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懷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匯報道︰
    “哥倫比亞還通過四星合資子公司,間接控制有全球電影院線,旗下電影院數量有1730家,遍布全球。
    單單在米國就有的820家電影院。
    分布于全米國180個地區,是哥倫比亞電影發行重要的線下渠道。
    在音樂業務方面,旗下擁有一家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
    這家公司是上市公司,目前市值15億美元左右,哥倫比亞只持有25。
    第二大股東是東瀛索尼公司。”
    張啟明放下手中資料,看向周文懷,問道︰“周生,你和哥倫比亞談了半個月,談得怎麼樣?說說具體情況!”
    周文懷聞言,說道︰“張生,哥倫比亞目前市場估值23億美元。
    但是控股股東可口可樂給出的報價,是40億美元。
    另外,哥倫比亞影業還有16億美元的債務,如果我們要收購,還需要承擔這一部分債務。
    可是只要我們收購完成,就能直接構建覆蓋電影制作、電視節目、電影院線的全產業鏈布局。
    只是他們提出一個要求,如果我們要收購,需要將管理權交給原本的管理團隊。”
    一想到哥倫比亞管理層提出的要求,周文懷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
    “張生,哥倫比亞這條件,簡直就是霸王條款。
    哪有出錢收購的公司,還不能自己管理的?”周文懷一邊說著,一邊看向張啟明,心里很是忐忑,生怕張啟明會同意這個要求。
    他之所以選擇將嘉禾和收購的好萊塢公司合並,就是為了能夠掌控這家公司的管理權。
    如果張啟明不支持他,那嘉禾恐怕又要回到從前的樣子了。
    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打入好萊塢,這個願望恐怕也只能再次落空。
    以後再想進入好萊塢,恐怕會難上加難。
    張啟明听到這個報價和管理條件,嘴角不由得泛起一絲冷笑。
    這明擺著是把他當成冤大頭了。
    在張啟明的記憶中,再過兩年哥倫比亞就會被索尼收購。
    當時索尼的收購價也不過才 34 億美元,當然也背負了一些債務,總收購成本大概在 50 億美元左右。
    可現在正處于股災時期,市場估值只會更低。
    這報價竟然比索尼還高,這不是明擺著要把這個冤大頭的帽子,扣在他張啟明頭上嗎?
    這個時期的好萊塢影視公司,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根本不值這個價。
    這時候的東瀛人,買東西就圖一個豪氣。
    他們在全世界瘋狂買買買!
    而且還特別喜歡花高價買。
    張啟明心里清楚,現在還沒有達到東瀛人的瘋狂時期。
    過不了幾年,全世界都會開始吹捧東瀛。
    “賣掉東京土地,就能買下整個米國”的口號,會讓那些小鬼子們尾巴都翹到天上去。
    大批的企業和個人跑到米國去買買買。
    米國人也是大方的很,只要東瀛人敢買,他們就敢開高價賣。
    90年代東營經濟泡沫破滅前,東瀛人花高價買下米國大量產業。
    好多產業還是根本就帶不走的固定資產。
    等到東瀛的經濟泡沫破滅之後,這些東西又被米國人以超低價格買了回去。
    東瀛人這才反應過來,“他爹還是他爹!”
    索尼並購哥倫比亞,更是被稱為索尼歷史上最失敗的一次並購。
    張啟明可不想讓自己當冤大頭。
    周文懷神情忐忑,張啟明就猜到他在擔心什麼,說道︰
    “周生,哥倫比亞收購後,自然也是交給我們來管理,這點你可以放心。
    接下來的收購談判,就交給我們來接手。
    這段時間你們也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
    周文懷听了之後,松了一口氣,微笑道︰“張生,那就先不打擾你休息,我先告辭了!”
    周文懷走後,迪莉婭抱著孩子,走到張啟明身旁,問道︰“杰克,你是想要我來收購哥倫比亞嗎?”
    張啟明點了點頭︰“我需要一家傳媒影視公司來配合我的科技產品。
    哥倫比亞旗下有自己的電視台,按照米國的要求,非米國人不能收購電視台,所以想讓你來收購。
    哥倫比亞的電視網還不夠大,等收購哥倫比亞以後,我還打算將米國三大電視網收購一家。”
    “好,你想要收購,我就幫你完成!”迪莉婭含情脈脈的說道。
    那模樣,讓張啟明食指大動。
    ………
    一番激情纏綿後,張啟明斜倚在床頭,手臂環繞著迪莉婭的肩膀,輕聲問道︰
    “可口可樂擁有哥倫比亞 100的股權,開價 40 億美元,你打算怎麼收購?”
    “還能怎樣?直接跟可口可樂談唄!”迪莉婭微微蜷縮著身體,將頭緊貼在張啟明的胸口,柔聲說道︰
    “可口可樂已經上市多年,早就成為一家公眾公司,股權非常分散。
    我們摩根,還有一些好姐妹的家族基金都是它的股東之一。
    又不是要收購可口可樂,只是它旗下虧損的電影業務,打幾個電話就能搞定。”
    “好吧!”張啟明無話可說。
    大家族果然就是不一樣,這人脈關系真是厲害,想要辦成事,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
    像米國這些上市多年的公眾公司,其大股東基本上都變成了基金公司。
    而這些基金公司的掌控者,背後都是各大家族在操縱。
    這讓張啟明想起了前世,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一個接一個地前往美國上市,還以此為榮。
    現在才明白,這簡直就是在送錢。
    創始人的股份被稀釋到個位數。
    大股東全都變成了米國這些資本。
    華爾街的資本財團,通過控制的基金,成為這些公司的實際掌控者。
    他們把大量的財富裝進自己的腰包,施舍一點點利益,給創始人一些榮譽、財富、地位。
    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淪為打工者。
    要說後世的互聯網大廠,誰過得最自在。
    那肯定非丁三石莫屬。
    這家伙一直緊緊地掌握著公司的控制權,始終持有公司 40及以上的股份。
    其他互聯網大廠時不時就出點事。
    就他的日子過得最瀟灑。
    在網上也很少露面。
    張啟明的目光閃爍不定,心中思緒萬千,不知不覺間就睡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