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文化特色街的頭三天,像是被全城的熱望托了起來。四大歌手的簽售會從早排到晚,歌迷們攥著磁帶盒在騎樓街的晨光里站隊,隊伍能從街口繞到巷尾,連賣豆漿的阿婆都學會了哼《彩雲追月》的調子——“是那個穿紅裙子的歌星唱的嘛,電視里放了三遍!”
    千色服裝的t台就搭在百年騎樓下,模特們踩著紅地毯走秀時,太空褸的拉鏈聲混著相機快門響成一片。有穿校服的姑娘扒著欄桿尖叫“那件鵝黃色的!我在電台里听過,說是香港最新款!”她們的媽媽則在一旁盤算“比國營百貨的的確良洋氣,還不用布票,明天帶工資來搶。”
    媒體的宣傳像給這把火添了柴。省電視台的錄播鏡頭掃過鼎沸的人群,主播笑著說“三天客流量突破十萬”;《廣州日報》的攝影記者蹲在雙皮奶攤前,拍下老師傅給穿喇叭褲的青年舀糖水的畫面;連電台的整點新聞都在報“特色街錄音帶銷量破五萬盒,創下本地音像市場紀錄。”
    更厲害的是市民的口耳相傳。工廠里的女工午休時湊在一起“我表姐昨天買到了歌星簽名磁帶,說現場能聞到烤生蠔的香味”;大院里的阿姨們提著菜籃議論“阿芳家的女兒在模特隊走秀,穿的太空褸擋風得很,我得去給孫子買一件”。這些細碎的念叨,比任何廣告都管用,讓沒去過的人心里直發癢。
    到了第三天傍晚,特色街的燈籠亮起來時,每個攤位前都還排著隊。賣魚蛋的阿勇數錢數得手酸,千色服裝的倉庫已經空了大半,連芳華十八民樂隊的簽名樂譜都被搶光。這人氣里,有對新潮的向往,有對美味的貪戀,更有對“不用憑票、隨心選購”的新鮮——當市民的購買欲遇上放開的活力,這條街的紅火,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風雅頌文化傳媒公司的簽售台剛在騎樓街擺開,林沫、江河、何雲露、路遠四人一落座,就被潮水般的歌迷圍得嚴嚴實實。這原是公司早早就定下的吸粉策劃——與其在錄音棚里打磨聲線,不如到人群里接接地氣,讓歌聲里的溫度落到實處。
    林沫握著鋼筆的手被凍得微紅,卻依舊耐心地在磁帶封面上畫小音符,有小姑娘怯生生說“姐姐的《明月夜》陪我熬過高考”,她便抬頭笑出梨渦“那我給你寫‘前程似錦’好不好?”;江河簽完名總不忘加句“天冷,別在這兒凍太久”,粗獷的聲線配著細心的叮囑,惹得阿姨們直夸“這小伙子真周道”。
    何雲露把卷發別到耳後,給每個遞來磁帶的人都畫朵小桃花,有穿工裝的青年說“我女朋友超喜歡你”,她立刻歪頭問“那我寫‘祝你們永遠在一起’,行嗎?”;路遠則把“謝謝支持”四個字寫得格外認真,有歌迷遞來自己畫的素描,他當即小心翼翼夾進筆記本“這是今天最好的禮物。”
    這股子毫無架子的親和,原就在策劃之中。鄒瑜早跟四人交底“簽售不光是簽字,是讓大家覺得,你們不是海報上的名字,是能說上話的朋友。”此刻看來,效果遠超預期——有阿姨提著剛買的馬蹄糕塞給他們,有學生把攢了半月的零花錢換成磁帶就為說句“加油”,連抱著孩子的媽媽都讓娃喊“哥哥姐姐”。
    到簽售會收尾時,四人面前的磁帶堆已矮了大半,手里的簽字筆卻還停不下來。林沫的指尖沾著墨水,江河的袖口蹭到了蛋糕奶油,何雲露的發梢別著歌迷送的小雛菊,路遠的筆記本里夾滿了手寫的祝福紙條。這場策劃好的“吸粉戰”,沒靠花哨的噱頭,全憑實打實的真誠——當明星的光環落到街頭,變成俯身傾听的耐心、提筆祝福的用心,名聲大振便成了最自然的回響。
    散場時,有歌迷追著喊“下次還來嗎”,林沫回頭揮了揮墨痕未干的手“一定來!”風卷起她的圍巾,也卷走了滿街的歡騰——這波“吸粉”,吸的從來不是一時的熱度,而是能長久暖在人心的情意。
    廣府文化特色街的熱度還沒褪,省政府會議室的燈光已亮了三個通宵。支持的聲音說“這是改革的鮮活樣本”,持疑的則擔憂“個體經濟會沖擊國營體系”,爭論聲里,劉副省長把一份匯總報表拍在桌上——三天客流量12萬,解決知青就業117人,個體攤位日均繳稅超千元。
    “數據不會說謊。”他指著報表上“回城知青自營收入超國營廠平均工資30”那行字,聲音在寂靜的會議室里格外清晰,“我們改革,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有活路、有奔頭?117個崗位,背後是117個家庭的生計,是他們不用再攥著介紹信等分配的底氣。”
    這番話像把鑰匙,打開了僵持的局面。幾天後,一份紅頭文件從省政府發出,油墨未干的紙頁上寫著“推廣廣府文化特色街經驗,鼓勵基層學習其‘變通求新、自力更生’精神,為回城知青及待業人員個體經營政策支持,簡化審批流程,明確稅收標準……”
    文件傳到街道辦事處時,主任正對著知青待業名單發愁,看到“允許臨街擺攤、放寬經營範圍”的條款,當即拍板“明天就組織去廣府街考察!”而特色街的阿勇已經在琢磨“听說鄰市要抄咱們的模式,咱得趕緊把魚蛋配方再升級,不能被比下去。”
    那些曾在會議室里的爭議,終究被實踐的熱度消融。當紅頭文件的墨香混著特色街的煙火氣,當“變通”不再是冒險、“自營”不再是異類,這條街的意義便超越了一條街——它成了一把鑰匙,打開了無數人心里“原來日子還能這樣過”的新思路,也讓改革的春風,真正吹進了市井巷陌。
    喜歡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