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恆這個唯一自然生產的兒子,身體比他這個當爹的可強多了!
要不然也不敢這麼折騰。
有了孫子,干兒子自然是靠邊站了!人都沒出機場,就被貝勒爺攆了回去。
滬上核心地段兒的一處老洋房。里里外外裝潢考究,仿佛恢復了幾十年前,十里洋場的風光繁華。
大廳內貝勒爺盤腿坐在紅木雕花羅漢榻上,懷里是一個七八歲的粉雕玉琢胖娃娃。
“瑪法!咱們旗人傳統是不是抱孫不抱子呀?
您小時候抱過我阿瑪嗎?
我阿瑪說讓𠤖琮來陪著您,在您膝前替他盡孝!”
王玉恆的三兒子王𠤖琮對著貝勒爺,那是一點兒都不認生。
話也說的條理分明。
貝勒爺“三兒!爺爺從血統上來說,滿族血脈也就一半兒,你爹更是個純正的漢人。
早年間為了師出有名,也是為了借助那些遺老遺少的財力,才弄成現在這四不像的局面。
至于旗人?那是爺爺外祖家的出身!
咱爺們兒在家里,就別整鐵桿兒莊稼那一套老黃歷了!”
王𠤖琮可是個小機靈鬼兒!馬上就改口道
“爺爺,那為什麼您姓侯。我和爸爸卻姓王?”
貝勒爺“你爹是我從小撿的干兒子,他雖然是我一手養大的!
可是他可不是被拋棄或是賣了的!
你親爺爺奶奶是遭遇不測去世的!
沒什麼對不起他的,不能讓你們老王家斷了香火。
所以為了不忘出處,就沒隨我姓侯。
這事兒,我和你那個八百個心眼子的爹有默契,從來沒有提起過。”
王𠤖琮“哦,知道了!”
貝勒爺“三兒!你大名叫王𠤖琮,可是有什麼說法?”
王𠤖琮“我們姐弟仨中間的字是選的出生時候的季節,第三個字是從玉器六禮、禮器里選的!
《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
我大姐王青琥,是春天出生的!
青者、青陽也,意指春天陽光明媚,萬物復甦,大地呈現出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象。
青帝在古代神話中通常被視為春天的主宰,因此春天也被稱為青帝之季。青春則通常指年輕時期,但也常用來形容春天的生機和活力。
琥者,還有虎符、琥珀之意。總之是好詞兒!
二哥叫王昊璋出生在夏天。
昊者出自《爾雅•釋天》“夏為昊天”,寓意夏季天空廣闊。
“璋”是權力象征。
《周禮》記載“以起軍旅”,考古出土的“牙璋”,印證了早期王權通過玉器實施軍事動員的治理模式。
東漢許慎“半圭為璋”的釋義,將器物形制與儒家“中庸”理念結合,形成“如圭如璋”的君子人格象征。
由于二哥實際上是王家長子,所以還有“弄璋之喜”的意思!玉器玩具被賦予培養男性貴族氣質的期待。”
貝勒爺滿眼欣慰的把一杯蜂蜜柚子茶遞到王𠤖琮嘴邊兒!
這小子也不客氣,大口大口的喝了個精光。然後繼續道
“𠤖者、秋之天空!
琮者、內圓外方,禮大地之瑞玉也!”
貝勒爺“看來你爹最喜歡你了?”
王𠤖琮“那是,誰讓我最像他!聰明!”
懷了這個早慧的孩子不由得讓貝勒爺想起了王玉恆小時候。這又是一個多智近妖的小家伙。
于是教育道
“三兒!聰明是好事兒!但也不是好事兒!要知道“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你的一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學會藏拙,要能夠博采眾長、海納百川。不但要繼承你爹的聰明基因,還要學會他的智慧。
最好也要學學爺爺的豁達和無賴!”
貝勒爺知道這就不是個普通孩子,所以話說的很深入,而且沒什麼遮攔。
王𠤖琮揚起小腦袋,眼楮里透出孺慕之情。
“孫兒謹記爺爺教誨。
爺爺您老真是博聞強記,您的話是出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描寫乾隆贈予陳家洛的玉佩銘文︰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吧!”
貝勒爺“我記得應該是出自《尚書》里面。”
王𠤖琮“所謂《尚書》出處,系誤傳。現存先秦典籍中,孫兒並未見此完整的組合。
"慧極必傷"源自後人對原文哲理內涵的引申解讀,結合《道德經》“大智若愚”等思想形成的新表達。
"強極則辱"與"慧極必傷"︰二者都體現道家"物極必反"的哲學觀,但前者強調力量過剛易折,後者側重才“智”過于露,易損壽元。”
貝勒爺被小家伙的博學多識震驚到了!
于是道“知易行難!
你現在的學業先都停了吧!我可不想有個“老學究”一樣的孫子。
你成年之前少讀哲學方面的著作。你現在的任務就是陪著爺爺玩兒個痛快,玩兒個瀟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晚飯前,貝勒爺把王玉恆派來的家庭教師團打包送了回去。
然後讓隨行的老供奉教授“三少”王𠤖琮,國術和醫術和雜學。
貝勒爺親自教授他自己的“天賦技能”外語。
不得不承認,這天底下真有天才存在。
這人和人的差距,有時候比人和狗的差距還大。
只是兩三個月的時間,王三少就能用熟練的日、英、俄、法等諸國語言和貝勒爺進行日常對話了!
同時還被兩位老供奉收做入室弟子。
南方的冬天雖然沒有四九城寒冷,可也是陰濕的!
所以入冬以後,室外活動也減少了很多。
可是孩子也不能總是圈在家里,園子里看戲就成了常規操作!
吳儂軟語的“評彈”就是很好的選擇。
可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會膩。于是川劇班子就被貝勒爺高薪請來了滬上。
噴火、變臉、滾燈、踢天眼,等等絕技看的貝勒爺爺孫大呼過癮。
地方戲從來不靠誰養活,自己就能把自己養活的很好!
一個縣級的京劇班子,當家的大武生就一折《殺四門》把花槍耍的眼花繚亂。
一折《踫碑》唱念俱佳,尤其是那一式“僵尸摔”,那是一點兒沒有偷奸耍滑,特別見功底。
把貝勒爺看高興了!直接封了他個“活令公”,以後憑著這綽號,在蘭芳就算是有了飯轍了!
關鍵是王家三少也學會了大把大把的往台上扔銀花生、金瓜子兒!
于是遠在港島的大千歲最近的賬單那是折著跟頭的往上翻。
畢竟貝勒爺賞出去的金銀也得有人買單不是。不能白給你看孩子呀!
喜歡我在年代劇里撿破爛請大家收藏︰()我在年代劇里撿破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