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五弩矢畢部落下設五大俟斤。
分別為︰阿悉結闕、哥舒闕、拔塞干暾沙缽、阿悉結泥孰、哥舒處半俟斤。
俟斤在突厥軍政體系中,地位低于‘葉護’、‘設’,高于普通的‘‘啜’、‘俟利發’,近似大唐的州府刺史。
六月初,西域邊陲龜茲境內。
西突厥拔塞干暾沙缽俟斤領兵兩萬,與疏勒國君裴達撒畢、龜茲白甦伐疊各三萬人馬。
一路向東行軍,將于三日後抵達緊鄰高昌國的焉耆。
最終,西域三國聯兵八萬余眾,揮兵直指已歸屬大唐的伊吾。
目前為止,伊州遠征軍以及帕堤尼格,尚未得到一絲敵軍進犯的消息。
甦定方忙于建設西部軍區訓練炮兵營,帕堤尼格與大唐派遣的官員,緊鑼密鼓對伊吾境內七城進行政務改革修建學校。
高昌國君 文泰,自從那日白甦伐疊、龍突騎支、裴達撒畢三人到訪後,便終日惴惴難安。
心中總有預感,暗中資助糧草挑釁大唐伊州,實為不智之舉。
恐將遭受大唐軍事報復。
高昌王庭議事廳,斥候正向 文泰匯報西突厥與疏勒五萬騎兵的動向。
此為五日前的消息,如今西突厥聯兵已進入龜茲境內,只差最後一站焉耆。
“再探再報!” 文泰揮退斥候,心思百轉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即使三國聯兵成功侵佔了伊吾,于大唐而言無關痛癢。
但,大唐因此揮軍展開軍事報復,絕非高昌這般小國能夠抵擋,屆時相隔較遠龜茲、疏勒毫發無傷撤回西域腹地。
高昌便淪為替罪羊,無人為其伸出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