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熊部落各個工坊或者生產行業里面,熊洪最重視的是農業隊伍,畢竟事關幾千人的吃飯問題;其次,就是熊山所負責的金屬冶煉。
有後世經驗的熊洪,自然明白金屬冶煉、工具鑄造、鍛打等部落“重工業”,有多重要,故而對于部落的冶煉坊以及其相關的配套產業,熊洪都是格外關注的。
就像前段時間,即便開始大雪封山,他還是對幾處金屬礦、冶煉坊進行了巡查。
不說部落一些用金屬制造成的大家伙,光是部落的金屬工具,在本部或者其他村子,發揮的作用都非常明顯。
以往沒有鐵斧和鋸子的時候,要想砍下一根樹木,需要幾個人輪番上陣,用火燒、石斧砍的方式,半天才能砍掉。而有了金屬工具,砍樹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類似這種因工具革新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在部落里其實並不罕見,眾人這幾年也都習以為常,但隨便一把鋤頭或者斧頭流落到其他部落,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極其珍貴的工具。
故而對這些金屬工具嚴格管理、限制流出,也是熊部落保持優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工具的重要性,其他部落的族人,要比熊部落大部分族人看的更清楚。
“明年的計劃,就是冶煉更多的金屬出來。我們冶煉坊需要增加熟練的工匠,礦石開采也需要更多人手,才能保證礦石原料的供應……明年我們估計能冶煉青銅15萬斤,鐵10萬斤……”
熊山話不多,但重點很清晰,每個村長都能听到。
金屬工具和材料在各個村子里也越來越常見,大到每個村子的銅鐘,小到族人切菜的菜刀,其實都挺稀缺的,不過受限于冶煉坊的產量和熟練的工匠,現在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個夠用的水平。
“放心,等到開春之後,從東邊諸部會再有一批族人新加入進來,可能不算太多,但兩三百人還是有的。另外臨海營地那邊,也會再送一兩百人過來……”
熊洪跟大家分享了這個好消息,這些人在現在的熊部落營地中生活學習,已經對部落的習慣有所了解和熟悉,等到明年再過來,磨合的難度就更小了。
這些人手,自然是優先充實到本部的冶煉坊和農業隊伍,剩下還有多的,再分配到各個村子里去。
“熊山,明年春天開始,我會讓明觀院以及建造部門協助你建設新的冶煉爐,鋪設更多更長的木質軌道,同時增加一些水力驅動的破碎工具和水錘,當然,人手方面,你看需要多少人,到時候一並匯報給我,只要是合適的,那都沒有問題。”
冶煉坊現在熔煉礦石的新式高爐只有四座,平均下來,每日可以消耗兩千多斤的礦石和煤炭,產出兩三百斤的鐵礦石或者青銅錠,從這個比例來說,熊洪還是不太滿意的。
十斤礦石、十斤煤炭才能冶煉出一斤金屬,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熊部落,也有些吃不消,不過考慮到金屬的重要性,熊洪還是想著擴大冶煉坊的規模。
以及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
……
“……我們紡織坊,今年共織出8000余匹麻布,消耗掉的麻皮,差不多有15萬斤了,現在部落已經沒有多少庫存的麻皮,需要開春之後,從幾個種植麻的村子送過來。”
等熊山的冶煉坊說完,熊角便站起來,開始陳述紡織坊的工作,
“今年多虧了族長和明觀院,要不是他們,我們紡織坊的正常任務都很難完成,這些器械也沒辦法改進,更別說像現在這樣省事省人了。”
說起紡織,熊角的心情就非常好。
熊木和熊杰幾乎成了紡織坊的一員,對里面各種器械和工具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幫助熊角他們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最麻煩的績線環節,現在直接用梳麻機處理,完全不需要族人去一根根捻,平時一個族人一天只能績二三兩的,現在五個人操作的梳麻機,一天就能梳完五十多斤的麻皮;
其次,紡紗的階段,也有水車作為動力來源;最後,部落的斜織機經過不斷微調,現在生產的織機,比之前故障率更低,織布質量更好,速度也更加快。
在熊木和熊杰的努力下,熊洪提出的“提花機”概念,也開始進入了研究的階段,雖然目前還沒有成果出來,但明觀院負責提升紡織器械的族人們,已經理解了織布提花的基本原理。
“明年如果麻皮數量跟得上的話,那我們可以保證,一個月,至少可以織出一千匹麻布。”
熊角信心滿滿,有了一整套“先進”的生產工具,完成部落交給的基礎生產任務,可以說並不費什麼事情。正如熊角所說,要是原料供應充足,她們一個月甚至可以達到15001800匹麻布的制作。
“一匹布大概15、6斤的樣子,要是按照你們紡織坊現在的生產速度,一個月至少要近3萬斤的麻皮,這個難度有些大。”
石雪皺著眉頭說道,這些麻皮也是地里長出來的,自然也歸她農業隊伍負責。
“是的,這些麻皮還不是全部給我們紡織坊織布,制作麻袋、麻繩,還有一些其他的作用,麻皮的供應現在最緊張。”
熊角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即便羽落、草苗、熊皮隊長他們在東邊部落種植了一些麻,但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差了一些。”
“嗯,這件事我們後面會說的,只要你們紡織坊能忙的過來,原料供應自然不能成為限制你們生產的環節。”
熊洪點點頭,看向石雪,“石雪隊長,你們的任務恐怕又要增加一些了。”
石雪和熊石互相看了一眼,但也只能搖頭苦笑,“好的族長,今年的種植計劃,我們還沒有最終確定下來,熊角隊長的要求,我們自然會想辦法去解決。”
“如此甚好!”
熊巫也點點頭,贊嘆地說道,“我們部落族人之間,自然要互相配合,不然這些生產,我們該如何做好?”
“好,熊角你繼續說。”
“紡織坊的女性族人們,現在對新的器械使用都不是太熟練,正好麻皮也不多,我便想著,是否可以在春耕之前,減少麻布的生產,讓大家對這些器械學著如何去使用?”
紡織坊前段時間才把梳麻機給整理出來,正如熊角所說,這些工具,極大地提升了紡織工坊各個環節的生產能力,也讓紡織的隊伍,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居然無所事事。
而熊角的考慮,也符合熊洪的想法,既然生產現在因為原料問題陷入停滯,那不如趁著這個時間,讓族人們熟悉這些紡織工具和紡織流程,以便更好地提升生產效率。
故而熊角的提議,當即獲得了批準。
接下來,部落的各個工坊,都對熊族一年做的事情做了一個總結,也對明年準備做的事情說了一下大致的規劃。
比如制鹽坊,今年因為有海鹽的涌入,每個月,熬煮提煉的精鹽數量,達到了2000斤,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
再比如木材加工工坊,由于技藝的提升,加上部落的重視,現在每個月都能給部落提供上千塊符合條件的“標準板材”。
除了這些工坊,部落的教育院、巫師院、明觀院、傷病坊等等,都做了非常具體的匯報,讓在座的村長們都明白了過來,部落的發展壯大,不是靠一個兩個族人就能完成的。
即便是熊洪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經驗,也需要一批听他命令的族人,也需要一批辛勤勞作的族人,去執行去實施,否則光靠他自己,是永遠完不成這麼多工作的,部落發展也達不到現在的規模。
讓大家感興趣的,是造船坊和傷病坊︰造船坊現在開始設計能夠沿著海岸跑的船只,準備替換掉現在部落最為簡單的小船,只要熊洪和熊巫確定沒問題,材料準備齊全之後,那就可以開始制作;
傷病坊倒不是說自己治好了多少人,而是又發現了多少藥材,什麼樣的藥材能夠治病。
總之,很多村長是第一次知曉,原來部落還有這麼多“好東西”。
另外,讓大家格外關注的,就是部落以及各個村子的“基建”問題。
隨著人口的增多,各個工坊、產業的出現和壯大,對原材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這些材料,大部分都得依靠運輸隊伍,從各個村子或者礦場運輸出來,自然離不開道路和各種建築。熊二目前兼任部落的基建工作,便將部落現在的道路情況、房屋建設情況,都告訴了在場的村長們。
接著,熊雨和熊欣也對運輸隊伍的車輛情況進行了介紹。
除此之外,部落的教育院,公布了這次部落考核的結果,並計劃從明年開始,統一各個村子的授課“教材”,直接由本部教育院挑選“教授”,派往部落的各個村子。
這些教授們,不僅僅要負責對這些村子的孩童進行教育,也要負責每晚的“晚間學習”,各村的村長、隊長必須配合,每年秋收之後,會將符合條件的族人都拉到本部,或者就近組織考核。
不同于其他部門的簡練和便于理解,部落的明觀院,所陳述的內容讓人很難理解,不過考慮到他們一向如此,便也沒人去在意。
況且,明觀院雖然不生產什麼具體的物資,但對于各個工坊、村子的技術支持,卻是沒有斷過,也正是因為有他們,部落的生產能力也提升了不少。
時間就在這種討論中不斷地消耗,等部落族人說完印刷坊的成果之後,天都快黑了。
部落集議的第一天,就在這種持續不斷的匯報中度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