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條和變種人有關的密令,也悄無聲息地發布了下去,只是知情者寥寥無幾。
當然,利亞是個例外,她自有辦法摸清每一處細節。
她知道,甦方的秘密研究超能力的機構被連根拔起,關在其中的變種人“小白鼠”們終獲解救。
當然,有人會質疑︰即使甦方高層明知自己體內也藏著x基因,為何要自斷研究?按人性推斷說,不應該加倍投入,好找出方法把那些潛在的基因喚醒——這樣他們自己也擁有超能力了嗎?
沒錯,抱持這種想法的人肯定存在。
但架不住利亞悄悄給他們下“暗示術”,迫使這些人“反思”。
若暗示術都搞不定,她甚至會直接潛入對方的夢境里,讓他們在夢里切身體驗被禁錮、被解剖的恐怖感受。
如果這樣還沒辦法讓這些人改變想法……地獄的大門自會向他們敞開。
而另一邊。
文化反擊特別小組的規模持續擴張。
這份人員名單構成奇特而富有深意的組合——除kgb調派的精銳特工外,更有社科院學者、作協筆桿子、電影局資深制片人……以及最引人注目的新成員︰剛剛歸附甦聯的流亡者顧問團。
紀錄片的實際拍攝重任,則落到了索科爾和他的團隊肩上。
他們被賦予了以往難以想象的資源支持和特殊權限。
kgb檔案室的鋼印封條被逐一準許啟封,檔案管理員從泛黃的卷宗中挖掘出和海明威有關的各種記錄。
從西班牙內戰與甦聯支持的共和軍合作海明威與甦聯軍事顧問把酒言歡的合影),到二戰時期與甦聯特工接觸但未發展成間諜),再到冷戰初期甦聯的拉攏一封自莫斯科發出的、始終未獲回復的“文化交流”邀請函復印件),最後還有與卡斯特羅的友誼……
這些本應隨作家之死永久塵封的絕密檔案,如今與fbi密檔並置在編劇案頭,供他們參考研究。
編劇們日夜推敲劇本,確保每一句解說詞都如淬火的鋼針,刺向美國的虛偽核心。
他們將在紀錄片中把海明威塑造成一位因反法西斯、同情被壓迫者這部分經顧問團的修改,很隱晦地帶上了變種人),而慘遭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系統性迫害,最終被“合法謀殺”的悲情聖徒。
導演索科爾親自掌鏡。
這位在戰爭片中錘煉出冷峻與煽情並存風格的大師,他的鏡頭語言在冷酷與灼痛間精準切換,時而如檔案膠片般冰冷客觀,時而又化作蘸滿悲愴的油畫筆觸。
kgb特工們負責將需要的海外線人秘密轉移︰海明威在古巴時期的管家、與海明威交往且同樣遭霉國封殺的左翼藝術家、曾經監視過海明威的特工叛逃者、參與迫害行動的醫療人員,乃至海明威那生活艱辛的遺孀……這些人經布達佩斯或貝爾格萊德的灰色通道,最終降落在莫斯科接受采訪。
顧問團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他們從梅奧診所的地下倉庫里偷出了那台退役的電擊椅。
那台電擊椅雖然已經退休,但並沒有被銷毀。它被運回莫斯科,擺在片場中央,成為最觸目驚心的道具。一同被“搶救”回甦聯的,還有海明威自殺用的雙管獵槍,那台敲出無數作品的打字機等等。只要拍攝時有需求,無論是什麼他們都會費心尋來。
<攝影機仿制美國itc bnc的粗糙產物)時,顧問團成員交換了一個無奈的眼神。不到一周,禁運清單上的設備便陸續抵達莫斯科。
其中有潘那維申鏡頭、柯達最新的膠片、甚至還有幾台arrifex 35b,可把拍攝團隊給高興壞了。
最令人驚訝的是,顧問團成員之一,一名叫利亞的亞裔女性,總是以犀利的建議精準擊穿拍攝團隊的每個創作瓶頸。
到後來,拍攝團隊甚至懷疑她是不是某個隱姓埋名的電影大師,或是希區柯克的秘密門徒。
為了解釋自己對電影的洞察力,利亞不得不編造了一個悲情故事——父母是遭麥卡錫主義迫害的好萊塢場記,她從小躲在片場道具間里偷學技藝。
愛信不信。反正理由已經給了。
而實際上呢?對經歷過技術進步、文化變遷、信息爆炸和審美進化的現代人而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拍攝手法就像石器時代的燧石一樣原始。利亞那些“神來之筆”,不過是站在歷史肩頭看到的必然風景。
整部紀錄片的配樂,全部由利亞精心挑選——當然,都是從現代曲庫里扒的。
對外說法是——西方地下反主流音樂,從編曲到演唱統統匿名。
甦方並未干涉英文原曲的使用——畢竟這是外宣片,西方觀眾需要熟悉的語言來共情——但他們還是貼心地制作了俄語翻唱版本,確保本土觀眾也能被精準感染。
整部紀錄片的主題音樂用了johnny cash翻唱的《hurt》,利亞是在老金剛狼的剪輯里听到的這首歌,但顯然用在海明威的紀錄片里也非常適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起初,觀眾或許不會立刻理解,甚至可能覺得老年歌手蒼老、嘶啞、破碎的嗓音有些難听。
但隨著劇情推進,當鏡頭層層撥開海明威的痛苦,他們就會發現,歌曲是現實的殘酷映射。
針尖撕裂皮膚熟悉的刺痛如舊)——直指在政府授意下,醫療人員對海明威實施的“針對性藥物虐待”︰長期注射某種抗精神病藥,加劇其抑郁、震顫與自殺傾向。
而這甚至是偉大的霉國總統親自批示的︰“用醫學手段強化他的不穩定形象。”
所有相識之人卻都離我而去)——勾勒出海明威被孤立的過程。
將近20位特工全天候不間斷的監視,讓海明威的朋友以為他有了妄想癥;被特工收買的朋友向媒體散播“海明威精神崩潰”的謠言;出版社迫于政治壓力拒收海明威的稿子;稿費被政府凍結從經濟上形成扼殺等等。
我戴著荊棘之冠坐在騙子的王位上)——尖銳地對照海明威所獲的至高榮譽︰普利策獎、諾貝爾文學獎,兩次世界大戰中獲得的勛章、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光芒越盛,他遭受的折磨和最終的結局便越顯諷刺。
破碎的思緒充斥我卻無力彌合歲月斑駁的污痕下所有感覺逐漸消散)——對應了梅奧診所對海明威實施12次電擊治療,最終導致他失去部分記憶,創作能力也被徹底摧毀。
此時若重新听歌曲的第一段,就會生出極致震撼。
我今天又弄傷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還有知覺凝神體會這痛楚這是唯一真實之物)——映照了海明威的自殘式酗酒,以及最終用獵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獵槍的轟鳴撕裂愛達荷州的晨霧,死亡,最終成了這位文學硬漢對體制性謀殺最震耳欲聾的控訴。
這一刻,不僅是血肉之軀的隕落,整個美利堅神話更是在血泊中破滅。
試問,當鏡頭掃過那些血跡,當特工筆記里“讓他永久沉默”的指令與《老人與海》的手稿並置,誰還能將這場屠殺誤認為“自殺”?誰又能不听見自己骨髓深處傳來與歌聲共振的戰栗?
至此,熒幕前的觀眾再也不會覺得歌曲不好听了。因為歌曲已經與海明威的苦難形成嚴絲合縫的互文,觀眾也被迫直面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碾碎個體的恐怖。
至于甦方審查之所以對這首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因為它的結尾暗藏玄機。
若我可以重新開始就算在萬里之外我仍然會保持真我找到我的路)
這難道不是海明威在生命盡頭,對另一種理想社會的隱秘向往?
行,審查通過!
雖然又當了一回文抄公,不過利亞並不愧疚于“借用”這些未來的音樂。她又不靠這個賺錢或出名,她的任務只是讓這部紀錄片成為最鋒利的意識形態武器。
而事實證明,這些跨越時代的旋律和紀錄片影像的交織,其震撼力遠超任何直白宣教——因為它們讓觀眾“自己”得出了結論︰
“看啊,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將偉大的靈魂,一寸寸碾碎的。”
喜歡都穿越了,當大奧術師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都穿越了,當大奧術師很合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