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沖涼後,帶著一身清爽漫步至工作室。室內燈光柔和,他輕輕翻開林琳的畫像,畫像上的人兒似有魔力,將他的目光緊緊鎖住。他低聲吟誦起那首《畫你》,聲音在靜謐的空間里回蕩,宛如一首愛的頌歌。
《畫你》
于墨香氤氳之深處,嬌顏乍現,
似夢似幻,仿若仙子臨凡,映于眼前。
眉眼彎彎,恰似新月含情,其中慧語深深藏,
笑渦淺淺,宛如春波蕩漾,直映心田暖如陽。
青絲如瀑,于微風中肆意舞動,似精靈跳躍,
玉面凝脂,在月光下熠熠生輝,與明月相映成彰。
幽蘭之氣質,詩書之韻味,交織相融,
畫里佳人,歲月難改其容,愛意永固不相忘。
林琳仿佛從墨香中裊裊走來,身姿如夢似幻,驚艷無比。她那彎彎的眉眼,每一次流轉,都似在輕聲訴說著慧語,仿若正與凌晨進行一場無聲卻深情的對話。那淺笑時露出的淺淺笑渦,宛如甜蜜的漩渦,有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讓凌晨深深沉溺其中。
凌晨痴痴地看著畫像,一時間竟有些花痴了。他的靈魂承載著五十多年的滄桑記憶,可如今這具身軀卻只是個十一歲的孩童。此刻,他體內似有一股沖動的暗流在洶涌澎湃,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拼命驅使他。然而,理智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堤壩,決然地攔住了這股沖動的潮水。他心里清楚,絕不能因一時沖動而糟蹋了這稚嫩的身體,這可是他重生的珍貴資本,是他重新書寫命運的根基。
為了驅散那有些失控的情緒,凌晨在工作室中不自覺地舞動起拳腳。只見他起手便是一套洪拳,拳風呼嘯,陣陣作響,每一個動作都剛勁有力,虎虎生威,扎實的功底展露無遺。一招一式間,仿佛有千鈞之力,盡顯洪拳的剛猛氣勢。
緊接著,他身形一轉,開始施展江勝伯傳授的搏擊技術。身形閃動如電,步伐靈活多變,恰似鬼魅,整個人仿佛瞬間化身為一名無畏的英勇戰士,在戰場上肆意揮灑力量。只是,江勝伯那令人神往的飛檐走壁功夫,因工作室場地狹小受限,無法在此練習,不免有些遺憾。
一番酣暢淋灕的練習之後,他渾身熱氣騰騰,汗水如注,早已濕透了衣衫。他利落地脫下衣服,來到小院。打開水龍頭,清涼的水傾瀉而下,灑在他那炙熱的身軀上。在這廣州九月下旬依舊炎熱的天氣里,那水仿若神奇的甘霖,不僅帶走了渾身的燥熱,還讓他原本有些紛亂的思緒漸漸清晰起來,整個人恢復了往日的冷靜。
沖涼過後,他像往常一樣來到工作台旁煮茶圍爐,這習慣從重生前便一直保留至今。在那裊裊升起的茶香里,他仿若能尋得內心深處的寧靜,塵世的喧囂與紛擾都被暫時拋諸腦後。
他小心翼翼地燃起炭爐,準備煮那珍貴的熟普洱茶。這茶葉可不簡單,是他費了好大一番周折才得來的。他拜托顧主任,通過其關系找到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領導,才好不容易弄來幾餅出口雲南的熟普茶葉。回想起在石坎的時候,他只能飲用當地的木古營青茶,後來雖托張書記尋來了英德紅茶,但那熟普的獨特韻味始終縈繞在他心頭。如今回到廣州,又能再次品味這熟悉的茶香,他心中滿是愜意。
不僅如此,他還親手繪制圖紙,交由干爸沈東陽制作了一個茶壺。那茶壺工藝精湛,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獨具匠心的設計,堪稱一件藝術品。他輕抿一口茶,茶香在口腔中彌漫開來,思緒也隨之飄散。他心中泛起一個念頭︰晚點得看看市場情況,若是合適,就再畫些茶壺造型,讓干爸安排在石坎的工廠生產。畢竟舅舅在花瓶與花盆產業上已經邁出了開拓的步伐,不過當下還是按捺住這想法為好。一切等到十月底廣州對外交易會後,依據具體的訂單情況,再結合中央對開放政策的方針,再來做周全的決定也不遲。
他圍爐煮茶,在品茗這靚茶的同時,打開了近日的《南方日報》,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那報上的一行行文字,宛如一把把打開前世記憶之門的鑰匙。盡管那些記憶已有些模糊不清,但他依然能從中敏銳地捕捉到關鍵信息。
凌晨暗自估算,1979年年底,國家大概率會將廣東設立為經濟特區。中央正是看中了廣東、福建兩省僑鄉眾多這一獨特優勢,特別是廣東,毗鄰香港、澳門,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其擁有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潛力。廣東發展開啟新的征程,然而,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中央並沒有給予資金方面的扶持,這讓廣東省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資金支持,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政策助力了,廣東特區便是在如此艱難的背景下開始了曲折的發展之路。
凌晨不禁輕輕敲了敲自己的頭,懊悔之情溢于言表。都怪前世的自己一心只撲在鑽研繪畫藝術上,完全對時事不聞不問。要知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政治與經濟向來是緊密交織、相互影響的。若不懂政治,談何經濟發展呢?想到此處,他愈發專注地翻閱起這兩個月積攢下來的《南方日報》,眼神中滿是渴望,期望能從中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從而為自己未來的發展築牢根基、做好充足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凌晨粗略記得,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當之無愧的排頭兵,在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歷程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積累了大量率先探索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如同璀璨星辰,在全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凌晨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能重生回到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年代。十一屆三中全會如同一記洪鐘大呂,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壯麗序幕。這場改革,就其對經濟社會變革所產生影響的廣度和深度而言,無疑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是開啟新紀元的偉大征程。
在這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廣東被時代的浪潮推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中央賦予廣東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這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時代像是一位嚴厲的考官,倒逼廣東在改革的洪流中“摸著石頭過河”,去殺出一條血路。廣東肩負著為全國創造有益經驗、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神聖使命。它在改革開放中先行一步的偉大實踐,艱辛地探索著,其意義早已超越區域範疇,具有影響全局的深遠意義。
廣東敏銳地把握了時代賦予的寶貴機遇,巧妙運用中央賦予的政策,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風雨中砥礪前行。改革開放初期奠定的堅實基礎,宛如強勁的引擎,推動著廣東經濟社會步入良性循環,開啟了經濟騰飛的康莊大道。凌晨仔細梳理著前世那些記憶碎片,猶如在黑暗中尋找拼圖的碎片,逐漸拼湊出屬于自己的思路。
凌晨回想起近期國家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集體討論,彼時全國上下都置身于這場真理標準大討論的熱潮之中。這場討論有著非凡的意義,其直接作用是推倒了“兩個凡是”這座禁錮思想的大山,破除了迷信的枷鎖,有力地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摒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成功解決了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它為一系列重大冤案平反,從而為國家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築牢了堅實的思想根基。
凌晨作為重生者,自是清楚無比。四十年的實踐歷程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清晰地證明了改革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解放思想結出的豐碩果實。
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在這場思想變革的浪潮中率先表明態度。它旗幟鮮明地支持開展真理標準討論,堅決主張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偉大原則。這一舉動𥕜衛真理、宣傳真理的鋼鐵般堅定決心,宛如黑暗中的燈塔,為改革開放的前行之路指引方向。
凌晨坐在桌前,輕輕翻開《南方日報》,眼神專注而銳利,像是在探尋寶藏的獵人。很快,他從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捕捉到了兩個極為關鍵的信息。
一則消息是,廣東省委宣傳部于八月下旬在中山縣組織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現場會議。這次會議旨在推廣中山縣在基層開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所積累的寶貴經驗。中山縣在實踐過程中獨闢蹊徑,主要運用總結經驗、典型對比的發展策略。他們精心總結了 30 多年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精準地抓住了落實農村經濟政策、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落實干部政策、加強對外經濟活動等幾個影響發展的關鍵問題,就像高明的棋手找到了棋局中的關鍵落子點。通過深入剖析,清晰地劃清了兩條思想路線,為發展之路點亮了明燈。
在培養、樹立和表揚先進典型方面,中山縣更是做得有聲有色。這里的典型層次豐富多樣,涵蓋了各個層面。既有公社層面的典型——小欖公社,它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公社發展的方向;也有大隊典型,比如永寧大隊,它是大隊發展的楷模,為其他大隊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還有個人典型,像小欖、捋西二大隊第二生產隊的黃新文,以及順德勒流公社和東莞中堂公社的一些先進個人。這些典型在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時,緊密結合本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著力解決了一系列尖銳且關鍵的問題。
首先,他們深刻反思,過去批判過的東西難道就一定是錯誤的嗎?這一問題如同一把銳利的手術刀,切開了長期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其次,他們質疑上級肯定過的東西是否就絕對正確?這種敢于挑戰權威的思考,為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打開了缺口。再者,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安排生產到底對不對?這關系到農業生產是否能契合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實現效益最大化。最後,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富了是不是就一定會產生不良後果?是否有勇氣讓一部分大隊、生產隊和個人先富起來?這些問題如同荊棘般纏繞在發展的道路上,如果不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偉大原則,人們就無法從過去那些被批判過、被上級肯定過或者書本上的條條框框中掙脫出來,思想就會一直被禁錮在僵化的牢籠里。
而令人振奮的是,廣東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對實踐檢驗真理問題的這次“補課”,進行得及時且深入,相關活動開展得廣泛而普遍,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極為顯著的。這次意義重大的“補課”,對于促進全省解放思想、打破禁錮,解決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的問題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凌晨在捕捉到這樣極具價值的信息後,心中猶如燃起了一團火焰。他敏銳地意識到,廣東就像是一個即將掀起狂風巨浪的風口。他感覺得到,等到年尾,必然會有大事發生,那將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刻。他不禁想起後世雷軍那句著名的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被吹上樹。”而此時的凌晨,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我可不是豬,我一定能借著這股風,一飛沖天!”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已經準備好要大展拳腳,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喜歡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請大家收藏︰()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