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527章 暖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527章 暖棚

    熊洪既然已經定了下來,其他族人自然也不會去反駁,熊巫此時也說道,

    “部落很多東西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這一點希望你們明白,就像族長說的,什麼事情都可以去試一試,成功了固然可喜,但失敗了也沒必要垂頭喪氣,這次不行,搞不好下次就行了呢?”

    熊洪也對熊巫的話表示贊同,“大巫師說的不錯,部落為什麼積累這麼多物資,不就是為了讓大家有充分的試驗機會嗎?不要怕失敗,有什麼想法,去干就行了。”

    第二天,紡織坊的績線房間里,族人們便已經用上了木梳。

    雖然績線的工具還在熊木等人的明觀院中等待設計出來,但見識到梳子對績線的巨大幫助作用,熊角還是讓績線的族人們互相配合著,將一縷縷麻皮,梳成蓬松、易撕開的麻縷。

    而明觀院里,熊木和熊杰等人,正圍著一個布滿鐵針的東西皺著眉頭。

    “這些針頭,會將所有的麻線都給勾走,原本我們設想的,可以將麻線給往前送,看來怕是不行。”

    “要不嘗試一下,把這些針給彎一下?”

    “也行,這樣子在旋轉的時候,就不用擔心纏繞的非常緊了,還有其他想法嗎?”

    “手搖的輪子速度不均勻,又快又慢,不如在旁邊裝一個大一點的輪子帶動。”

    “同意,這樣小輪子轉起來更快。”

    “我覺得可以把針給釘在平整的木板上,針腳向一個方向傾斜,而且不應該排這麼稀疏。”

    “哦?為什麼這樣說?”

    “你看,我們這些針腳之間的縫隙太大了,一縷麻皮穿過其中也可能都勾不到。”

    “嗯,這倒是可以,還有,我覺得要不這根‘刺棍’和針板兩個都留下吧。”

    “那怎麼用呢?”

    ……

    熊洪只是去明觀院听了一會,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想法,便引起了這些匠人的爭吵,論吵架這方面,大多數族人,都超不過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詞匯量、同時見多識廣的明觀院。

    雖然最終的成品還沒有確定下來,這種績線的組裝工具——被熊洪稱之為梳麻機的器械,該由哪幾個部件組成、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該怎樣去使用,這些工匠都已經有了一些清晰的想法。

    熊洪對這些工匠們有很大的信心。

    “隊長,用了熊洪族長的這個法子,我們今天績線的成果,要比昨天翻了一倍!”

    鐘聲敲響停止工作的信號,績線的女工們便興奮地站了起來,收拾收拾手上的麻線和線團,由小隊長挎著竹筐,挨個收起來。

    而今天的績線坊,大家的情緒都很高漲。

    熊洪族長給他們提供了用梳子梳理麻縴維的新思路,經過證明,這種方法很是實用,梳成一縷一縷的麻條,不僅粗細更加均勻,而且經過不斷地拉伸,其強度也要比手工績線有所提升。

    現在連熊角,也在期待著明觀院快點把麻梳機給制造出來了。

    ……

    熊部落在某一方面的技術進步,總會帶動與其相關的上下游工藝的技術或者設備進步,甚至其衍生出來的產品,也能在部落其他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

    甚至有些時候,這些作用還讓人意想不到。

    熊部落對熊洪族長說的蒸汽機,已經在進行了研制。不過蒸汽機畢竟不屬于這個時代,目前基本上的結構,都沒有制作出來,只不過由于有熊洪的圖紙和“畫餅”,明觀院的族人們才這麼相信他。

    當然,雖然蒸汽機沒辦法立刻搓出來,但與之配套的一些東西,倒是也產生了一些作用。

    “這些竹管連接處還是容易漏水,得想辦法解決!”

    在部落圍牆外面,東南側的樹林邊緣,距離東門差不多有個一里路的地方,也搭建了一處小院子。

    院子並不算大,由四個長20米寬5米的屋子構成,外面有一圈圍牆,將這幾棟建築給包圍了起來。

    熊巫來到這里,是為了檢查房間里生長的蔬菜有沒有什麼問題。

    在熊洪當初大量種地的時候,也給部落提供了一些其他的食物獲取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從樹林里收集長有蘑菇、木耳的枯枝或者樹干,將它們放到草棚里,集中培育蘑菇和木耳這些菌類。

    而這些被稱為蘑菇棚的東西,也沒有讓族人失望,每年在生長的季節,都會給熊部落帶來不少的食物,豐富了部落的食譜。

    這幾年來,部落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但對于這些“跟隨”部落起家的食物來說,部落也沒有將它們給放棄。事實上,在圍牆外面,跟養殖場挨的很近的樹林處,就搭建了很多個這樣的蘑菇棚,專門用來為部落提供各種菌類。

    這些蘑菇棚打理起來也非常簡單,一開始的做法,就是通常在春夏季降水過後,只要到樹林里,將采集到的枯木給搬到蘑菇棚里即可。

    但樹林里也不是到處都有這種適合搬走的樹干的,所以在後面,熊洪也對此進行了改善。

    後世人工培育木耳、蘑菇這些菌類非常發達,熊洪雖然不知道需要怎麼做,但他還是看過電視的,里面就有很多介紹。熊部落采取的辦法,就是從木工坊鋸木頭剩下來的鋸末、小木塊,放到土地里埋起來,就跟種地一樣,然後等待一段時間後,將帶有菌絲的木頭放到上面。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從樹林里砍一些構木、松木等樹干回來,在這些樹干的邊緣,用斧頭砍出一道道缺口,這些缺口在蘑菇棚里,很快就能結出蘑菇。

    當然,光有這些蘑菇們的“食物”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合適的溫度、濕潤的環境。

    為此,棚里會有專人進行打理,定期給這些木頭噴水,保持濕潤的同時,在天氣變冷的時候,也會將整個大棚四周,用厚厚的粟桿給圍起來,保證大棚內部的溫度。

    而新一代的蘑菇大棚,就是熊巫現在所在的地方。

    “火爐可以再放一個,感覺這里面還是有點冷。”

    熊巫指了指牆角,“就放在那邊的角落里吧。”

    這里是部落今年秋天才搭建好的暖棚,跟族人居住的場所不一樣,這里面沒有土炕,而且靠南的一側牆體,上面的窗戶數量,也要比正常的居所要多,並且在尺寸上也更大一些。

    這是為了在冬季有陽光的時候,將覆蓋在外面的草席給移開,讓陽光曬到里面。

    暖棚的想法,最早就是熊洪提出來的,他說既然可以用火爐提升房間里的溫度,那如果在這種暖棚里也同樣點燃火爐,提升溫度,是否也可以用來種菜。

    部落現在蔬菜的種植面積算是非常大了,光是在本部周圍,每年就會種上不下于千畝的各式蔬菜。

    從今年的收獲來看,蘿卜、菘菜、韭菜、菽豆葉)、瓠瓜葫蘆)以及一些姜蔥蒜都獲得了不少的產量,除了供族人食用之外,像菘菜菜葉、菽的嫩葉等,還用于喂養部落的牲口和家禽。

    當然,這些蔬菜除了蘿卜和菘菜可以存放整個冬季,剩下的菜在深秋的時候就已經看不見了。故而部落冬天吃到的蔬菜,無非就是這幾種耐儲存、產量大的。

    但天天吃這些蔬菜,就算族人再能吃苦耐勞,也頗有點受不了,要不是還有一些腌制後的蔬菜混到飯菜里,天天讓族人吃蘿卜菘菜,熊洪都有些說不過去。

    當然,除了這兩種,部落也會尋找一個溫暖的房間,將泡好的黃豆平鋪在竹匾上,覆蓋一層麻布,定時灑水保持濕潤,過不了幾天,就能長出一些黃豆芽出來。

    這些黃豆芽,便成了整個部落冬季能吃到的,為數不多的蔬菜了。

    而暖棚的作用,就是為了讓族人在冬天,也有一些新鮮蔬菜作為食物的補充。

    這倒不是說部落的族人們矯情,這才吃飽飯多少年,就又要這又要那的。冬季本身就寒冷干燥,需要攝入這些新鮮蔬菜,保證族人的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冬季幾乎沒有蘑菇可以產出,除了發豆芽外,部落里好像真的沒有其他辦法獲得新鮮的蔬菜了。

    但在這處暖棚的四個房間,分別種植了韭菜、冬瓜、一種小型的菘菜以及這一屋的蘑菇。

    雖然面積不算大,但這里本身就是為了驗證冬季是否可以種植蔬菜的地方,如果今年冬天獲取到一些成功的經驗,那保不準明年的時候,就能擴大規模,推廣種植了。

    熊部落對部落的“菜籃子”,也是非常關心的。

    從部落最早采摘的野菜開始,只要是能夠人工種植的,部落都會想辦法搞一塊地,將采集到的種子或者根睫種到地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部落的綠色蔬菜的種類也在逐漸增多,除了常見的菘菜、油菜、蘿卜、冬瓜、菽、韭菜這些,還有一些熊洪也叫不上名字的蔬菜,不過這些沒見過的產量不怎麼高,有些口感吃起來雖然不錯,但處理起來麻煩,故而最常見的,還是這幾種。

    在暖棚中間的位置,放著兩個火爐,里面燒著煤炭,將整個暖棚里的溫度逐漸提升了上來。

    看著前幾日種下去的韭菜已經開始發芽,熊巫也非常高興。

    “看來族長提供的辦法還真的有用,你們好好照看著,把這些東西都給記下來,明年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去做了。”

    一個暖房里面的蔬菜,自然是沒辦法滿足整個部落的冬日需求,不過有了今年好的開頭,以後按照這種方法去做,那想要在這種風雪漫天的環境中吃到新鮮的蔬菜,應該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27章 暖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27章 暖棚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