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680章 水力鋸木坊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680章 水力鋸木坊三)

    雖然熊洪覺得,在原始社會搞出來農業時代的復雜器械,頗有些滑稽的感覺,但事實就是,熊木這幫人愣是用這種原始的工具和理論,手搓出了水力鋸木坊。

    當熊洪得知這一切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十分精彩。

    “這就是水車和鋸木架中間最重要的旋轉軸了,它跟著水車的轉動而轉動。”

    土塵指著水車側面的一堵牆,牆的另一邊,就是用各種齒輪、皮帶和連桿、框架組成的復雜的傳動裝置。

    水車的一側,就是在車軸的地方,突出放置了一根用硬木制造的長桿,這根長桿其實就是水車車軸的延長部分,在車軸滾軸的帶動下,連接桿隨著水車的轉動而轉動,將水車的動力給輸出出來。

    既然不方便直接在這根車軸上安置鋸木架,那就只能想辦法,讓這些力量通過這些組件,傳輸出來。

    但怎樣將後續的配件放到這根連桿上,也存在著難點。

    車軸上其實就這麼長這麼小的一丁點地方,並沒有多少可操作的空間。有的時候還需要減速、加速甚至停止力量輸出,要是按照以往的方法,還需要調整水槽流速和水量。

    操作的速度慢不說,還很容易造成水車的損壞。另外,車軸上傳出來的動力雖然比較穩定,但無法調節大小,而且方向也不符合使用的要求。

    針對這些問題,木工坊的工匠們和齒輪制作的工匠們,發揮了重要的想象力和實踐的作用。

    很早之前,熊洪就對明觀院和工匠里面的教授們,講解過齒輪的作用,雖然以熊洪的水平,無法做到成系統的講解,但有些基礎的道理族人們還是能理解的。

    比如大齒輪和小齒輪互相配合,可以讓齒輪轉的更快或者變慢,或者通過不同齒輪的放置,可以改變傳輸的方向,甚至可以多放置幾組齒輪組,將車軸中傳出來的力量,變成方便、穩定、可控的力量。

    故而在建造水力鋸木坊的時候,熊巫和水草讓各個工坊和匠人們必須配合,生產出了很多必要的配件。

    當然不僅僅是齒輪,建造過程中,也用到了很多皮帶、木架、滾軸、軸承等大大小小的材料,最終提出這個方法的工匠們,也成功地將水車傳出來的動力,傳輸到了後面的水鋸組件上。

    在制作水鋸時,也遇到了最後一個部分,也就是執行系統的難題。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實踐,木工工匠提出的垂直鋸法,打敗了熊木等人提出的水平鋸法,因為垂直鋸法更加安全,需要的材料和步驟也相對最少。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鋸木架。

    鋸木架高兩米,寬一米多,就像一個門,使用的時候,這道“門”會上下垂直移動,也就是垂直鋸法。

    垂直鋸法,鋸片會被放置在鋸木架上,沿著鋸木架中軸線的兩側分別安放一片長度在一米五的鋸片——也就是熊木等人‘逼著’熊山鍛打出來的。

    鋸木架這道“門”是一個用堅硬的方木制成的四面框體,垂直兩側會安裝上用青銅板制成的滑軌,與安裝鋸木架的外框幾乎是嚴絲合縫地靠近。

    而鋸木架的運動由于是上下垂直運動,為了方便鋸木頭,鋸木架底部的“門框”隱藏在地板下,工作的時候,也不會撞上來。這也是因為使用了熊洪設計的擒縱和曲桿機構,保證鋸片在鋸動木頭的時候,鋸子的工作長度並不長,大概只有四十厘米左右,比兩名族人拉動的近一米距離短了很多。

    為了保證鋸出來的木料不會因為自身重量而發生偏移,故而在設計鋸木架的時候,熊木等人還在鋸木架的兩側和頂部,分別設置了堅硬的木料,將鋸木架牢牢的限定在這個工作區域內。

    而在預想的操作過程中,可以在地面鋪設導軌,放置送料小車,上面放著要開解的木頭。

    說是送料小車,實際上就是一個只有兩側和前後的木框架,將要開解的木頭底端,放在送料小車後面的架子上,架子上也會有個小一點的導軌,在鋸木頭的時候固定住,一次鋸完之後,可以推動木頭左右移動,用來調整所需板材的厚度。

    這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設計,但它卻讓鋸出來的木板,按照相同的厚度來開解,並且這個調整的速度,也要比之前快很多。

    鋸木頭時,推動送料小車上的把手,讓木料往水鋸的鋸木架方向移動,被水車帶動起來的鋸片,在上下移動的時候,就可以逐漸將木頭給鋸開。

    由于底部有送料小車,提前用滑軌給限定住,這樣就可以保證一條鋸縫從頭到尾,都是筆直的直線,不會產生那種族人因為技術水平低,形成的木板厚度不均勻的現象。

    但是地上的導軌很好建造,只要參考木質軌道車的建造就可以,鋪設兩條包著金屬皮的軌道就能完成。但對于最重要的鋸木架,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鋸木框的主體是由四根堅硬的木料搭成的“門”字型框架,除了最底下的隱藏在地板下方,剩下的在兩根立柱的內側,也鋪設了導軌,用來固定並讓鋸子沿著導軌只能上下移動,不能左右橫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這樣一來,如何讓鋸木架上下移動,帶動鋸片鋸木頭,同時又要保證鋸片始終在一定的範圍內移動,這又成了一個新的挑戰。

    解決這個問題的,居然是巫師院的一個年輕的“教授”。

    輸出動力的連桿,是由一截短一點的金屬桿、一截又長又粗的木頭、和一塊小小的金屬塊組成,相互連接的地方,打了一個孔,用金屬棍進行連接,可以運動。

    這就是熊洪在設計蒸汽機時畫出的曲柄滑塊連桿,雖然沒辦法現在用在蒸汽機上,但用做水里鋸木坊上面,也很有用。

    滑塊的一端就直接連接在鋸木架底部的橫框上,並通過一截圓形的圓孔,用當連桿推拉時,它帶動的是整個鋸架,鋸架再帶著鋸片一起做穩定的上下往復運動。

    整個過程中,其實最難的地方就是如何保證鋸木架上下往復運動。

    而這個問題,最終也被熊杰解決了。

    熊杰提出的辦法,就是在鋸木架連桿和水車連桿中間,再安裝一個齒輪組,而在這個齒輪組輸出力量的齒輪上,並不是在圓心處通出連桿,而是有個偏心的齒輪,這樣一來,再通過皮帶,將鋸木架變成可以垂直運動。

    這就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齒輪組,只需要依靠這個曲柄滑塊連桿,就能實現往復運動,所耗損的動力,也比之前大大減少。

    並且,來自造船坊的骨黑,也提出了預想外的想法。

    在送料的時候,如果用人推動的話,是需要這個族人保持穩定、勻速的狀態,不然開解出來的木板,很容易就會因為送料的忽快忽慢,在表面形成一些起伏的地方,給後續增加工作量。

    另外,如果送料過快或者過慢,還有可能讓木板燒焦、崩角甚至損壞鋸片,這就需要讓送料小車有個穩定的運送速度。

    骨黑的想法是,是讓原本依靠人力推動的送料小車,也能用上水力,可以在導軌上或者下方的齒輪上,設置一個棘輪結構,也就是用一種齒輪操控速度,讓進料速度和鋸木頭的速度保持一致。

    通過這些改進,原本計劃需要十個人協助操作的鋸木坊,連同從外面運送木材的族人一起,也只需要四五個人。

    而且這種自動進料的方式,大大保證了族人的安全性,也保證開解出來的木板,變得均勻、一致。

    “鋸片來了!鋸片來了!”

    熊木和熊杰親自拉著小車,來到了圍牆外側西北方向的水力鋸木坊這里,而這里已經擠滿了十幾名工匠——今天是最終試驗的時候,要是成功了,大家這兩個月的辛苦,就能看到成效。

    “太好了,趕緊換上,試試看有沒有用。”

    “怎麼沒有用,前兩天空車試驗的時候,大家不是都看到了嗎?那鋸木架的速度……雖然不一定有匠人拉的快,但這個不用休息啊,可以一直鋸,直到鋸完。”

    “你這是什麼眼神?那鋸木架的速度可一點也不慢,我敢肯定,就算是我們部落最熟練的木匠,拉鋸子也沒有這麼穩,要是按照這個速度來拉,他們一刻鐘都堅持不了。”

    “就是,速度就不說了,你看鋸出來的木板表面,那些木匠們要是不用刨子刨平,那木板根本沒辦法造船。”

    “那今天就看看這個裝置到底有沒有用了。”

    “……”

    眾人竊竊私語,言語中滿是期待,而這些工匠們看著上前安裝鋸片的熊木,心里很是癢癢,將近兩個月的辛苦研究和制作,就看能不能起到作用了。

    很快,鋸片就順利地安放在鋸木架上,兩端用特制的鉤子牢牢固定住鋸片,隨後眾人退出鋸片崩裂可能傷到眾人的區域,並在眾人的期盼下,熊木搓了搓手,緊張地拉動了旁邊的木制扳手。

    木制扳手隨之往下移動,帶動連接在後面的齒輪,隨著一聲輕響,這處齒輪穩穩地卡在了另一處旋轉的齒輪組上,緊接著,帶動連接在鋸木架上面的曲桿,開始上下運動起來。

    同時,在皮帶傳動的棘輪也旋轉起來,不過此時送料小車上面的扳手還有被放下來,送料小車便安靜地停在原地。

    “大家最後再仔細看一下有沒有什麼問題!”

    外面水流沖擊的聲音變得更大了,熊杰知道,熊木扳下把手之後,外面連接的水槽,出水量也變大了一倍,水車此時旋轉的速度更快,眾人透過地板和牆體的縫隙,看到通過水車連軸延伸進房間里的部分,正帶著一個大齒輪快速地旋轉著,讓曲桿的運動速度逐漸快了起來,直至變的穩定。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680章 水力鋸木坊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680章 水力鋸木坊三)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