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椰子糖的味道確實獨特,椰子這種水果,在瓊州半島多的是,根本不值錢,但如果制成糖,價值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你的建議,我們會慎重考慮。”
這個年代,國內出口,食品是大頭,尤其是罐頭,簡直就是食品出口的大頭兵,一路賣到毛熊、歐洲,給國家掙了不少外匯,這些錢給華國的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直到方便面橫空出世,半年時間就取代了罐頭的地位,而作為方便面的發明者,何雨柱給出的建議,領導們自然不會忽視。
听完領導的回復,何雨柱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椰子是好東西,但因為運力不足的原因,它走不出去,即使真運到了內地,又因為運費的原因,價格偏高,根本沒人理睬,以至于這東西在瓊州半島極為便宜。
他相信椰子糖能夠成功創匯,畢竟在原世界,椰子糖可是銷售到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內外群眾的歡迎,等于是變廢為寶。
“何廠長,明天到你們廠,咱們再詳細商談農場建設的事情。”會議結束臨離開大內之時,靳慶黎專門強調道。
“好。”
何雨柱答應一聲,正要離開之時,秘書喊住了他。
再次走進會議室,里面有9個人,除了先生還在其他都換了人,先生還坐在自己的位置,而他的左邊則坐著長者,右邊坐著的人則身穿常服,何雨柱不認識。
至于另外6人,則都是熟面孔。
長老的左邊是三名軍人,一人肩章上有三顆星,一人肩章上有兩顆星,最後一位則是馮默其,肩上一顆星。
在先生的另一邊,除了不認識的那人,其他三位就是身穿常服的郝增雲、齊度非和孫振中三位化勁強者。
看到這陣勢,何雨柱就覺得自己忽然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首長好。”
何雨柱微笑恭敬問好。
“柱子,坐吧。”先生說道。
“是。”
何雨柱應聲坐下。
長者微笑著說︰“柱子,又見面了。”
“是,首長,有一段時間沒見了。”
“嗯,我現在要確認一件事。”
“您說。”
“你的武力達到化勁了,是嗎?”對于高層來說,對武者的層次都有清晰的認知。
“是的。”
一句話,讓會議室內的人臉上都有了笑容。
“那我就直說了,我現在邀請你加入特勤局,你願意嗎?”
果然,個人武力達到一定程度,國家一定會將之納入進體制內,雖然自己已經是副廠長,但畢竟不是軍隊或警察。
只是,不過是加入特勤局,值得長者和先生同時出面?
何雨柱可不相信自己會有這個面子。
“首長,我想知道,特勤局是什麼機構?”
“特勤局隸屬于軍ei和政務院雙重管理,主要負責領導和外賓的安全警衛,以及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衛、反恐、處置突發事件等工作。”
原來是雙重管理,難怪先生和長者都在。
“什麼崗位呢?”
“特衛兼教官。你願意嗎?”
“願意。”
何雨柱很干脆的答應道。
加入特勤局,可不是多領一份工資那麼簡單,既然要承擔責任,自然也能享受與責任相當的待遇。
“好。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特勤局局長張民智。”說著,他一指那位兩顆的中將,然後又指著馮默其和先生身邊的人說︰“這位是特勤局的副局長馮默其,這位是特勤局的特衛賀治瑞,八極拳門人。另外三位,你都認識了。目前特勤局特衛加上你共有9人。”
接下來,馮默其詳細給何雨柱講解了特衛的權限,听完後他是大為震撼,某種程度上說,他簡直就是擁有了殺人執照,甚至能先斬後奏。
再比如說,他到外地遇到了麻煩事,可根據麻煩大小到當地駐軍,不由高層批準就可以直接調動一個排的兵力,或者到當地警察部門要求地方全力配合。
走出會議室,何雨柱手中多了一本證件和一把汽車鑰匙,從今天開始,他也是擁有專車的人了,雖然還是一輛吉普車,但車況不錯。
證件麼,自然就是蓋有中警局和特勤局兩大部門公章的特衛證。
車子開出大內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下午6點,何雨柱心中火熱,他想媳婦了。
車子到門口停下,何雨柱將從港島帶回的三個大包裹拎起,院門就開了,任曉旭走了出來,直接接過一個包裹在手中︰“師兄,你怎麼回來這麼晚,是先去廠里了嗎?”
她的眼楮亮晶晶的,脈脈含情的看著丈夫。
何雨柱對她笑著說︰“沒,我直接被叫進大內了。”
兩人進了院門並關上,走到涼亭下,將包裹放到桌上就緊緊的抱在一起,雙目都深情的望著對方,然後就熱烈的吻了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兩人才算是一解相思,何雨柱說︰“我先去洗漱一下。三天沒洗澡,身上都要餿了。”
“好。快去吧。”
其實他身上不算髒。
路上的三天,隨行的人員都沒有洗澡,而何雨柱則趁著上廁所的時間進入空間快速的洗過。
而且因為長期飲用空間靈水,他體內的雜質很少,總散發出清新的氣息,非常好聞。
匆忙洗過,何雨柱走進臥室,然後就將妻子緊緊的摟在了懷里。
……
風收雨歇,任曉旭的手指在何雨柱的胸膛上劃著圈問道︰“師兄,後天國慶,兩天假期你正常上班嗎?”
“明天我到廠里問問再說。”
“還有雨水也要回來了,要給她做點兒好吃的補補,上周回來,我感覺她都瘦了一點兒。”
任曉旭是個好嫂子,把小姑子真放心上了。
“放心吧,我都已經準備好了。”
兩人都不知道,這剛開學一個月,何雨水就在學校出名了,原因麼,按後世的說法,就是她太卷了,可以稱的上是“卷王”,她那標志性的雙肩書包都成了校園內的一道風景線。
其實,這個年代的京大,並未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內卷”現象,當時主要表現為求知熱情和正治運動的交織。
但何雨水是個例外,她的心思全部都在學習和鍛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