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建安軍節度使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扶桑太守 本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建安軍節度使司

    原來,自從金人的主力南下中原之後,小郡主鶯珠打著蕭太後的旗號,把契丹人的宗社會搞得越來越活躍,隨時都做好了殺死城中金兵守將,光復燕京的準備。

    蕭太後對小郡主的此種舉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雖說看得明白,卻是不予理會,亦不加阻攔。

    只是蕭太後如今有了兒子,心有所系,做起這等大事來難免就有些畏首畏尾,舉棋不定,生怕一著不慎致使滿盤皆輸,連累得寶貝兒子跟著自己一塊兒送命。

    所以,蕭太後每每旁敲側擊地告誡自己的這個外甥女,金國主力大軍雖說南下,但駐守在幽雲和遼東一帶的金兵尚有十余萬眾。

    輕敵的後果可不僅僅只是賠上了身家性命,還會使得金人從此小心謹慎起來,凡是有契丹人的地方處處提防,那樣的話,就會使光興復大遼的事業變得舉步維艱。

    小郡主听了姨娘的話,遂也對舉事反金的謀劃變得愈加謹慎起來。

    畢竟大遼亡國之後,她和兩位姨娘仗著張夢陽的杯魯身份,還可以在燕京城里呼奴使婢,錦衣玉食,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王家生活。

    可是一旦舉事不成,眼下所享有的一切就都要喪失得一干二淨了,還極有可能會性命不保。

    所以,鶯珠在這時候不得不謹慎猶豫起來。

    是啊,如果不考慮什麼光復大遼的事,就這麼在燕京優哉游哉地生活下去,也不失為一個頗為美滿的結局。

    可是,這一切都根源于張夢陽的杯魯身份,而他這樣的一個身份是假的,是不牢靠的,因為除了他之外還另有一個真正的杯魯活在這個世上。

    雖然這會兒不知道那個真杯魯躲到哪兒去了,可是只要他一現身出來,張夢陽這個冒牌貨立馬就會陷入到巨大的危險之中。

    到時候他們這一大家子人可都要面臨著滅頂之災了,其嚴重性較諸小郡主的宗社會舉事失敗還會來得厲害得多。

    這也是蕭太後一在給小郡主強調的事。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小郡主一直都把主要心思放在了尋找杯魯上,對光復燕京的事居然不怎麼放在心上了。

    找到杯魯,殺死杯魯,張夢陽那個贗品自然也就變成了正品了。

    他成了正品,自己和兩位姨娘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在鄭王府中當個女主了。就算大遼永無光復之一日,她們的榮華富貴那也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了。

    將來自己或是兩位姨娘給張夢陽誕下的兒孫世世代代為金國皇帝,女真人的大金國也就等于名存實亡啦。

    大遼亡而不亡,大金不亡而亡,大遼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若是得知了這個結局,也該當是頗感欣慰的吧。

    然而,令鶯珠和蕭太後沮喪的是,他們派出的一撥又一撥契丹暗探、殺手,在東南西北各地接連尋找了大半年之久,居然連杯魯的半點兒消息都沒打探出來。

    因為所有的線索無論直接或是間接,甚或拐了多少道彎兒,最後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了張夢陽其人,而不是紇石烈杯魯。

    杯魯這個家伙,就仿佛在這世上蒸發了的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雖然她們到處都找不到杯魯,可也沒有听到過杯魯突然出現在金人的朝野之間。

    只要杯魯一日現身,她們這一大家子人也就一日沒有危險,她們就都可以在燕京的鄭王府中平安無事地待下去。

    她們哪里想的到,這時候的杯魯,早已經在涼州郊外的古道上,被清風當成了是張夢陽,給一劍刺了個透心涼了。

    這個世界上的真杯魯已死,她們的老公假杯魯已成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杯魯。除非請來孫悟空的火眼金楮,否則世人再難分辨出她們的老公到底是真是假來了。

    可是深居在燕京王府里的她們,怎會想的到事情早已經在遙遠的西北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她們仍然還以為真假杯魯並行不悖地存在于人世間,仍然還在為有朝一日老公的身份會被突然冒出的杯魯拆穿而提心吊膽,苦惱不休。

    既然到處都搜尋不到杯魯,為了以防萬一,就只有努力做下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了,金人麼,還是得想辦法反的,只不過事情得做的無限機密才行,待得水到渠成的時候方才能夠揭竿起事。

    但就在她們謹慎地做著兩手準備的時候,耶律大石在漠北的可敦城聚集起兩萬契丹兵馬,準備南下光復國家的消息傳到了內地,傳到了燕京。

    這一消息的到來,就仿佛給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鶯珠和蕭太後姐妹帶來了一線耀眼的光明。

    沒想到五座京城俱已淪落的契丹人,居然在這等時候還有一絲絕處逢生的可能,身為大遼皇族的耶律大石,在萬里之遙的鎮州又豎起了大遼的旗號來。

    知道這個時候,蕭太後方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已經把遙遠得仿佛遠在天邊的鎮州給忘在腦後了。

    說起鎮州的設置,還得回溯到大遼當初肇興開國的那一段激情歲月。

    二百多年前,遼太祖天皇帝阿保機當初並吞契丹諸部,開創出了垂統二百余年的大遼基業,並且親自帶兵開拓西北疆域,一直打到了新疆北部的浮圖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後在浮圖城分派諸將平定周邊,基本奠定了大遼西陲的大致疆域。

    疏忽幾十年過去,到了阿保機的玄孫年幼的遼聖宗登基之後,他的母親蕭燕燕以太後之尊開始主政大遼,朝臣為其上尊號曰“承天皇太後”,是為遼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蕭太後。

    這第一位蕭太後當政的時代,大遼國力強盛,向南對大宋用兵,深入中原腹地,與大宋簽訂了澶淵之盟。向西北一直打到了當時被稱作大澤的貝加爾湖。

    蕭燕燕把位于貝加爾湖南邊的可敦城改稱為鎮州,在此處設置了建安軍節度使司,征募周邊部族組成了一支兩萬余人的大軍駐扎在左右,以圖維護大遼西北邊陲的長治久安,

    蕭燕燕還傳下聖旨,不論今後內地及諸邊有任何擾攘征伐,皆不許從鎮州抽調兵馬用于征戰。不管是後世的國君還是諸侯,皆要一體凜尊。

    等到遼金之間開始起了沖突的時候,鎮州之地單是軍馬一項,就已經蕃息到了數十萬匹之多,使得鎮州軍成為了整個北國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蕭燕燕遺留下來的那道聖旨的原因,天祚帝耶律延禧在和金軍的對抗中接二連三地大吃敗仗,國土淪喪了大半,居然也沒想到要從鎮州抽調兵馬南下勤王。

    包括天錫皇帝耶律淳和天錫皇後蕭莫娜,也都沒有想到遙遠的漠北還有一支隸屬于大遼的騎兵隊伍。

    他們沒有想到的,或者說沒有來得及抽調的這支兵馬,如今已經被耶律大石跑過去順利地接管了。

    耶律大石挾大遼皇族之尊,自封為鎮北王,在遙遠的鎮州重新揭起了抗金的大旗,並且派人來到了燕京,要恭迎天錫太後蕭莫娜北上鎮州主持軍國大計。

    事關重大,蕭太後一人難以做主,便找來了鶯珠、蕭迪保、迭里戈等親信人等前來商議。

    幾個人商議來商議去,意見紛紛,兩個時辰過去了,也還沒拿出個像樣的主意來。

    最後蕭太後站起來說︰“大遼雖然已經亡了,但我們身上既然流著契丹人的血,就應當排除萬難,為大遼的光復出一份力,即便是不能成功,將來到了九泉之下,見到了列祖列宗也不至于太過汗顏。”

    “可漠北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咱們還都一無所知,不能憑幾個自稱是大石信使之人的話,就冒然北上。萬一那邊的情形不是咱們相像中的那般,到時候再想要抽身回來的話,可就不容易了呢。”

    喜歡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請大家收藏︰()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方便以後閱讀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建安軍節度使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建安軍節度使司並對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