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哀歌

第492章 三堂議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癲參偬y本章︰第492章 三堂議事

    他話鋒一轉,聲音略微提高“然則,若天佑大秦,將士用命,一舉功成。

    大王,那河套平原,濁河(黃河)九曲縈繞,水草豐美異常,一旦開墾,其產出之豐饒,絕不在巴蜀天府之下。

    此乃上天賜予我大秦的另一座天然糧倉,更是取之不竭的駿馬之源。

    其利澤所及,非止于當下三軍之糧秣補給、戰馬補充,更將深遠影響未來十年、二十年東出大業之根基。”

    他稍作停頓,隨即拋出了另一個殺手 

    “況且,臣所操練之‘拐子馬’,進展遠超臣之預期。如今一千五百精騎已然成軍,弓馬嫻熟,陣勢精妙,可隨時投入戰場。

    此等利器若投入河套戰場,足以令那些只知散騎沖撞的匈奴人措手不及,難攖其鋒。”

    嬴政听著,眼中的光芒越來越盛。

    秦臻的分析,沒有虛妄的必勝保證,卻充滿了務實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

    特別是“絕不在巴蜀天府之下”、“源源不斷的駿馬之源”以及“拐子馬”這幾點,精準地戳中了他內心深處對富國強兵、開疆拓土的宏大構想。

    “彩!”

    少頃,嬴政猛地一擊掌,用力點了點頭,沉聲道“先生所言,字字珠璣,句句切中要害,深得寡人之心。

    此一戰,勢在必行。

    河套沃野,必將入我大秦彀中!”

    隨後嬴政不再言語,君臣二人的心思,都已飛向遙遠的北方草原。

    三日後,待嬴政返回咸陽章台宮,立刻召集了華陽太後、呂不韋、關內侯。

    事關重大國策與軍事冒險,仍然需獲得這三方的首肯。

    半個時辰後,三人齊聚章台宮後殿。

    嬴政目光掃過三人,開門見山“今日煩請太後、相邦、關內侯前來,乃議定軍國樞要。此事關乎社稷命脈,北疆百年安寧。”

    言罷,他微微點頭示意了一下秦臻。

    秦臻會意,起身走到殿中央,對著三人及嬴政深深一揖,然後沒有絲毫贅言,直接切入主題,語出驚人

    “稟太後、相邦、關內侯,臣近日為我大秦覓得一處天賜膏腴之地。

    其地利之優渥,水草之豐茂,產出之潛力,臣敢斷言,一旦經營得當,其富庶程度,二十年之內,絕不亞于巴蜀天府之國。”

    此言一出,殿內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華陽太後臉上掠過一絲詫異,呂不韋捻須的手指一頓,關內侯則身體前傾,目光灼灼。

    所有人都被“不亞于巴蜀”這幾個字牢牢吸引。

    巴蜀之富饒,乃秦國立足的根本之一,還有哪里能與之媲美?

    就在三人驚疑的目光中,秦臻拍了拍手。

    早已在殿外等候的劉高與月泓,立刻合力推著一面巨大的、覆蓋著黑色帷幕的板輿進入殿中,秦臻上前,一把扯下帷幕。

    一幅繪制精細的巨大關中及北疆輿圖,赫然展現在眾人面前。

    山川河流、城廓關隘、部族牧場,無不標注清晰。

    秦臻的手指,精準地點向了地圖西北方,黃河那個巨大“幾字形”拐彎環抱的那片廣袤區域。

    “此地,便是那未來不遜巴蜀的糧倉。”秦臻的聲音鏗鏘有力,回蕩在殿宇之間

    “河套?”

    呂不韋的眉頭立刻皺了起來,第一個出聲質疑“左庶長所指,可是陰山以南,濁河環繞之地?

    那分明是匈奴白羊王、樓煩王的牧場,胡虜縱馬橫行、腥羶遍野之所,何來沃土之說?”

    “相邦明鑒,正是此地。”

    秦臻坦然迎向呂不韋的目光,隨即話鋒一轉,擲地有聲“然,目下正有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可使我大秦將此萬里膏腴,盡收囊中。”

    輿圖上,河套與趙國代郡、雁門郡緊密相連。

    秦臻環視三人,手指沿著趙國北境劃過,將醞釀已久的計劃和盤托出“諸位皆知,自去歲趙國大敗燕國,奪取三十六城後,其北境防線因此拉長,與匈奴接壤摩擦驟然加劇。

    李牧,近年來更是代郡屢挫匈奴,斬獲頗豐。

    此刻,其正率趙國最精銳的邊騎屯于代北、雁門一線,與匈奴主力遙相對峙。”

    接著,他的手指點了點代表趙軍和匈奴對壘的區域,繼續說道“如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即將拉開帷幕。

    據臣布于趙、代、匈奴之諜報網回報,月余之內,李牧必將以其麾下最精銳的趙邊騎主力,在陰山以北某處預設戰場。

    尋求與匈奴單于本部主力進行決戰,此乃李牧精心策劃數年之局。

    只要李牧此戰告捷,匈奴主力必遭重創,其後方河套之地必定空虛,這正是我大秦的天賜良機,稍縱即逝。”

    “屆時。”

    秦臻的手臂猛地揮向北方,做了一個強有力的切入動作“我大秦精銳鐵騎,便可自西河(秦國上郡東部,黃河西岸)、北地直出,強渡濁河,直插河套腹地。

    趁其病,要其命,犁庭掃穴,一舉蕩平盤踞于此的白羊、樓煩諸部,將這片沃土,永久烙上我大秦的玄鳥圖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的話語充滿了煽動性,描繪的前景令人血脈賁張。

    但他也清楚,殿內三位並非易于煽動的熱血之輩,更需實質性的力量支撐。

    他緊接著拋出了秦國積蓄已久的底牌“自孝文王尚未正式登基之時,我大秦便傾力發展騎兵。

    如今,藍田、驪山、關中三大營,可隨時集結調動的披甲精騎,已達八萬之眾。

    人人皆裝備雙馬鐙、高橋鞍、馬蹄鐵。

    我大秦騎士,已無懼深入草原千里奔襲之苦寒與顛簸。

    更兼有臣所練‘拐子馬’千五百騎,可破敵于陣前。”

    此刻,殿內一片寂靜。

    嬴政端坐其上,眼神灼灼,顯然已無聲地表明了他的決心與意志。

    然而,眼前這三位執掌秦國權柄的人物,皆是老成謀國、心思縝密,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輕易說服。

    “等一等!”

    華陽太後的聲音率先打破了沉默,她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最關鍵也是最棘手的問題“左庶長謀劃甚遠,雄心可嘉,哀家亦知河套之利誘人。

    然,姑且不論能否戰勝匈奴,即便得勝,河套之地,那里除卻一條濁河,千里平川,無險可憑,此乃致命之患。

    匈奴鐵騎來去如風,搶掠焚燒,朝發夕至,我大軍豈能常駐于此?

    待其主力緩過氣來,必定傾巢而出,瘋狂反撲報復,屆時我大軍如何防御?

    莫非要年年耗費無窮人力物力,疲于奔命地在草原上與胡虜周旋?這此非為國拓土,實乃為我大秦背上一個甩之不掉的沉重包袱。”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哀歌》,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哀歌第492章 三堂議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哀歌第492章 三堂議事並對大秦哀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