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文听沈卓然講解的非常透徹,給兒子豎起了大拇指︰“兒子,不說以後你肯定比你老爸強,就是現在老爸都比不過你了,你真是開了竅兒了。”
沈卓然謙虛的說道︰“老爸,您可別忽悠我了,我哪能比得了您呢?”
“只不過您是深藏不露,不像我年輕時淺,稍微有點知識,就忍不住向外得瑟,我向您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呢!”
沈學文听了兒子的話,心里非常高興。兒子真是長大了,做事說話都有分寸了,不再是以前毛手毛腳的半大小子了。
于是沈學文又笑呵呵的說道︰“兒子,那你再接著給老爸講講,老爸洗耳恭听。我不說向你學習,這麼說,你可能承受不住,咱們父子就交流交流。”
“好 !老爸。”
沈卓然說著,又繼續講解起來,與其說是講解給老爸听,其實就是給老爸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第三種咳嗽∼濕咳,痰飲水濕是一家,所以說濕咳的人痰特別的多,而且咳嗽的聲,用中醫學來講,就是重濁的咳嗽,咳嗽聲比較悶,不響亮,不脆亮,而且痰特別的多。”
“這種濕咳的痰,有可能是清稀的,也有可能是粘稠的。跟濕邪化不化熱有關系,病因多是人體因外感濕邪,比如久居潮濕之地,冒雨涉水等,或者因為脾失健運,水濕內生, 聚濕成痰,上貯于肺,使肺氣失宣,就會引發咳嗽。”
“濕性咳嗽,大多伴有咯痰,痰量一般較多,痰色白且質地比較稀,或者呈現泡沫狀, 同時可能有胸悶、身體困重、舌苔白膩、 脈象濡滑等表現。 ”
“濕邪在體內停留時間比較長,就可能郁而化熱,形成濕熱之邪。濕熱蘊肺,會導致肺氣上逆,從而引發咳嗽。咳嗽聲音通常比較響亮,咯痰黃稠,不容易咳出,還可能伴有發熱、口渴、心煩、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癥狀。 ”
“對于濕邪或濕熱引起的咳嗽,在治療上一般會采用祛濕化痰、清熱利濕等方法,同時結合宣肺止咳等藥物來緩解咳嗽癥狀。”
“我們可以考慮用清代醫學家吳瑭所著《溫病調變》書中名方杏仁湯進行治療。”
“杏仁湯主要由杏仁、半夏、 茯苓、滑石、白蔻仁、厚樸、通草等藥物組成。 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的功效。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氣,使肺氣得以宣暢,則濕邪不易蘊結。”
“厚樸、半夏行氣化濕,散結除滿, 茯苓滲濕健脾,白蔻仁芳香化濕,滑石、通草淡滲利濕,使濕邪從小便而去,諸藥合用, 共奏化濕之效,對于濕邪導致的咳嗽有比較好的治療作用。”
“第四種咳嗽∼燥咳,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干,鼻子干,嗓子干,口干,舌頭干。即便咳嗽,那也是 的打空腔,沒多少痰或者干咳無痰,這就是燥咳。”
“燥咳多發生于秋季,氣候干燥,空氣中濕度降低,人體容易感受燥邪而發病, 如果是深秋接近冬天,燥邪與寒邪結合, 就是涼燥。”
“久病體虛、陰液耗損,或者過食辛辣、溫熱、香燥之物品,導致體內陰津不足, 虛火內生,灼傷肺津,肺失濡潤,也會引發燥咳。”
“溫燥咳嗽頻繁發作,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 不容易咳出,甚至痰中帶血,伴有口鼻干燥、 咽干口渴、皮膚干燥、舌紅少津、苔薄黃等癥狀。”
“涼燥咳嗽聲音重,痰白而稀,伴有惡寒無汗、 頭痛鼻塞、咽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等癥狀。”
“所以說,燥咳得潤燥止咳,可以考慮用清代醫學家吳瑭所著《溫病條辨》中的桑杏湯或者杏甦散,加減化裁,進行對癥治療。”
喜歡中醫玄學我最強請大家收藏︰()中醫玄學我最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