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檢查完拿到報告時,姜瑜卻發現這些報告似乎有些不對勁。
仔細一看,他驚訝地發現這些報告竟然都被人動過手腳!
原本應該是正常的檢查結果,卻被改成了需要進一步治療。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讓姜瑜感到憤怒。
那些醫護人員借著醫院的名義,開始向老人們推銷一些所謂的“低價購買高標價”的保健品。
他們信誓旦旦地告訴老人們,這些保健品可以治療各種疾病,讓他們恢復健康。
姜瑜看著那些老人被欺騙,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慨。
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高端騙局。
從檢查套餐的推銷到報告的篡改,再到保健品的推銷。
每一個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騙取老人們的錢財。
姜瑜覺得這家醫院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簡直都已經無藥可救爛到骨子里了
姜瑜還看到那個院長不惜重金把賺來的黑心錢砸向某些搜索引擎。
砸向各種媒體的廣告位,用這種手段充斥普通百姓特別是患者及其家屬的眼球以此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到他們醫院就診。
可羊毛出在羊身上,他用的錢越多到時候患者花出來的各項費用自然也越多。
甚至于院長還在派遣所謂的“醫托”長期駐扎在各大醫院門診、科室、住院部等地。
通過誘導、欺騙等手段將患者引導至自己的醫院就醫。
在此過程中,他們會通過許院長教授的一系列的話術和技巧。
讓患者相信自己的病情非常嚴重,必須立即接受治療。
這些被許院長精挑細選出來的托,一個個都可謂是口若懸河、能言善辯,其口才之好令人驚嘆不已。
許院長對他們進行了詳細的培訓,教導他們如何與那些在正規醫院里尋求幫助的人打交道。
當遇到這些人時,托們要主動上前與他們攀談。
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關心,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病情。
為了讓這些求醫心切的人相信他們,托們需要巧妙地運用一些借口。
例如,他們可以說︰“你今天這個科室的號源非常緊張。”
“你們這個時候過來可能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排上。”
或者“今天來的這個專家並不是特別專業,听說還出過一些不好的事故呢。”
通過這些借口,托們可以讓對方產生疑慮和不安。
從而降低他們對這些正規醫院的信任度。
當對方開始對正規醫院產生懷疑時,托們就可以趁機進一步套話,詢問對方具體的病情。
一旦贏得了對方的信任,托們就可以告訴對方。
自己曾經遇到過一位對這種病癥更專業、經驗更豐富的醫生。
而且,這個醫生所在的醫院是公益性質的。
為了照顧勞苦大眾,醫療費用比正規醫院要低很多。
如果此時對方表示有興趣,托們就可以熱情地將他們帶到那家所謂的公益醫院。
這樣一來,這些托就成功地完成了許院長交給他們的任務。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便可以利用之前曾經來過這里。
可以幫忙掛號等看似合理的借口,繼續施展他們的騙術。
這些騙子會巧妙地引導那些已經上當受騙的人前往醫院就診。
而一旦這些人踏入診室,見到醫生,那麼憑借那些醫生的能言善辯和高超的口才。
基本上可以確定,這些人的錢財已經百分之百地落入了醫院的口袋。
越是深入了解這家醫院的運作模式,姜瑜的內心就越發感到震驚和不安。
他完全沒有料到,自己原本只是想要調查一下劉峰。
卻竟然意外地揭開了這家黑心醫院的真面目。
既然這家黑醫院存在如此多的問題,那麼那個所謂的許院長自然也難辭其咎,肯定有著很大的問題。
想通了這一點,姜瑜毫不猶豫地直接將自己的神識飛劍送入了許院長的腦袋里。
然而,這一看卻讓姜瑜大吃一驚,他發現自己還是嚴重低估了這個許院長以及他背後的勢力。
原來,真正的頭目並非什麼劉峰,正是這個自己無意間發現的許院長!
而一直以來,自己苦苦追尋想要調查清楚的劉峰,不過是許院長和他背後勢力手下的一個高級打工仔罷了。
最關鍵的問題還不是這個,能在全國各地這麼囂張的行騙,背後是有雄厚力量撐腰的。
從許院長的記憶中,姜瑜驚訝地發現,他所服務的這個勢力竟然如此龐大。
這個勢力號稱要整合全球醫療資源,而其內部人員則將其稱為全球醫療健康聯盟。
據了解,全國 80的民營醫院都源自這個聯盟。
這意味著這個聯盟在醫療行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聯盟內有多達 8 萬人從事醫療相關工作。
他們或是開設醫院,或是經營藥品,亦或是制造醫療器械。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聯盟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兩萬家與醫藥相關的企業。
其年營業額竟然超過了 4000 億元!這個數字之巨大。
甚至超過了國內某些省份一年的 gdp。
然而,這個聯盟的發展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
早在姜瑜還沒出生的那個年代,電線桿上隨處可見的各種牛皮癬和不堪入目的小廣告,都是這群人的“杰作”。
起初,他們這些人也就是散兵游勇只是在暗地里悄悄的開辦一些私人診所。
通過“一針見效”“包治百病”那些離譜的宣傳手段來吸引部分患者。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九十年代,這些逐漸富裕起來的“黑醫”們開始升級他們的策略。
不再滿足于游擊戰式的經營,而是選擇進入了一些大型醫院。
那個時候,恰逢國有企業普遍都面臨著產能不斷下降、收支難以平衡的艱難局面。
各個地區開辦的許多醫院自然也沒能幸免。
尤其是曾經那些極度依賴國家財政扶持大力支持的一二級醫院。
以及消防、武警等特殊類型的醫院,情況更為嚴峻,基本上都是處在倒閉的最邊緣。
與此同時,這些游走于正規醫療體系之外的游醫們,卻巧妙地利用了這種局面。
他們通過與那些醫院建立掛靠關系,並運用獨特的賄賂手段。
成功地從當地衛生部門購買到了行醫執照。
就這樣,各式各樣的特殊門診和個人門診在這群人的資金加持下。
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個大小城市的街道和社區涌現出來。
這些門診往往規模較小,但卻以其靈活的經營方式和相對較低的收費標準和相對夸張的宣傳口號,吸引了不少患者前來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