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這個爐子的確是這麼用的,族長說過,靠這個爐子放在房間里取暖,時間短的話還不如在房間里點一堆柴。不過這個爐子我在灰村營地的時候用過,雖然火苗沒那麼旺,但放在房間里放上大半天,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主要是只需要兩三塊煤,就能燒上一個白天。不過你們用的時候注意通風啊,別像當初的灰臀一樣,把自己搞中毒了。”
“那不能,營地的這些房間,我們每個屋子的側面都保留了一個通風口,就是防止出現這種情況。”
熊皮呵呵一笑,又想起了當初某人因為取暖差點把一屋子的族人給毒死的事情,這已經成了每年熊部落告知族人正確使用小火爐的反面教材了。
熊皮嘴上說著這個火爐怕是沒什麼用,但內心卻很是期待,作為一個營地的負責人,他不可能看不出這個東西的作用,更何況還是熊洪族長親自讓人制作的,估計沒那麼簡單。
光是一個能隨時燒開水,就已經算是很好的作用了。
畢竟在部落里,除了飯堂,剩下的能隨時給族人提供熱水的東西,只有小火爐了,但那個需要不斷地添加柴禾,浪費柴草不說,爐子上也沒有放水壺的位置,很不方便。
熊皮看了一眼新式的爐子,還有配套送來的青銅水壺和陶罐,滿意地點了點頭,在屋外全部是大雪的時候,喝上一杯熱水,或者跑上一杯松針水,驅寒的效果會非常好。
熊皮對此深有體會。
新的爐子,這對朝陽營地來說,也算是冬季取暖的一個補充了,這些蜂窩煤不算多,還是需要多準備一些木柴的,畢竟除了取暖,還要吃飯,還要定期燒水,讓大家洗澡。
原本他便準備在冬季的初雪降下來之後,耕地活動停止,便可帶著人去森林邊緣砍些樹回來,畢竟耕地更遠處的森林,遲早要砍掉的,而且這個時候還不算太冷,砍些樹還是可以忍受的。
不過有了這些爐子和煤炭,他們取暖的方式就又多了一些。
“部落的好東西真多啊,”
熊皮感慨了一聲,在竹簡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又遞給土灰,“這些煤塊怕是不夠吧,燒完了怎麼辦?”
“呵呵,我以為你不會想到這個問題呢。”
土灰將竹簡收好,放到身後的背簍里,一邊拍拍手,將手上的煤灰給打掉,
“灰村營地那邊還有不少的煤炭,而且他們從部落那里學會了制作蜂窩煤,方法非常簡單,那邊現在每天都能生產幾千塊出來。我建議你們可以派人去拉一些回來,煤炭也行,這些煤炭可以直接燒,或者敲碎了拌上泥土,用這個東西一壓,煤塊就出來了。”
土灰指了指放在車上的奇怪的工具,一開始熊皮還真沒注意到這個其貌不揚的工具。
“這些煤塊就是這樣做出來的,很簡單,也不用做其他的事情,就是十斤煤,混上兩斤土,加水拌勻後,用這個模具壓一下,就行了。”
一邊說著,土灰讓身邊的一個族人親自給熊皮示範了一下,所用的完全是土,不過壓出來之後,也是一個帶孔的圓柱物體。
“哦!看起來簡單的很,不過,我們哪來的這麼多車去運這些煤?”
熊皮雙手一攤,“你不是說這是最後一批物資了嗎,車隊都在你們手上,總不能讓我們用背的吧?”
“哎呀,我說的是最後一批物資,這不是還沒有運送完嗎?”土灰呵呵一笑,“部落怎麼可能就運這點東西過來,是這樣的,今年的物資囤積的地點,放在了灰村營地,因為從部落可以用船只直接運到這里,而且這里還有煤礦。”
熊皮點了點頭,灰村營地的作用越來越大,白骨洞營地好是好,規模也很大,各種基礎設施也要比其他幾個營地要完備,但畢竟是在白河對岸,距離東邊的幾處營地都比較遠。
而灰村營地正好處在熊皮路的入口,來自部落的船只可以直接停靠在碼頭,卸完貨之後,直接可以經過熊皮路,就可以依次到達銅礦營地、烏村營地、三族營地直至朝陽營地。
“現在我們和白河的運輸隊伍,有各自的分工,他們負責把部落運過來的物資給送到烏村營地,而我們負責從烏村營地,再送到三族營地和你們這里。”
熊皮明白了,這不就是當初熊洪族長在部落推行的接力式運輸方法嗎,只不過這里的路程更長一些,運送的壓力也更大一些。
“別廢話了,你們快點帶人把這些物資給搬到倉庫里,我和土灰吃個飯,”熊皮向身後的族人喊道,
“卸完之後,跟著去兩隊人,多拉一些煤礦回來,這些煤塊,我們可以自己做。”
“呵呵,不著急,等到了三族營地,車輛會更多。”土灰擺了擺手,“嗯,運送到你們這里的一百個爐子、兩百個銅壺、五千塊蜂窩煤,簽收一下吧。”
……
熊洪看著眼前的皮甲,陷入了沉思……
這玩意怎麼越改越丑了,穿在身上,越來越像一個巨大的甲蟲,完全沒有想象中全身著甲的那種美感。
尤其是頭盔,由于還是用藤條編成的,雖然用桐油刷了一遍又一遍,但戴在頭上,還是感覺四處都是縫隙。
部落最原始的皮甲,其實就是一整塊獸皮,稍微裁剪一下,綁上繩子就套在身上的,除了能給軀干提供一定的防護,四肢、脖子都沒有辦法照顧到,而這些部位,不管是在跟野獸搏斗中還是跟原始人戰斗,更容易受傷。
當熊洪解決了部落的食物問題後,便開始著手提升族人的防護能力。將原本用于防御的整張獸皮裁成小塊,再進行縫制,很快便取代了這種沒有太大作用的皮甲,成為現在部落的主流皮甲。
制作皮甲最好的材料,還是當初從臨海營地那里捕獵到的兩頭犀牛,它們的皮非常堅韌,不加處理的話,比野牛皮還要硬。制作皮甲之前,還需要鞣制一下,否則太過堅硬的皮甲,會很影響正常的活動。
犀牛皮是個好東西,但畢竟這些犀牛生活在更南的地方,自從臨海營地發現後,其他地方也沒有任何蹤跡。
想要得到大量的犀牛皮,還得往南方去尋找。
犀牛皮由于比較貴重,熊洪便讓人鞣制好之後,先不要使用,而是妥善保管起來。所以現在部落最常用的材料,就是野牛皮,偶爾也會使用其他動物的皮革來制造一些更輕便的皮甲。
“一葉為一札,七節、六節、五節其數也。”
熊洪曾經在電視上、書本上看到過很多華夏各個朝代的精美甲冑,在金屬甲出現之前,防護能力最好、作戰效果最優的,就是皮甲,尤其是秦人甲。
這種兼具防護能力和靈活性的皮甲,所用的甲片,都是由被裁成巴掌大小的小塊獸皮連綴制成,也就是“札甲”。
而熊部落現在研究的皮甲,就是參考這種樣式,由族長熊洪提供圖紙,武庫的負責人提供材料,紡織坊的熟練女工負責縫制。
將小塊的獸皮兩端鑽好孔,用麻繩或者獸皮捆扎緊實,幾片獸皮一連,就是一葉甲片。這些甲片一片片地整齊地排列,按照族人的身型來縫制,基本上很像後世那種流行的秦人甲了。
雖然看起來怪異了一點,但穿在身上的防護效果,應該也可以。
整套皮甲分成軀干、披膊、護肩三個主要的防護位置,軀干甲在正面,最為寬大,從脖子以下開始,到小腹部開始逐漸變窄,兩側逐漸往里靠攏,形成一個倒三角;
軀干甲在胸前部位,是一塊大片甲片,胸部以下、小腹以上的部位,則是小皮甲片連綴成的甲頁,再往下,則是更小一些的甲片。
穿甲的時候,靠自己一個人,只能將軀干甲給穿到身上,其他的披膊、護肩等,只能在旁人的協助下穿上。
雖然這種皮甲還有不少的缺點,但防護能力還是不錯的。
熊洪試驗了一下,挑選出來的十名弓箭手,站在三十米開外,對著穿甲的草人射擊,除了箭頭被做成鑿子樣式的鑿子箭能夠穿透外,對普通的箭頭,皮甲的防護能力都堪稱優秀。
不過在部落的弩面前,三十米射出的弩箭,還是能對皮甲造成一定的穿透效果的,直到五十米開外,弩箭的威力才降低了不少;
而那種巨弩,熊洪就沒打算試驗了,這種快有幼兒手臂粗的弩箭,稱之為短矛更合適一些,這玩意用巨弩射出來,擋在前面的就算是長毛象,也能深深地扎到肉里。
近距離作戰,除了鈍器造成的傷害比較大之外,普通的擲矛、長矛,甚至都很難破開皮甲的防御。
這讓熊部落未來的武力會更加恐怖。
至于熊洪為什麼要制作皮甲,這也是出于對探索的需要。
即便這兩年要在部落里“消化”掉這些人口和物資,但也要對遠方的探索做好準備。尤其是南方,按照他淺薄的地理知識,也能推斷出來,在南方應該還有很大的一塊平原。而且這處平原,理論上來說,有著不遜色于他們這些北方部落的人口和文明。
搞不好,熊部落辛辛苦苦改良種植的粟,在南方的平原處,已經普及了呢?
當然這是熊洪的猜測,正常情況下,除非別的部落開掛,否則,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個部落有熊部落這樣的實力——這個時代熊部落就是最強。
不過低調的熊洪還是覺得,這兩年把部落給整頓好之後,盡快往四周去探索,固步自封、井底之蛙,可以保證自己有一段時間的優勢,但不能保證熊部落永遠強大下去。
有些危機感,有些奮斗的目標,其實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