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西疆三郡之地的農業發展,唐風格外重視。
如今大盛各地戰事將起,將會極大地影響到農業耕種。
商會雖然也趁著全面戰爭還沒有打起來的當口在瘋狂地屯糧。
可是外地行商運來的糧食始終有限,而且價格相比兩年前已經翻了一番。
只有三郡之地開墾出更多的田地,擴大耕種面積,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再通過更新農具提高耕作效率,通過除草除蟲施肥澆水等措施來提高糧食產量。
只要休養生息一兩年,三郡之地就有極大的可能做到自給自足。
如此一來,再有外地入侵的時候,也不用懼怕後勤補給跟不上。
對于趙大山剛剛的表態,唐風格外滿意。
唐風滿意地點頭,“好。”
“你有此恆心,本王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到。”
說著他話鋒一轉,“家里人都還好吧?”
趙大山趕忙回道,“托平天王的鴻福,家里人一切安好,如今都在官莊做活。”
唐風放眼望去,左側地勢較低的位置。
一個農夫站在犁耙上面,趕著耕牛在耙地。
還有一些農夫卷著褲管,光著腳在水田里。
他們正在用手中的鋤頭,將犁耙沒有耙到的大土塊,一個個打散。
在田埂的邊上,有兩個青壯,正推動著一個絞盤。
絞盤與龍骨水車連接在一起,清澈的溪水正通過水車的轉動,澆灌在田里。
趙大山見唐風注視著正在打整的稻田,興奮地說道,
“平天王,那是府衙送來的龍骨水車。”
“有了龍骨水車,能夠擴大水稻的種植。”
“以前種植水稻,必須要在河邊,溪邊,能夠將水流引進田里的地方。”
“有了龍骨水車,就算是地勢高一點的地方,都不用擔心因為缺水而無法種植水稻。”
“眼前這塊水田,就是我們平整的第四塊,用龍骨水車引水的水田。”
“這龍骨水車,對于良田的灌溉極其有用。”
“而且非常省時省力。”
“就眼前這塊田,若是用水桶挑水的話,那需要不少的勞力。”
“如今只需要兩個勞力輪換,一天就能夠將水田需要的水打滿。”
“可省事了。”
龍骨水車這種裝置,唐風為了西疆三郡之地的農業發展。
完全是免費貢獻出了設計。
這種裝置制造並不麻煩,只要是木匠稍加學習就可以打造出來。
只不過,想要龍骨水車的使用壽命更長,其各核心部件最好是更換成金屬的軸承。
只是如今技術與資源受限,只能夠先湊合著用。
即便這樣,龍骨水車對農業耕種起到的作用極其重大。
趙大山說完之後,唐風指著遠處說道,
“要徹底解決灌溉問題,還得興修水渠才行。”
“有了水渠,才能夠從根本上保障耕種用水。”
“而龍骨水車,它是保障和解決耕種最後一里的用水而已。”
唐風轉身對關佩玉說道,“這件事你記下來。”
“回頭讓諸位大人尋找精通水利的能人,解決西疆水利灌溉的問題。”
說起興修水利,唐風便不自禁地想到了另一個時空,戰國李冰父子開始修築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那可是造福了百姓千年,把天府平原變成了一片沃野。
“規劃好水利灌溉網,農閑的時候就可以動工開始修築水渠。”
听到唐風如此上心農事,趙大山心中感慨萬千。
以前那些城中的大老爺,誰會為老百姓考慮這些。
可現在在平天王的帶領下,寶通城不少官員都極其務實。
一個個都是真正憂國憂民的好官。
老百姓的未來,美好無比。
關佩玉趕忙點頭,“請主公放心,佩玉記下了。”
唐風微微頷首,再次開口問道,“我看官莊這里有三四台龍骨水車。”
“這些都是工部打造的嗎?”
關佩玉連連點頭,“主公說得不錯,的確是工部所打造。”
“那龍骨水車的推廣情況如何?”
關佩玉不假思索地開口道,“龍骨水車的結構並不復雜。”
“工部通過西疆時報,把龍骨水車的制作過程與方法都詳細地刊登了上去。”
“只要有木匠的村落,或者有動手能力強的村落,都可以將其打造出來。”
“而且可以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來決定打造龍骨水車的大小。”
“龍骨水車采用榫卯結構和木釘混合連接。”
“而萬家火雜貨鋪早已有木匠工具售賣。”
“根據各地宣報員的反饋,已經有不少村落,已經打造了龍骨水車。”
“其區別就在在于用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打造出來的質量不一樣。”
听了關佩玉這番話,唐風點了點頭。
通過西疆時報來搞宣傳,的確是一件不錯的利器。
只要老百姓習慣了西疆時報的存在,以後只要落下一期。
恐怕他們都會心里難受。
特別是西疆時報上面,還會刊登龍骨水車這種好東西的制造方法。
喜歡穿越不造反,難道等過年請大家收藏︰()穿越不造反,難道等過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