
而這種政策持續了二十多年,一直到83年的時候才消失,土地才再一次被分配給各家各戶。
到了9月25日,李梟也是休息了一天,一大早就把媳婦、妹妹給叫了起來,今天雖然不是什麼大日子,但確是王府井百貨大樓開業的日子。
對于這棟大樓,李梟早就想去逛逛了,畢竟在後世有著“第一店”的稱呼,也是想去湊個熱鬧。
王府井百貨大樓在沒開張前,就已經鬧的人人皆知,都在討論百貨大樓。
畢竟這樣的商場,這個年代的人可沒見過。
而據李梟看過的一些資料,這一次開業場面可以說是極為轟動,大門一開,第一時間就有近千人涌了進去,單日客流量達到了16.4萬人次,營業結束後擠丟的鞋都找出了兩大籮筐。
這還不是最高的到了國慶,日客流量更是達到21萬人次,這可是在50年代,可不是後世,就算是後世一些商場開業,也不一定能達到這麼多人。
好幾年前他就想要逛逛去了,現在也算是如願以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