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

第308章 改革機遇,時不我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飲蕩吹君 本章︰第308章 改革機遇,時不我待

    在工作室里,凌晨泡著香茗,茶香裊裊。他悠然地躺在竹制折疊的“懶佬椅”上,漫不經心地翻看著南方日報。突然,一篇報道緊緊抓住了他的目光,內容是關于大批偷渡逃港分子的討論︰是否應對他們實施勞動教育?對于那些屢教不改、多次偷渡的人,是否要加重勞動教育的力度?

    這報道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凌晨記憶的閘門,前世那一幕幕淒慘而又震撼的畫面在他腦海中如幻燈片般放映。他仿佛看到一批又一批內地居民,為了心中那一絲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毅然踏上偷渡去香港的危險之旅。深圳灣的紅樹林海灘,本應是一片寧靜美麗的自然風光,卻成了無數偷渡者的噩夢之地。那洶涌的海浪如同無情的巨獸,一次次將偷渡的小船拍碎,那些脆弱的身影被卷入大海,瞬間被黑暗的波濤吞噬,連求救聲都被海浪聲無情地淹沒。海灘上,時不時會有偷渡者的遺體被沖上岸,他們衣衫襤褸,面容憔悴,有的還緊緊抓著殘破的木板,眼中殘留著對生的渴望和對未竟之夢的遺憾。這片海灘,見證了太多生命的消逝,那是時代之痛刻下的深深傷痕。

    凌晨深知,逃港現象是一個時代的痛點,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社會問題和機遇。從歷史角度剖析,這一現象是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

    經濟因素首當其沖。新中國成立初期,內地經濟發展水平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20世紀50  80年代,內地民眾的生活堪稱艱難,平均月工資僅20元左右,大多數人在貧困線上掙扎。而彼時的香港,宛如一顆璀璨的東方明珠,在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疾馳,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gdp高達2500美元,與內地形成了天壤之別。這種巨大的經濟反差,就像一塊強大的磁石,對內地民眾產生了難以抵抗的吸引力。

    社會環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同樣深刻。香港擁有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那是一種與內地截然不同的氛圍。香港的多彩文化,尤其是影視作品中展現出的時尚、富裕的生活方式,像是一扇通往夢幻世界的窗戶,與內地相對單調、拮據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內地民眾透過這扇窗,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心中對那種生活的向往如野草般瘋長。

    此外,當時香港的政策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逃港現象。在特定時期,只要成功抵達香港,就能獲得身份證,這一消息如同在黑暗中燃起的一絲希望之光,盡管微弱且危險,但仍讓許多人不惜鋌而走險,抱著僥幸心理踏上這條生死未卜的偷渡之路。

    面對日益嚴重的逃港問題,內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強邊境管控,增加巡邏人員和巡邏頻次,在偷渡高發地段設置更多的檢查點,試圖從源頭上遏制偷渡行為。同時,對于抓獲或者被遣返的偷渡者,會將他們集中關押起來進行勞動改造。這些勞動改造項目旨在讓偷渡者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通過勞動讓他們明白合法獲取生活改善途徑的重要性。在勞動改造過程中,組織他們參與一些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等工作,培養他們自食其力的意識。同時,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向民眾普及偷渡的危險性以及非法性,通過張貼標語、廣播宣傳等多種形式,讓民眾明白這種行為不僅對自身生命安全構成威脅,還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損害。在經濟上,政府積極探索適合內地發展的道路,加大對沿海地區的扶持力度,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吸引投資,努力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從根本上消除民眾偷渡的念頭。

    20世紀80年代,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蒸蒸日上,有“東方之珠”的美譽,其人均gdp是當時內地的700倍。那時,只要抵達香港就能獲得戶口,開啟新生活,于是,越來越多人想盡辦法赴港。1950  1980年短短30年間,約56.6萬人踏上這艱險的逃港之路。1980年,一群內地逃港者排隊領身份證的畫面,生動展現了“逃港熱”在民間的蔓延之勢。

    當時,內地民眾大多生活拮據,沿海地區尤甚,生活壓力使得他們對香港的繁華更加向往。1950  1980年間,多達56.6萬內地偷渡客涌入香港,他們多來自邊境城市和小鎮,懷揣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不顧艱難險阻,毅然朝著香港前行,哪怕前方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和重重未知。香港的現代化高樓大廈、繁華街景、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和多彩文化,從各方面向內地展示了一種時尚、富裕且充滿無限可能的生活,讓無數人在偷渡冒險中迷失。

    廣州珠江大橋腳,從拉絲廠至石門碼頭,全程十公里,途經沙貝海、西華海,這里是最熱門的“操兵”河道。每到星期天,準備偷渡的人三五成群,順水漂流,如水中的水浮蓮般,布滿這段水道,他們在此練習,為從海上偷渡去香港做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少成功偷渡者有香港親友接濟,被抓則靠親友認領、擔保和交保證金獲釋。香港也有法規,不收流浪者,防範壞人入境,無人擔保的偷渡者在市區被抓會被遣返。這股偷渡潮持續多年,令廣東政府頭疼。

    凌晨默默回想,應該是 1979年10月底,港英政府終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停止了偷渡者抵達香港即可領取身份證的政策,對無身份證者一律遣返大陸。至此,那股洶涌的逃港熱潮才逐漸平息。

    凌晨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深知,解決“逃港熱”問題的關鍵之一在于為民眾創造足夠的發展機會。

    突然,凌晨靈光乍現,猛地敲了一下自己的頭。蛇口招商局,那可是即將閃耀的希望之地啊!蛇口要建設開放工業區,這是百年難遇的絕佳機遇,宛如時代遞來的橄欖枝,必須牢牢抓住。

    廣東省“革委會”早已制定《關于香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海關邊防管理試行辦法》,6月,蛇口工業區已破土動工。凌晨又翻了翻之前的報紙,7月8日,蛇口那填海建港的開山炮轟然響起,這一炮堪稱改革開放的“第一炮”,“時間是金錢,效率是生命”的口號更是振聾發聵。凌晨深知,這是一個關鍵節點,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是時代賦予的厚禮。在國家日益重視廣東發展的大背景下,政策東風勁吹,此時不乘勢而上,更待何時?

    香港之行勢在必行,這在凌晨心中已如板上釘釘般確定。在思緒閃念間,黎坤的形象清晰地浮現于他腦海。在香港,凌晨認識的人唯有在明報就職的黎坤,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黎叔身上了,期盼黎叔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凌晨精心準備自己創作的彩色漫畫和獨具匠心的自行車設計方案。他期望黎坤能助力將彩色漫畫推薦給各大報社,以此獲取更多稿費。他的自行車設計方案新穎非凡,外觀時尚、功能實用,突破了傳統設計的局限,在商業繁榮的香港極具吸引力,定能招來大量投資。若能招商入股,待資金充足,便可以在充滿希望的蛇口工業區建廠,率先在這片熱土開啟波瀾壯闊的事業篇章。

    喜歡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請大家收藏︰()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第308章 改革機遇,時不我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第308章 改革機遇,時不我待並對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