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314章 銅鐘(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314章 銅鐘(一)

    “好,這些已經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就等著回去親自試一試了,”烏青驚喜地說著,跟貊巫一樣,這里的一切都是很新奇的體驗,而熊部落優渥的生活方式,也堅定了他要在鹿山部落推行熊部落“模式”的決心。

    “等明年回去,我得找熊洪族長換一些農具和種子回去,要是有人能教我們種地,那就更好了。”

    貊巫也點點頭以示認可,食物問題是困擾每個部落的普遍性問題。當初貊牙在各個部落搶奪食物壯大自己的時候,他就覺得不太妥當,雖然勸阻過,可是能夠給部落帶來食物的族長,支持的人不在少數。

    而在果林一戰中“全軍覆沒”的貊牙等人被俘虜後,貊巫便致力于與各個部落修復關系,同時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與熊部落“簽訂”了一些約定。

    雖然當初看起來有些難以接受,但這段時間跟隨鹿皮在熊部落參觀,突然發覺自己的部落能夠得到熊部落的“改造”,也算是一種幸運的事情,至少,他和貊牙,都不能讓部落的族人們衣食無憂。

    跟烏青不同,貊巫要學的不是熊部落展現出來的種地、養殖以及生產的技術,而是更後面的一些制度、管理和配合。

    他要學的是熊部落發展的“大道”,而不僅僅是讓族人不餓肚子的“技術。”

    熊部落的“夜間課堂”照例開展,現在已經成為了熊部落的一個生活習慣,能夠看懂熊洪等人寫出來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更何況在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生產、生活都要用到這些知識,更逼著一部分空有蠻力的族人“痛苦”並“快樂”的學習著。

    熊巫和貊巫也不是第一次見面了,幾乎每晚,學習完之後,貊巫都會找機會來跟熊巫聊天,順便請教一些問題。而知道貊巫的經歷後,熊巫也對這個果斷的“巫”很是欣賞,很多疑惑都全力為他解答。

    雖然貊巫比熊巫大一些,但貊巫還是堅持以“老師”來稱呼熊巫。

    “老師,今日我與烏青看了糧倉,里面存儲的糧食很多很多,我算了一下,就算不再有食物獲取,這些糧食也足夠部落吃上兩三年的,”貊巫眼中映著油燈晃動的光芒,緩緩地說著,“為何熊部落仍要開墾荒地、選育良種呢?按照現在的人口,維持現有的土地面積,每年秋天的收獲就足以養活大家了。”

    “貊巫,以前我們大家也是這樣想的,尤其是族長第一年帶大家播種了600畝的土地,當年便收獲了近八萬斤的粟籽,當時很多族人就覺得,加上這些粟籽,配合上狩獵,足夠撐一年了。”

    “那後來呢?”

    “大部分族人當初只看到了,開更多的土地就有更多的收獲,我也不例外,但原來是想著能到一千畝就足夠,可是熊洪族長想的更遠,他做出的決定也更讓我們吃驚。”

    “嗯,一千畝應該合適,當時你們的人口據說也才200人左右。”

    “沒錯,雖然我們有鐵犁有畜力,可種地是個很費勁的活,甚至很多族人都受不了干農活,而族長,又把要耕種的土地,提升到了3000多畝!”

    回想起兩年前的場景,熊巫依舊有些唏噓,雖然當時對熊洪的做法感到不解,但還是下定決心支持他,最終熊洪也沒有讓他失望。

    粟籽滿倉、牛羊塞道的場景,剛當上族長的熊洪曾經向他們這樣描繪過這樣的生活,並的確是實現了這樣的目標。但當時僅靠他們貧瘠的想象力,是無法意識到這一點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幫助其他部落開墾荒地,給種子、給耕牛、給技術,就這樣,整個凌河諸部,都得到了我們部落的支持,而熊部落整體耕地的面積也達到了8000畝。”

    貊巫沉默地看著陷入回憶的熊巫,從他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當初勸說並支持這些部落種植,當年投入的實在是很大,不僅要負擔這些部落的種子,還要給很多食物讓“雇佣”而來的勞動力食用。

    好在取得的回報卻是異常豐厚,秋收時,不僅獲得了足夠讓部落壯大的糧食,還由此獲得了好幾個部落的全力投效,如現在的水村、黑齒村等,更是發掘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族人,熊洪便以此為基礎,開始了四處探索的腳步。

    “族長曾經說過一句話,當初大家都沒明白說的是什麼,不過看到去年和今年的收成,我大概明白了什麼意思。”

    熊巫呵呵一笑,許久以前的記憶又仿佛在眼前重現,“他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而看到族人現在的生活狀態,我才有些明白過來。”

    貊巫也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類似的話,熊洪也曾經跟他們說過,就像當初與熊洪“談判”時,熊洪說的,讓族人們吃飽穿暖,是一個族長最基本的職責。

    這些天的觀察,讓他收獲極大,不管是參與秋耕,還是看捕魚腌魚,亦或者是在周圍的果林里轉悠,整個熊部落給他的感覺,就像是一堵大山,矗立在他面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他要做的,就是站在這座山上,看到更遠的風景。

    “當然了,熊部落現在依舊弱小,族長也告訴我們不能沉迷于現在,而是要想的更多,做的更多。”

    ……

    大巫師口中“想的更多做的更多”的族長,此刻正帶著白茅等人,來到冶煉坊,與熊木一同探討鑄造“銅鐘”的法子。

    自從十天前熊洪畫出第一張銅鐘的草圖,熊木來宗廟請教問題已經不下八趟了,而今天,更是直接邀請族長到冶煉坊現場來觀看。

    “族長啊,按照銅鐘的大小,至少要四千多斤的青銅,而現在的問題,我們的爐子根本沒辦法一次性熔煉出這麼多青銅汁。”

    熊木看著紙張上底部寬、頭部略細的銅鐘圖紙,也不免有些撓頭。

    從理論上來講,有著鑄造銅錠、鐵鍋、青銅斧甚至青銅犁的經驗,按理說銅鐘的技術難度並不算高,可理論歸理論,實際要做的時候,卻發現有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材料的問題。倒不是部落缺銅,經過這段時間對銅礦和錫錠的開采冶煉,光從材料的供應上來說,絕對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現在白骨洞營地的錫礦石也運回來不少,凌河沿岸的幾個部落,對銅礦石的采集也沒有停止,這些天,除了打造一些鐵器外,剩下的爐子里,基本上都是熔煉出來的銅錠或者錫錠。

    按照熊洪提供的圖紙,部落的首個銅鐘,類似于一個圓柱體,高1.6米,直徑1.1米,厚度5厘米,頂部有個鐘鈕,用來綁繩子並懸掛在橫木上。

    如果將銅鐘給剖開並平鋪在地上,就相當于一塊長3.5米、寬1.6米、厚5厘米的青銅板,按照青銅的密度8.5克立方厘米)來計算,差不多需要4800多斤的青銅汁。

    雖然熊木不知道什麼叫密度,也還沒有發現體積和重量的聯系,但這並不影響他知道這4800斤銅汁意味著什麼。

    一件祭祀用的青銅器,幾乎都用了500斤的青銅,而這次要比祭祀用的銅鼎,還要重十倍。

    冶煉坊所有的爐子加一起,每一爐一次性也只能出500斤的青銅汁,這還是當初為了鑄造青銅鼎時,對爐子和坩堝加以改造,才有的產量。要是擱在以前,一座爐子一次最多只能產出100斤。

    其次是如何鑄造的問題。銅鐘太大了,用原本的木模方法來制作模具,不僅時間會非常長,而且很容易損壞,更沒辦法節省成本。所以制作模範的材料,只有泥胚最為合適。

    現在部落鑄造小一點的金屬器具,都是先用泥土或者木頭先雕刻出來,再用砂土或者陶土把雕刻出來的物品給覆蓋住,取出物品後再進行澆鑄。但這種方法,對小型的青銅器具有些用處,勉強能用在青銅鼎上,但銅鐘絕對不行。

    動輒上千斤上萬斤的東西,這種模具壓根無法承受。

    熊洪想了一個辦法,還是需要用泥模來制作。

    先是用陶土,制作一個內芯,內芯的尺寸,就是銅鐘的內部尺寸。內芯倒是簡單,只要做一塊高一米多、底部直徑一米多的土塊就行。

    難的是對厚度的把握,以及外模具的制作上。

    這麼大的尺寸,要想制作出泥模,以部落現在的技術和測量手段,根本無法完成。

    熊洪找來一大塊濕的陶土和一個陶碗,先在碗中裝滿陶土,壓實後倒扣在桌面上,然後又在碗的四周包裹上陶土,同樣壓實後,小心地取出外面的土,露出里面的碗。

    外面的陶土形狀並不規則,不過原本放碗的地方,出現了一個陶碗的模樣;接著小心地將陶碗從桌面上摳起來,碗里的陶土經過脫模,形成了一個碗狀的土胚。

    “你看,只要將外側的陶土,扣到內側陶土的上方,中間就會形成一個空腔,而這個空腔,形狀跟陶碗一模一樣,”熊洪指著陶碗,又指了指陶土,“我們可以把這個碗看成銅鐘,這樣的話,鑄造起來是不是就簡單了很多?”

    “嗯,這樣的話,只要對泥模進行修刻,的確簡單了一些。”熊山點點頭,這個方法要比單純的制作銅鐘的模具簡單很多,“可還有一個問題,如何保證內部的銅鐘厚度一致?要是稍微偏一點,那銅鐘兩邊肯定厚度就不相同。”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314章 銅鐘(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314章 銅鐘(一)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