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

第710章 東瀛零售布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大千故里 本章︰第710章 東瀛零售布局

    現在才89年初,東瀛泡沫經濟,還有最後一年的掙扎期。

    張啟明決定做空東瀛經濟,要動用的資金必定龐大。

    這麼多資金想要悄悄升息進入東瀛市場,必須得提前做準備。

    張啟明利用環球金融的特殊背景,開始通過和東瀛資本市場合作,將資金主角滲透東瀛市場。

    這個過程最少需要半年左右時間。

    而後要做空,又需要花費時間。

    等所有資金都悄無聲息買入空單,這個時間花費少說,也得半年甚至更長。

    真正的抄底資產機會,還得等明年泡沫破滅以後。

    張啟明的私人投資公司,這幾年也沒少投資東瀛市場。

    不過他的投資方向,都是一些高端制造業上市公司。

    這些細節的事情他不可能自己去做,全都交給鄭嘉豪和鄧偉倫去操盤。

    未來一年多,有大半的時間,他們兩人都得帶著團隊留在東京。

    將對東瀛泡沫經濟布局,交代清楚後,張啟明就讓鄧偉倫和鄭嘉豪兩人離去。

    隨後,他並沒有馬上休息,而是將已經提前一周到東京的錢博斯叫來酒店

    ………

    錢博斯進入酒店房間後,向張啟明匯報道︰

    “boss,您東瀛的零售行業,我們已經做了詳細的評估和調查。

    我認為您的分析是對的。

    按照您的要求,我們現在已經停車了,都有大型超市的收購。

    轉向社區便利店。

    截至目前,我們在東營一共有總計700家小型超市和便利店。”

    張啟明聞言,點了點頭。

    國美零售進入東瀛市場,早在前87年就已經收購一些小超市進入。

    只是東瀛市場的泡沫太嚴重,那些大型零售巨頭,一個個市值高的離譜。

    以大榮零售和西友超市為首的零售巨頭,一個個市值動輒1兩200億美元,負債率高達7、80。

    還天天打價格戰。

    創造的營收倒是不少,可公司盈利全給銀行打工。

    東瀛最大的零售集團——大榮零售,是是東瀛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

    年收入達400億美元,位東瀛零售業首位。

    這個營收听起來和國美零售差的不是很遠。

    可市值卻是天差地別。

    大榮零售最新市值是220億美元左右。

    可它的債務卻高達170億美元。

    400多億的營收,淨利潤不足2。

    這些營收當中,也不全是靠超市。

    大榮零售是東瀛最大連鎖超市,光听名字還以為是零售公司。

    可實際上卻是一家綜合集團。

    旗下擁有300多家企業,涵蓋超市、酒店、餐飲及職業棒球隊福岡大榮鷹隊)。

    同樣也涉足房地產投資。

    結果泡沫經濟破裂,市值直接跌到80億美元左右

    真正做到了資不抵債。

    直到破產前,都是一直在不斷的資產重組,到最後銀行都不願意救,直接申請破產。

    東瀛經濟泡沫危機之後,東瀛國內零售業開始大洗牌。

    到後世,東瀛活的最好的零售企業,不再是那些大型的超市、百貨商場。

    是遍布各個社區的便利店。

    是無印良品這種注重簡約、實用、性價比的零售品牌。

    核心原因在于經濟環境變化,催生了消費觀念的轉型,以及品牌自身定位與時代需求的高度契合。

    泡沫破裂後,東瀛經濟陷入長期停滯,企業裁員、收入下降、負債高企成為社會常態。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東瀛人口袋變空,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對價格敏感度上升。

    這個時期,東瀛人可是揮舞著支票,全世界買買買。

    每年全球生產的奢侈品,有一半都被東瀛人買走。

    泡沫危機之後,泡沫時代那種“炫耀性消費”退潮。

    轉而更關注商品的實用性、性價比和真實價值。

    說難听一點,就是兜里沒錢。

    只能買便宜性價比的東西。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東瀛人本就敏感,經濟泡沫破滅之後,對他們的打擊實在太大。

    壓力高到自殺率全球第一。

    買不起奢侈品,那就是自己打造一個標簽,將奢侈品的標簽去除。

    心理自我安慰,穿的依然是品質衣服。

    就好比後世國內奢侈品生產商,和a貨生產商其實是一家代工廠。

    如果把商標去除,大家品質其實一個樣。

    無印良品的核心理念無品牌標識的“優質產品”,精準擊中這一需求。

    去除冗余包裝和品牌溢價,以“合理價格”提供基礎生活必需品。

    滿足了東瀛人最後一點顏面。

    美其名曰追求簡約、實用、性價比。

    泡沫時代的過度物質主義引發社會對“浪費”的反思,經濟下行進一步推動“斷舍離”“極簡生活”等觀念興起。

    不同于傳統超市或單一品類零售商。

    無印良品從食品、服裝到家居、家電全覆蓋,甚至延伸至書店、餐廳、酒店,構建了“一站式簡約生活解決方案”。

    這種“場景化零售”讓消費者在經濟低迷期更高效地滿足生活需求,同時強化了品牌的“生活哲學”認同感,形成復購和忠誠度。

    東瀛零售業態在1990年代後向“小型化、便利化”轉型,無印良品早期以“專櫃+小型門店”切入。

    <uji”社區便利店)下沉,適應了消費者“就近購物、高頻少量”的習慣。

    與便利店、百元店形成差異化互補。

    國美零售進入東瀛市場,張啟明就決定采用無印良品+便利店模式。

    高端品牌有連卡佛就已經足夠。

    連卡佛在86年就開始進入東瀛市場。

    現在在東瀛主要城市都有最少一家。

    全球經濟無論怎麼變化,最有錢人那一批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下降。

    連卡佛這樣的全球頂級商店,永遠都不會缺買家。

    國美零售做的是綜合零售,本地化才更適合生存。

    張啟明將從香江帶來的一份計劃書,交給錢博斯,說道︰

    “這是我對東瀛市場的規劃。

    西友超市旗下的無印良品,想辦法收購下來。”

    錢博斯接過文件,打開看了一會兒,說道︰“這個零售品牌,不算是西友超市核心業務。

    現在和大榮零售價格戰打的慘烈。

    收購應該並不難。”

    張啟明強調道︰“對東瀛市場,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將本土化經營做到極致。

    另外,我們的戰略計劃要悄悄進行。

    我認為東瀛的零售行業還不夠慘烈。

    出點資金,高調宣布我們要進軍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將沃爾瑪拉進來,打價格戰。”

    “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方便以後閱讀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第710章 東瀛零售布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第710章 東瀛零售布局並對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