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悄然流逝,仿佛每一秒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這天傍晚,夕陽如同熔金般灑在狹窄的胡同里,給古老的磚瓦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輝。這天陳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腳步輕快地邁向家的方向。剛轉過街角,就見三大爺閆埠貴身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布衫,背著手站在四合院門口,一臉神秘莫測的模樣,顯然是在等待著什麼。
    “小陳啊,三大爺今兒得和你說一件大事,保管你听後覺得不可思議。”三大爺閆埠貴的聲音帶著幾分急切與興奮,那雙不大的眼楮里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陳建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他深知三大爺平日里就喜歡打听些家長里短,偶爾也愛夸大其詞,但出于禮貌,他還是停下腳步,從口袋里掏出一包廉價的香煙,抽出一根遞給了三大爺。“我說三大爺,您老是又從哪听來的小道消息?能有啥事兒能讓我震驚?”
    三大爺閆埠貴接過煙,卻並未立即點上,而是習慣性地夾在耳朵上,那模樣頗有幾分老學究的風範。陳建見狀,無奈地搖了搖頭,又從煙盒里抽出一根遞給他,笑道︰“得 ,三大爺,您說吧,這次又是什麼稀罕事兒?”
    “嘿,今兒這事兒可還不一般,賈張氏那老娘們兒,竟然回農村去了,你說這事兒奇不奇怪?”三大爺閆埠貴壓低聲音,仿佛在說一個天大的秘密。
    陳建聞言,眉頭微挑,心里已經有了幾分猜測。“這有什麼稀奇的,三大爺,您可是咱們胡同里的文化人,怎麼連國家政策都不關心了?現在農村正搞公社化,成立了公社大食堂,農民們都不在自己家做飯了,統一在食堂吃大鍋飯。听說現在農村的大鍋飯伙食好得很,天天白面饅頭,頓頓有肉,賈張氏八成是听說了這事兒,想回去佔點便宜呢。”
    三大爺閆埠貴一听,眼楮瞪得圓圓的,一臉不可思議︰“啊,是這樣嗎?農村現在都過得這麼好了?真是讓人羨慕啊!”
    陳建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有啥可羨慕的,東西就那麼多,照現在這吃法,用不了多久就得吃光。不計劃著吃,糧食哪兒夠啊?”
    “不至于吧?我看報紙上說南方糧食畝產萬斤呢,糧食怎麼會不夠吃?”閆埠貴顯然對這個數字深信不疑。
    陳建嘆了口氣,神色變得嚴肅起來︰“三大爺,今兒我跟您說的這些話,出了這個門我可就不承認了。您老好歹也是個文化人,歷史上哪個朝代有過畝產萬斤的糧食?您不會不知道現在農村的實際情況吧?萬斤?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您想啊,要是真把糧食都吃光了,上面又拿不出糧食,萬一再踫上個災年,咱們都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會發生什麼事,不用我說您也清楚。”
    閆埠貴聞言,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國家剛經歷動蕩,和平的日子沒過幾年,他們這些經歷過風雨的人,對饑餓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他怎會不明白陳建話中的深意?
    “小陳,三大爺謝謝你提醒。”閆埠貴一臉認真地說道,說著還向陳建深深地鞠了一躬。陳建見狀,連忙側身躲開︰“三大爺,您這是干啥?我可什麼都沒說,您別這樣。”
    “對不起,是小老兒的不是。小陳,你放心,今兒這事兒我爛在肚子里也不會往外說。你以後有啥事,三大爺決不推辭。”閆埠貴語氣堅定,眼神中滿是誠懇。
    陳建見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三大爺的肩膀︰“行了三大爺,您繼續守著門口吧,我得回去了。”說完,轉身邁步向院里走去。
    回到家中,陳建坐在那把老舊的木椅上,思緒萬千。他想起了自己那個神秘的空間,那里種植的糧食正茁壯成長。玉米得了五百斤,小麥和水稻各有一百五十斤左右,這些糧食足以讓他不必為溫飽擔憂。既然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經解決,下一步自然是要考慮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了。
    想到這里,陳建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計劃。現在大鍋飯剛剛開始,鴿子市和黑市里糧食和肉食肯定是最多的時候。自己的空間既然已經收獲糧食,那養殖家禽的事情也該開始了?這樣既可以利用空間里的資源,又能增加肉食來源,豈不是一舉兩得?
    接下來的幾天陳建除了正常上班,還有每天晚上往黑市跑,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建把雞鴨鵝等家禽都湊夠了各五只母的一只公的,豬,羊等也是一公一母,至于牛就不要想了,現在牛可是下地耕種的主要勞動力,沒有人會賣牛的。
    與此同時,陳建也沒有忘記關注外界的動態。他時常會听到一些關于農村公社化、大鍋飯的議論,有人贊頌其平等共享的美好願景,也有人擔憂其潛在的危機。陳建深知,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和應對。
    喜歡四合院我住西跨院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住西跨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