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

第78章 未來發展方向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觀祗 本章︰第78章 未來發展方向

    這年代學生少。

    判卷的速度也很快,考試完只用了一天,成績就出來了。

    李梟緊張的拿到自己開始的成績單看了看,看到成績後讓他松了一口氣。

    他考的還不錯只有兩個良,其余全部都是優。

    這已經大大超過的他的預估。

    “李梟你考的怎麼樣?”,白建功問道。

    “有兩個良”。

    白建功有些不敢相信︰“兩個良?你還會考良?”。

    這讓李梟有些哭笑不得︰“我說白哥啊!我怎麼就不能考良啊?這學期學的東西難了可不是一點半點,都是專業知識。”。

    听李梟這麼解釋,白建功想了想到也是。

    這學期基本上都是專業課,難度是比大一期高了不少,不由可惜道︰“你這要是一個良還能補考,兩個良全優就別想拿了。”。

    對此李梟倒是不在意。

    能有這個成績,已經是他做出的最大努力,成天學習的勁頭,比前世高三都要高。

    ……

    這兩天雪依舊在下。

    時斷時續,讓人難受。

    本來李梟和王芳兩人相約,上午那完成績就去滑雪

    但這樣的天氣滑冰肯定是去不了了,雪會讓冰面變的更濕滑,這讓很容易讓人摔倒。

    更何況他們這一群人還都是新手,太危險。

    不過雖然滑雪去不了,但卻可以去故宮。

    前世李梟看過一些短視頻。

    雪天的故宮可是別有一番滋味。

    這一完就玩到了下午,除了故宮,幾人又去了一趟頤和園,吃了一頓飯,把王芳兩人送回學校。

    李梟這才回了家。

    晚上。

    李梟又進了空間,坐在了電腦前,這一次他沒有在研究“變速自行車”,而是做起了對未來的規劃。

    在想什麼技術才能幫助國家快速發展起來。

    李梟最先想到的就是計算機。

    可以說計算機的出現,無論是對于物理、化學來說,還是對于生物、天文等等學科來說。

    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發明計算機之前,人們都是靠著人工計算,而在發明計算機之後,計算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數百、數千人的計算。

    更是可以建設各種模型,來幫助人們減少實驗成本和時間,就比如核物理中的核反應模擬。

    如果在研究原子彈、氫彈時。

    國內的計算機多幾台,那麼制造出兩彈的時間,必定會縮短很多。

    李梟原來查過,當時國內使用的是第一代計算機,也就是︰“八一” 機和 103 機。

    這兩款計算機。<3小型電子管計算機,最終于1958年仿制成功。

    因為是8 月1日成功的所以叫做“八一” 機。

    但當時“八一” 機每秒運算的速度才30次,後來經過改進才到了1500次,八一機又被改名成了103 型計算機。

    雖然從30次到1500次,看似翻了50倍。

    突破巨大。

    < 7090大型機,運算速度就達到了每秒數百萬次。

    可謂是差距巨大。

    但就算這樣,103機依舊為當時我們研究導彈、衛星、火箭這些東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也由此可見計算機的重要性。

    也讓李梟下定決心,以後要以此為主要的研究方向。

    但這急不來,一是他對這一塊完全不懂。

    這需要很長的學習時間。

    其次就以現在國內的工業水平,不說更先進的機型,就說103計算機,就算李梟能拿出完整的技術,但也存在很大的難度。

    要知道想要制造電子計算機,這需要電子工業支持。

    可現在不要說更精密的東西,就說電子管、電阻、電容這些基本電子元件。

    國內想要制造都很難。

    像是電子管,想要制造電子管就需要特殊的玻璃制造技術、真空技術以及精細的電極加工技術。

    這些國內都沒有。

    不過李梟記得,制造“八一” 機和103機的時候。

    一些關鍵原件可能還無法自主生產,可其余很多零件都是國產的,國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

    這也再次讓李梟認識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性。

    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發展工業的基礎,有了基礎,才能在談別的。

    想來想去,李梟想到了鋼鐵上。

    要知道鋼鐵可是被譽為民族工業的脊梁,之所以這麼說,這是因為現代工業的基礎材料,幾乎都離不開鋼鐵。

    無論是制造汽車還是飛機,或者說他現在正在研究的“變速自行車”,沒有好的鋼材根本就無法使用長久。

    再比如汽車的發動機,很多部件也都需要高強度、高韌性。

    可現在國內鋼鐵的產量才不過61萬噸,並且質量還比較的低,技術還比較落後,用的是平爐煉鋼技術和高爐煉鐵技術。

    不說平爐煉鋼技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說高爐煉鐵技術,雖然已經有了這項技術,但還不完善,直到毛熊的援助,這才改良了包括爐頂調劑法之類的技術。

    提到了高爐的利用系數。

    這也使鋼的年產量,在1957年提升到了535萬噸。

    看到此,李梟直接就開始查關于高爐煉鐵技術的詳細信息。

    這才知道。

    在毛熊的幫助下,鋼鐵的產量之所以能提升那麼高。

    這還是因為在四個方面得到了提升。

    這第一就是自動化高爐建設,自動化高爐不僅能提升高爐的穩定性和控制精度,還能減少誤差。

    其次就是高壓高爐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提高高爐內煤氣的壓力,增加煤氣與礦石、焦炭的接觸時間和反應強度,從而提升效率和產能。

    之後就是爐頂調劑法,這個是冶煉方面的技術,它通過調整爐頂的布料角度、裝料方式等方法,來提高冶煉效率和降低焦。

    這最後就是原料處理技術的改進,這樣做也能為了高爐提供了更優質的原料,從而提高煉制的效率。

    查著查著。

    李梟又看到了一個新詞“熱電偶”。

    這讓李梟有些發狂,他可是學機械工程的,可不解決材料的問題,就算他知道發動機怎麼制作的。

    也有完整的設計圖。

    但材料不行也白搭。

    總不能等到1957年之後,中國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之後再說吧。

    8年呢!他可等不了。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第78章 未來發展方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第78章 未來發展方向並對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