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別怕,我有掛

第193章 以退為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神馬呀1 本章︰第193章 以退為進

    正當武植在大殿上對耶律南仙進行質問的時候,朝堂之上的蔡京按捺不住了。

    此番遼國使節出使大宋來到汴京,蔡京收受了遼國的好處,因而他在其中牽線搭橋,一手促成了大宋與遼國所簽的盟約。

    此時看到武植為難遼國使節,不由得開口說道︰“武大人,何須這般無禮?耶律使節出身遼國王族,身份尊崇無比,況且此次出使,乃是代表遼國朝廷而來。大人這般咄咄逼人,豈不是顯得我大宋毫無君子風度與待客之道?”

    武植冷哼一聲,目光冷冽地看向那滿臉小人得志之態的蔡京,高聲道︰“蔡大人這八面玲瓏的說辭,倒是厲害。只是不知,蔡大人這般行徑,莫不是私下收受了遼國的諸多好處?”

    “武植,你休得在此信口雌黃!本官如今身為大宋尚書右丞,乃是朝廷副相,所作所為,不過是為維護我大宋的禮儀體統罷了。現今兩國已簽訂盟約,你卻這般為難遼國使節,這豈不是讓外人覺得我大宋皆是無禮之輩?”

    蔡京聞听武植這般言語,連忙急切反駁道。

    如今的蔡京因引薦遼國使節,促使兩國成功簽訂盟約,得趙佶的賞識,進而被擢升為朝廷的尚書右丞,位列朝廷副宰輔之職。

    可他卻渾然不知,此時此刻,趙佶內心深處對于和遼國簽訂盟約一事已然萌生悔意。

    瞧著蔡京在下方與武植爭執不休,他面色不悅,沉下聲音說道︰“蔡卿,武愛卿剛從遼國境內撤兵歸來,對遼國心有不滿也是人之常情。況且,此次是遼國使節主動要求與武愛卿會面,武愛卿有所反應也實屬正常,你又何必急于指責呢?”

    下方的蔡京敏銳地察覺到了趙佶語氣里潛藏的不悅,心中暗自納悶不已。他的心境猶如那遼國使節一般,滿是疑惑︰為何僅僅兩日未見,聖上的態度竟會有這般天壤之別的轉變?

    一听趙佶之言,蔡京趕忙躬身賠罪道︰“官家恕罪,微臣著實是一時心急,滿心只想著維護我朝與遼國交好的局面,所以方才急切了些,還望官家多多體諒。”

    說罷,便趕忙退回到了左側文官隊列里面。

    趙佶對蔡京所言並未加以理會,目光投向下方的武植與遼國使節,開口道︰“耶律南山,如今我兩國已然簽訂盟約,若是沒有別的要緊事,還請你等先行回去吧,朕要與朝廷諸位大臣商議重要事務了。”

    下方的耶律南仙听到趙佶這話,也沒再多做停留,只是恨恨地瞪了武植一眼,而後便帶著隨從迅速離開了紫宸殿,徑直出了皇宮。

    待耶律南仙走出紫宸殿後,趙佶俯視著下方的諸位朝臣,輕輕嘆息一聲,開口道︰“武愛卿,你將此前率軍攻入遼國境內的詳細狀況,向諸位愛卿細細說一說吧。”

    趙佶自得知武植已然率軍打到遼國西京大同府,卻遭自己和朝中諸臣下令撤返大宋境內起,內心便始終被懊悔之情縈繞。此刻,他也想讓堂下諸位朝臣感受一下那份錯失良機的遺憾。

    武植聞言,神色平靜,把自己率軍攻佔遼國西京道的武州、應州、朔州等州府,以及即將攻克遼國西京大同府的一系列事情經過逐一講述出來。

    “什麼?武大人已經快要攻克西京大同府了?”左相曾布、右相韓忠彥以及朝堂上的眾多臣子听聞武植這番話,頓時面露驚愕之色,不由自主地紛紛發出一聲聲驚嘆。

    然而想到那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絕佳時機,就這麼被自己和官家的一道撤軍急令給斷送了,念及于此,諸多朝臣臉上露出了懊惱之色。

    蔡京和高俅此刻臉上露出喜色,他們全然沒料到,武植竟然險些率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雲州及部分區域。

    敞若真被武植收復,依神宗遺詔,武植定會封王。不過念及這大好時機已被貽誤,他們心里也不禁松了口氣。如果再讓武植立下如此大功,那他們倆可真就是只能被武植壓得死死的了。

    帝座之上,趙佶的目光緩緩掠過下方群臣那滿是懊悔的臉龐,心中郁積的憋悶之氣竟悄然消散了些許。

    當初下達讓武植撤軍的急令,本是他與朝臣們共同商討後的決定,如今為何只有自己獨自反復品味著錯失良機的懊惱?

    既然這樣,不如讓眾人也一同體會一下這份揪心之痛,果然,看到下首朝臣的表情,趙佶內心那沉重的郁悶之氣,稍微得到排解,獲得片刻的寧靜。

    “未曾料到武大人進軍竟如此神速,才率領大軍攻入遼國境內沒多久,便斬獲這般大好的成果。若我等事先知曉武大人戰事這般順遂,決然不會下達讓武大人撤軍之令。”宰相曾布滿臉惋惜之色,喟然長嘆道。

    他身邊的右相韓忠彥、樞密副使孫固、尚書左丞趙挺之等諸位大臣都紛紛點頭稱是。

    心情略感舒暢的趙佶,俯視著下方群臣,聆听著他們接連不斷的惋惜之聲,臉上終于浮現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開口說道︰“好了,諸位愛卿。武愛卿和其麾下將士取得這般顯著成果,卻因朕與爾等之決斷而錯失良機,此乃吾等之失。然武愛卿及將士們的功勛卓著,不容置疑。對于武愛卿的封賞,朕已有定奪。至于其麾下將士之事,武愛卿可自行裁度,而後上報朝廷便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台下大臣听到趙佶的話,都沒有出聲。畢竟武植職位的封賞,趙佶之前已和他們商量好了,就是把宰相曾布兼任的樞密使之職授予武植,眾人對此心照不宣。

    此時,武將隊列中的殿前司都指揮使高俅突然邁出一步,站出列來,他仰頭望向御座之上的趙佶,拱手行禮後說道︰“陛下,如今西夏已然平定,我大宋也與遼國締結了盟約,邊疆的戰事暫且得以平息。然而武大人現今仍身兼陝西六路經略安撫招討置制使以及北方諸路宣撫處置大使等職務,如此安排,是否不太妥當?”

    趙佶看向高俅,眼中露出一絲笑意,緩聲道︰“高愛卿無需擔憂,朕對此已有定奪。武愛卿此前接到朕的旨意後匆忙回朝,陝西、河東、河北等地諸事尚未安排周全。故而朕計劃再遣武愛卿前往西北,以一月為期,待諸事處理完畢,便解除武愛卿身上相關職務,讓其回朝任職。”

    高俅听聞此言,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絲喜色,連忙開口說道︰“官家聖明,是微臣多慮了。”

    此時的武植站在朝堂內,敏銳察覺到大臣們異樣目光與潛藏態度,那或審視、或嫉妒、或疑慮的目光,讓他深知自己處境微妙。

    “看來自己得主動些了。”

    念及于此,他便拱手朝趙佶說道︰“陛下,微臣有要事要奏。”

    “哦?”趙佶微微抬起頭,目光投向武植,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不知武愛卿有何事要奏?”

    武植拱手開口道︰“官家,如今西夏已然臣服于我大宋,自此陝西、河東等邊疆之地的戰事皆已平定。值此之際,微臣建議整合陝西六路為三路之地,如此可削減陝西境內冗余的機構,同時重新編整當地眾多將士,達到精兵簡政、提升戰力之效。”

    武植此番話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大臣們交頭接耳,或驚訝,或思索,皆在權衡這一提議的利弊得失。

    宰相曾布此刻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官家,微臣以為,武大人此提議確有其可取之處。陝西之地,自我大宋開國至神宗年間,原本僅劃分為永興軍路與秦鳳路兩路而已,後因西夏頻繁騷擾邊境,為便于應對,這才于熙寧五年分設為六路。如今西夏已然平復,將六路合並,既能精簡機構,又可優化兵力部署,確實是有利之舉。”

    不過曾布對武植將六路合並為三路的提議心存疑惑,于是轉向武植問道︰“武大人,這陝西之地起初本為兩路,如今即便恢復,按常理劃成兩路即可,緣何要定為三路呢?”

    武植拱手回應道︰“曾相,如今情形已非往昔可比。當下陝西再加上西夏割讓以及我大宋的五州之地,地域十分廣闊。況且西夏雖已平定,但西北依然存在諸多隱患,萬不可輕視。倘若只分為兩路,地域過于寬廣,實在難以做到兼顧周全。”

    武植言畢,抬眼望向御座上的宋徽宗趙佶,繼續道︰“官家,微臣之意,可把延路、環慶路並入永興軍路;將涇原路、熙河路歸入秦鳳路。以延安府連同西夏割讓我朝的銀州、夏州、鹽州、宥州這五州之地合為一處,組成靖邊路。這般安排,既能削減繁冗機構,又利于集聚資源,增強西北軍事防御與行政管理之力,當屬現下可行之良策。還望官家詳加考量,予以定奪。”

    趙佶听聞武植所奏,特別是將延安府與西夏割讓的五州合為“靖邊路”的策略,心中很是贊許。

    他面帶欣然的笑意,緩緩說道︰“愛卿此番的謀劃,十分符合朕的心意。那西夏割讓給我大宋的五州之地,目前還不在任何一路的建制之內,按照此計將其與延安府整合為一路,對于我朝的治理、軍事的管控,都有極大的益處,確實是個好辦法。”

    下方的宰相曾布等諸位大臣也都點頭認可,贊同武植的提議。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郎別怕,我有掛》,方便以後閱讀大郎別怕,我有掛第193章 以退為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郎別怕,我有掛第193章 以退為進並對大郎別怕,我有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