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網站是通過新聞、搜索、郵箱等功能聚合海量用戶。
    在前世互聯網初期時期的“流量樞紐”。
    因廣告變現最直接。
    是早期風投公司最樂意投資的互聯網產品。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在互聯網初期,門戶網站上市數量都最多。
    上市之後盈利表現也是最好。
    就是後勁不足。
    在用戶習慣開始進入精準搜索時期,門戶網站就開始掉檔次。
    門戶網站用戶日均使用時長10~20分鐘,也遠低于低于飛信。
    但高于郵箱,依賴“信息獲取”剛需。
    越是頭部門戶,品牌溢價顯著,廣告定價權也就越強。
    前世,雅虎在90年代中期上市時,市值3億美元。
    那時期用戶也才1000萬,單個用戶價值是在30美元左右。
    現在雖然才80年代末,但因為張啟明通過網吧造就了大量的網民。
    現在全球網民數量,並不比90年代末差甚至略強。
    不過這些用戶,80以上都是依靠網吧。
    在張啟明心目中,對繁星門戶網單個用戶估值,至少15美元起步。
    繁星門戶網自家老婆在掌控,張啟明對其用戶數量,也在時刻關注。
    目前繁星門戶網的用戶也在1300萬左右。
    張啟明對其估值是2億美元。
    至于瀏覽器,在張啟明看來這是戰略級入口,用戶價值依附生態。
    其核心價值邏輯,是互聯網“基礎設施”。
    用戶訪問所有網站的入口,掌握流量分發權,可通過默認搜索、首頁廣告變現。
    但為什麼估值不如門戶網站和即時通信軟件。
    就是因為瀏覽器屬于低直接粘性,高戰略價值。
    用戶對瀏覽器本身粘性低,同時下載幾款瀏覽器都是有可能。
    這種軟件,對其他互聯網公司來說違背戰略價值,視其為“生態入口”。
    啟明科技為方舟系統開發瀏覽器,深度綁定,推動系統銷量,就是最好證明。
    前世微軟捆綁ie也是如此。
    被巨頭收購估值遠高于獨立風險投資。
    而且瀏覽器開發成本和技術壁壘高,需兼容多平台、處理復雜代碼。
    前世,90年代僅少數公司能研發。
    整個90年代也只有三家開發瀏覽器︰網景、微軟、opera。
    瀏覽器如果只用單個用戶來估值,頂多也就十美元,到15美元左右一個。
    但是他的戰略價值非常高。
    如果被巨頭收購,收購溢價往往單個用戶,可以達到50到100美元。
    瀏覽器的估值,依賴巨頭的收購,所以在估值上很不穩定。
    前世,1995年網景瀏覽器用戶1000萬時,估值3億美元,單用戶30美元。
    但是後面微軟ie開始捆綁競爭,單個用戶價值直接降至10~15美元\用戶。
    互聯網郵箱,用戶基數往往比較大。
    可惜的是粘性與變現能力弱。
    核心價值邏輯屬于高用戶基數,低遷移成本產品。
    郵箱是注冊其他服務的“必需品”,用戶基數龐大,但可多賬號並存,粘性低。
    用戶日均打開1~2次,使用時長<5分鐘。
    這就導致變現能力極弱。
    90年代郵箱幾乎無收入,僅靠頂部banner廣告。
    風險投資公司投資考量,全看“用戶規模預期”。
    平均單個用戶的估值也就8到15美元之間。
    花狐郵箱作為第一款互聯網郵箱,有頭部效應。
    估值相對會高一些。
    單個用戶估值12美元,1300萬用戶總估值1.56億美元。
    至于殺毒軟件這種工具屬性強,用戶付費意願分化產品。
    其核心價值邏輯,是工具屬性,非高頻剛需。
    前世,90年代末卡巴斯基個人版用戶1000萬,估值約5000萬美元,單用戶也就5美元。
    可見,盈利能力有多低。
    張啟明對其單個用戶估值範圍3~10美元\用戶。
    “經過我的分析之後,你們認為我的估值還算高嗎?”張啟明微笑道。
    “不高,不高!”何國宇,吳志勇,陳萬東三人齊聲道。
    三人嘴上這麼說,其實心里還是沒底。
    按照張啟明給出的估值,360的估值要達到1.5億美元。
    花狐郵箱估值是2億美元。
    飛信估值更是5億美元。
    要是換算成港元,估值最低的殺毒軟件,都是價值十幾億港元。
    這個估值在香江的眾多上市公司中,也足以排進前100名。
    飛信就更離譜了。
    按照5億美元的估值,都接近40億港元的估值。
    這個市值,香江上市公司中都沒幾家。
    可要論盈利能力,就不一定比得上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