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駐守在集市、臨海營地的人員,熊洪這次帶回來的人數,達到了二百多人,每條船都有四十多號“乘客”。
這還是往回運送的第一批,等將熊洪等人送回部落,水魚他們還需要再跑一趟,將剩下的族人,也給接到熊部落來。
幸好本部那里的圍牆建設完成了,各種配套的建築也應該完成的差不多,不然一下子帶回這麼多人,還真有些麻煩。
這些新加入的族人和俘虜們,經過統一的學習和教育,再分配到各個村子里,對這些村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
“大巫師,臨海營地送回來的第一批107名族人,已經能夠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語了,是不是可以分配到各個村子里去了?”
熊祀最近很忙,不僅要協助石雪組織人手,去到田地里拔草、澆水,還要照顧新加入的族人,甚至連熊黑的“教授隊伍”,他都要參與進去,給這些新人安排教授和課程。
新加入的族人經過集中培訓、教育再分配到部落各個崗位或者村落,最早就是來源于白河諸部和鹿山諸部交換過來的族人,當初熊洪為了節省時間和人力,便制定了這樣的一個制度。
沒想到效果還不錯,集中授課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便被熊黑熊祀等人采用,稍加改良後,用在部落新人適應性教育上,一直沿用至今。
“嗯,今晚就確定好具體的分配名單,各個村子還都等著呢。”
熊巫呵呵地笑著回應,這段時間他的心情非常好,新圍牆五月底的時候剛剛建設完畢,各種新建的房屋、工坊也都在熊木的指揮下,一天天地“長高”,新的圍牆里,越來越有熊洪所描繪的“屋舍儼然、鱗次櫛比”的感覺了。
更讓他開心的,就是部落人口的增加,除了熊洪所在的營地,還有熊皮、羽落等人傳來的消息,這幾個地方,或多或少地,都有不少人口。而人口增加,而部落壯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人口數量尤其是青壯勞動力的多少。
人口數量越多,能夠干的活就越多,收獲自然就不會少。
“那行,我們這就去安排,好多工坊的隊長,都快把我催死了。”熊祀端起杯子,就將這碗泡著金銀花的溫水給灌了下去,“這幫人終于要送走了,我也得好好歇上幾天,去看看魚。”
得到大巫師的應允,熊祀便長舒一口氣,這些新人經過一個月的“突擊教育”,大部分已經習慣了部落的生活、工作方式,掌握的語言和文字也能簡單地與老人們溝通交流,勉強達到部落六七歲孩子的水平,不過好歹也夠日常使用了。
大巫師既然點頭同意,也就意味著新人的“適應”完成,他終于可以去處理其他的事務了——族長讓整理的更詳細的村落信息資料,還沒有搞完呢。
“嗯,你好好休息兩天,分配的事情交給我來處理,更忙的還在後面,”熊巫搖搖頭,看著眼前如釋重負、暗自竊喜的熊祀,不禁心生一絲憐憫︰
“族長從臨海營地傳回來的消息,新一批210人,過幾天就會到。”
熊祀臉上的笑意還沒有散去,便感覺一道晴天霹靂劈來,劈在了他的身上,渾身都麻了。接過布條,看清了上面的內容後,只能搖頭苦笑……
“知道你們辛苦,這樣吧,教育這些族人的活,後面完全由熊黑來負責,同時,整理書冊、統計部落情況的任務,就全部交給你,這樣,你們兩個也能更加輕松一些。”
“好吧,只能如此了。”
熊祀還是接受了這樣的安排,當初他和熊黑兩人,共同維持著部落教育和考核的工作,導致兩人都要一起去做,兩個人都很累。
現在大巫師既然發話,那熊黑就專門去負責“教育族人”,他熊祀就只要做好資料統計的活。
部落很多重要的記錄,都需要寫在竹簡上保存下來,沒有了熊黑這些教師隊伍的幫忙,這項工作的進度就會遲滯,好在部落里還有不少巫師,這些人在熊巫和熊祀後面也熟悉了好幾年,他們掌握的知識也在四年級往上,得早點下手,別被熊黑搶先了。
而熊黑在得知又要教導兩百多人後,臉都變綠了。不是說他不喜歡教育族人,只不過要將他們教會,需要至少一個多月的打罵,只要是在這段時間,他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要不是熊姜給他調配了新的藥方,說是可以調養身體,熊黑怕是得倒在講台上。
有人憂愁就有人歡喜,雖然這些新人們都不是什麼太過強壯的勞動力,但對石雪來說,這些補充進來的,只要是手腳健全、能夠听懂話的,就能幫她干很多事情。
本部這邊的農田,現在全部采用壟作法耕作,田間管理自然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但石雪已經將部落里的男女老幼都動員了起來,只要是沒事的,哪怕是孩子,也要去田地里幫忙干活。
而第一批一百多號人,就這樣白天干活,晚上學習,替她干了不少的事情,大大緩解了她們農業種植的壓力,而四五月份,莊稼生長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總算是在全體族人的照料下,安穩度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石雪都能感受到,田地里這些粟苗的歡快的聲音,她很有信心,今年一定能收獲更多的粟籽。
忙碌的時節終于告一段落,石雪這邊便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而這一百多個新人,本來也不是專門為了她農業生產準備的,自然也不能只在本部干活,充實到各個村子里去,壯大每個村子的力量,這也是熊巫等人的決定。
第一批來自臨海營地的107名族人,要被充實到西線的7個村子、居住點里,這幾個村子在部落里雖然沒有水村、白骨洞營地這麼出名,但一直為部落默默地提供糧食、木材、礦石和麻皮,去年考核的“熊部落教授”,有一大半來自這個區域。
“隊長,大巫師那邊已經發分配簡牘了,過兩天這幫人就要去各個村子了,不過可以先讓我們選十個人留下來,加入我們種植隊伍。”
熊石來到附近的田里,找到了正在跟熊木商量開挖水渠的石雪,告訴了她這一消息。
“知道了,留下來的那幾個人都確定好了吧?”
石雪沒有感到意外,事實上,這些人用了這麼久她已經很知足了,別的工坊、崗位也非常需要人,比如紡織、制鹽、燒磚制陶的工坊,都沒有跟她搶人,這也是部落里對他們農業隊的支持。
“確定好了,男女各五人,都是對種莊稼感興趣或者干活踏實的,”熊石點點頭,“好在這段時間也沒有多少農活要做,我們是不是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多開闢一些土地出來,預備明年的耕地?”
“可以,開墾土地的事情,我已經和大巫師說過了,今年新加入的族人會有很多,光靠現在的土地,可能有些不夠,還需要多開墾一些,為明年做準備。”
目前部落已經有3500多“正式族人”,再加上熊洪族長即將從密林諸部帶回來的七百來人,還要算上熊皮、羽落以及草晨等人送回的族人,到今年年底,能夠輕松地突破四千人的人口規模,甚至能夠達到五千人。
按照十畝粟田的糧食來養活一個族人的標準,按照目前的畝產量來計算,要養活五千人,再加上牲口的食用、支援其他部落、甚至用作物資交換的一般等價物,光靠今年部落種植的四萬畝粟田收獲,的確壓力很大。
更何況,熊洪是一個非常注重未雨綢繆的人,他不可能讓整個部落的農業收成和消耗持平。他建立的糧倉制度讓熊巫等部落高層非常清楚,必須要預留全年收獲的兩到三成,作為儲備儲存起來,任何人,都不得改變這樣的規定。
在部落原本的計劃中,達到五千人的人口規模,是十年內熊洪的計劃,要是按照之前的規劃,這十年中,人口慢慢增長的話,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部落的農田也能隨著人口增長不斷地增加。
可大家現在都知道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各個外出探索的隊長也在想方設法地“收集”信任,族長只不過在臨海營地附近隨便轉了幾圈,就有幾百人加入,讓整個部落都為之振奮。
但相應的,熊巫和石雪等部落高層,卻明白人口的快速增長,需要更多的物資供應,不僅僅是石雪的糧食供應緊張,還有諸如住房、衣服以及其他的生活必需品的壓力增大,部落的整體壓力也在快速增加。
想到這里,石雪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怎麼?還在為耕地的事情發愁?”
熊木從田地旁邊站起來,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著說道,“別擔心,今年我們是起壟種植,族長說會比去年產量更高,你看這些粟桿,都要比去年粗壯不少,秋天肯定能有很高的產量。”
“沒錯,隊長你放心好了,田里的事情,我們每天都會派人去田里看看這些莊稼的生長情況,”熊土也明白石雪的壓力巨大,連忙寬慰道,“還有木棍他們,帶著人四處堆肥,等再過一個月,田地里最後追一次肥,就只要等待秋收了。”
“嗯,這樣一來,今年的豐收幾乎就可以確定了。”
熊木在一旁高興地說著,雖然他平時不怎麼說話,但跟熊土、石雪這些相處多年的好友們在一起,還是很開心的。
“希望如此,這些粟田只要不出問題,撐到今年秋收,到時候哪怕再來一千族人也能養活的起。”
一說起田里的粟,石雪的心情也好了很多,正如熊木所說,今年大規模推廣壟作法,在堆起的壟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垵粟桿,每垵里面生長著四五株強壯的粟。
這些粟桿因為密度不高、營養充分、根系發達,要比去年粗壯的多,而植株高度也要比去年高上一些,再過幾天,就要到孕穗的階段了,那個時候,需要提前追加肥料。
這些長滿粟株的田地,就是熊部落賴以生存的基礎。
石雪手掌輕輕地摩挲著深綠色的粟葉,目光所及,如同一片碧綠的湖面,在遠方與白雲連成了一片。
……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