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這句百草廳大門前對聯上的話,好像打開了某種開關。
貝勒爺略一思索,接著吩咐道
“你聯系百草廳白家人,就說我想買他家藥酒的方子,他們要是想用秘方入股也可。
要是都不願意,就聯系那些老藥鋪後人,總會有人見錢眼開。
大張旗鼓的多找幾家,要的就是千金買馬骨的表象。
實在沒有,就用清宮御藥的名頭。好歹我還頂著怡親王的牌子呢!
咱們這次干脆弄個像樣的保健特色藥酒廠,不能讓票子都給茅子家賺了。
再說不是一個細分賽道,競爭也不會太激烈。
這事兒不急,交給底下人去做就行。
今天是端午節,帶上閻埠貴那二斤面,再準備點兒粽子、十年八年的林下參、正經紅酒什麼的。晚上吃完飯,咱們去前門老宅,探望探望“張白馬”張老先生。”
跟“白馬”先生談了談收藏和請教了一番書法,收獲頗豐。可是時間不長,貝勒爺就告辭了!
畢竟老先生今年已經是“米壽”之年八十八),這到了晚上難免精力不濟。
回程時候,貝勒爺干脆棄車步行。轉過一條胡同,就遇見兩撥小混子要“茬架”。
護衛們瞬間無聲發動,按照預案掏出武器防具。緩緩退回胡同,把貝勒爺團團保護了起來!
保護圈里的貝勒爺,腦海中沉寂已久的系統開始復甦。
“叮!宿主偶遇《胡同》劇集人物,曉敏、林衛東、……。獲得獎勵破爛點兒50萬……。”
貝勒爺安撫了警衛人員,就讓人看著。只見曉敏耍了一通威風,把兩撥壞小子給鎮住了!
換了一條回家路線後,這時候貝勒爺才想起來自己可還是個“掛壁”。
于是第二天開始,畫了妝的貝勒爺脖子上挎著個相機。和化妝成游客的護衛保護下,以蘭芳華僑的身份開始滿四九城轉悠,名義上是旅行團拍老宅子。
實際上是瘋狂尋找劇情人物,收取破爛點兒!
于是像什麼《貧嘴張大民》、《編輯部的故事》、《一年又一年》、《空鏡子》、《渴望》等等、等等劇集現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人物,都給他貢獻了海量的破爛點兒!
至于爆出來的什麼寫作、唱歌之類的初級技能和無關緊要的物品,他都沒當回事兒!或是收起來,或是拋到腦後!
沒過幾天,葉大秘就把那天晚上,被田棗閨女“曉敏姐”制止的,那場沒打起來的架的詳情匯報了上來。
原來就是兩撥擺攤兒的小販爭地盤兒!
其實即便沒有曉敏攔著,兩撥人最多也就是拳腳相加。甚至只是打嘴炮兒,械斗見血,他們是萬萬不敢的!
畢竟83年開始到如今,那可是處于嚴打期間的尾巴上,那法場上的“砰砰”聲還歷歷在耳呢!
這時候對違法犯罪,那可是嚴的很。據說倆街溜子搶了一個走街串巷賣醬豆腐的小販。一共就搶了三塊二毛錢,結果從抓到斃就只用了半個月時間。
從嚴、從重、從速,可不是說著玩的!
大姑娘小伙子的,你敢同時搞幾個對象試試?保準讓你試試就逝世!
善心大發的貝勒爺想給這些“無業游民”找個正經活計。也算是為了穩定四九城民生做點兒小貢獻!
也省的“曉敏姐”仗著父母的威望當“救火隊長”了!
再說那些孩子里也有不少是當年跟田棗混的,那些小伙伴家的“兔崽子”。
如此說來,這多多少少也跟貝勒爺有些淵源!
可是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還沒有技術,回城這幾年又散漫慣了。
要說出路,也就剩下一條。那就是干個體戶了!這也是他們現在正在走的路。貝勒爺只需要給他們找個合適的場地,就可以任其發展了!
腦子里尋找著後世的記憶,秀水街、三里屯、東大橋、官園兒、大鐘寺……。
算算時間,也就秀水街合適。
秀水街原名“臭水街”,像這樣改換地名的例子還有不少。
比如屎殼郎胡同改成了時刻亮胡同,狗尾巴胡同改成了高義伯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了侯位胡同?。
這些改動,主要是為了去除地名中的粗鄙成分,使其更加文雅和符合文化水平提高後的審美需求?。
自發成立于1978年的秀水街市場,一開始只是零零落落的幾家商鋪,散落在一片使館和外交公寓中間。
當時附近住戶不多,消費市場未被看好。 當時有很多下鄉的青年人回到四九城,找不到工作。
見這里是使館區,外國人多,有銷路,就在這擺攤出售水果、土特產、手工藝品等,因物美價廉,倒是深受外國友人的歡迎。
可是“老秀水”的條件十分艱苦,僅200多米長的胡同聚集了250多個店鋪,市場內的中間通道僅有3米多寬,每天的客流量達上萬人。
街巷異常嘈雜,商販們叫賣喊得嗓子沙啞,由于是露天經營,夏季汗水濕透衣服,冬季冷得凍破手指。
隨著這片地攤的人氣越來越旺,朝外大街辦事處決定把商販引到秀水東街內經營,並于兩個月後的八月份成立了秀水集貿市場。
自此,秀水街正式得名,其銷售的商品也逐漸由日常用品轉變為以服裝為主。
一些商戶開始轉營有東大特色的絲綢服飾及工藝品,並很快以“東大絲綢一條街”走紅。
誰能想到,十年以後,它已是海外游客爭相前往觀摩購物的“民間貿易中心”。
秀水市場的發家是靠出口轉內銷,為國外名牌企業做代工的東大工廠經常會剩下一些沒有賣出去的“多投”服裝。
商販們就把這些服裝批發下來,拿到秀水市場銷售,這樣一模一樣的名牌服裝能比在國外市場便宜一半以上,因而吸引了大量外國人來購買。
憑借著外國人之間的口口相傳,秀水街逐漸在海外聲名鵲起,成了外國人來四九城必逛的景點之一。
不少外名人國政要也曾以普通顧客身份到秀水街來選購服裝。
甚至有經濟學家稱之為“用改革開放的剪刀裁剪出來的21世紀的清明上河圖”。
當然這都是後話,此時的秀水街還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改造中。
貝勒爺干脆通過蘭辦投了一筆錢,建了一棟秀水集貿大樓。除了離建成還有不短時間,其他的都皆大歡喜。
喜歡我在年代劇里撿破爛請大家收藏︰()我在年代劇里撿破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