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信和林黛玉軟語溫存了一陣。心滿意足的回了家。
到了家中,盼兒上前來。
“國公,潘文杰派了人來,說糧食已從交趾和真真國起運了。
等浙江開始改稻為桑,種桑樹的時候,糧食已經到了。”
史信難得的嚴肅了起來。
作為一個華夏人。史信深刻的體會到大雍現在的國力和狀態。
這就是個華夏明清的復合體。這里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現在大雍的經濟佔世界的比重非常的大。
可是這麼懸殊差距,大雍正如明清,並沒有開啟海運時代,依舊是閉關鎖國,固步自封。
這怎麼能行呢?
改稻為桑若是做得好,以大雍的紡織品佔領海外的市場。再拿海外的糧食養活國內的人。這樣才能在現在這樣的全統治階層爛掉的危機下。把國家發展起來。
……
話說浙江本是魚米之鄉。可是今年的春天浙江卻發生了件大怪事。
這民以食為天,可是朝廷卻不讓種稻谷,讓種桑養蠶。
養蠶抽絲當然掙錢。是稻子的三倍,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更知道,這種桑養蠶不是一般人干的。
要稍有身家的才會去種。因為一般人付不起那開頭的沉默成本,熬不過一開始的不賺錢。
最主要,養蠶不像種稻,種稻只要不是特大的災害,一般都能有個收成。
可是養蠶不一樣,一場暴雨,一次瘟疫。養殖不善。都能讓一切本利皆無。
這誰敢干呢?
一開始大家還是在等,在觀望。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官府見百姓不主動改稻為桑,便開始了強制。
直接把任務派發下鄉。一個村改多少。要是完不成就拿族長或者堡長問罪。
這些鄉賢才是大雍土地的實際掌控者。
家族里或者鄉堡里誰不听話,他們有一萬種辦法讓他活不下去。讓他一家子生不如死。
便是這樣改稻為桑如火如荼的發展了起來。
便有那膽小怕自家熬不到桑樹養蠶的時候。
便去那些大戶家里租上幾畝地,到時也算是有個保障。
可是那些壞種官員哪里能讓你順利下去。
那樣他們還怎麼賺錢。
你們不是能包大戶的田地攤低危險嗎?
那我就讓你們沒了回頭路。
浙江改稻為桑的百姓種下了地。心里也踏實了幾分。
這一日,不少老百姓還沒去新包的地那里除草。就听遠處傳來轟隆隆的聲音。
沒多久,大家便看到遠處滔天巨浪奔著他們而來。
原來上面的堤壩決堤了。
老百姓被沖走淹死了不少。
便是沒有人傷亡的,那田地也是一下子被沖毀了。剛剛插上的秧苗只剩下略略幾束。
一時之間老百姓無不痛哭嚎啕。
這事過了不到一天,便有人開始上那些受了災難農戶家里買地了。
這樣的事情陸續的發生。老百姓也犯了合計。哪就這麼巧呢。
這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有人發現了。那決堤居然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是有人在偷偷掘開堤壩來淹田地的。
老百姓和那些士紳的關系一下子對立了起來。
兩江總督便調來兵馬鎮壓。凡是敢鬧事的,立刻便定個破壞國策的罪名。
一時不知道多少百姓被捉被害。這些王八蛋為了吞並田地,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這時不賣地吧!根本活不下去。
可是賣吧!以後也活不下去。
百姓進入了兩難之地。
這時卻有件蹊蹺事出現了。
一開始是偏僻的村莊,出現了些陌生的商人。
這一日,陳村的陳老栓陳老漢正呆坐在門檻上發呆,他家里的米缸早就空空如野了。
他的幾個孫子天天餓得哭豪不止。前兩天他還能上山去搞點樹皮,回磨成粉充饑。
現在是連樹皮都被鄉親們給吃光了。
這時,一個穿著粗布長衫的外地漢子來到了他家門口走過來,上來就遞給他一袋米,
然後說出來了無比誘惑的話語
“老丈,我是嶺南那邊來的糧商,听說你包的田被毀了,你種的桑樹還沒長的。
這樣我給你糧食,但是你只需用未來三年的蠶絲換。你看如何啊?”
陳老栓本來以為這就是個騙子,可那漢子當場把米袋子一打開,里面是白花花的糧食。
左右的鄰居們看到的都圍了過來。
漢子又把剛剛告訴陳老栓的條件,又說了一遍。
沒半天功夫,這陳家村的老百姓便全簽了字。
這事陸續的在浙江的鄉村發生。
兩江衙門很快就發現不對勁。
那些原來本該餓得走投無路的農戶,這時居然有了糧食,更加沒人再急著賣田了。
不必去猜,很快就有鄉賢來報告了他們。
兩江衙門氣的不行,沒想到他們辛苦做的局,居然有人來截胡。
總督大人直接派人去查那“嶺南糧商”的底細,可查來查去,卻只查到幾個臨時租的鋪面,背後的人根本摸不到。
他把這事報給了京中的張閣老。,張閣老也犯了嘀咕
如此之大的行動,將耗費無數的人錢糧,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難不成是哪個藩王在背後搞鬼?
他一方面讓人繼續查詢。讓下面把那商人捉起來,一方面張閣老到處寫信讓門生去查。
終于,他們發現了端倪,這些所謂的嶺南商人,居然是給老百姓的居然不是大雍國家的糧食。是外來品種。
此時的林如海,正如史信的判斷,他的政令出不了按察使院。外界的消息也入不得他的耳朵。
便是要他為民請命,和黑惡的士紳集團作斗爭,他都不知道該和誰,為什麼斗爭呢!
喜歡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紅樓大反派,我要摘賈寶玉的神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