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108章 熊大歸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108章 熊大歸來

    既然張洪有來自後世的經驗,而且需要擴大人工養殖的範圍,就不能把這個蜂巢給破壞掉,要保證這些蜜蜂能夠源源不斷地給部落產蜜,還需要用木板制作一套蜂箱,供這些蜜蜂棲息、產蜜。

    一套蜂箱由巢框、箱體包括繼箱和底箱)、活動底板、箱蓋、副蓋、隔板和巢門檔等部件,以及閘板、箱架和隔網板等附件構成。

    張洪沒有制作經驗,所有人都沒有經驗,好在他之前看過山里的采蜜人,對他們拉著蜂箱四處游走的生活感興趣,也了解過一點蜂巢的結構。

    制作完蜂箱後,張洪帶著它來到野生蜜蜂巢穴處,讓沒有防護的族人回去,兩個全副武裝的族人在旁協助。

    先是把帶來的草把點燃,由于用的是比較潮濕的柴草,上面沒有太多的明火,產生了大量的白煙,張洪將冒著煙的草把放在蜜蜂巢洞口,很快一群群蜜蜂就被燻了出來。

    發現有外來敵人入侵,這些蜜蜂向入侵者發起了攻擊。有嚴實的裝具在,雖然外面的蜜蜂如同暴雨般撲打在身上,甚至撞的疼,但沒有一只能突破防線蟄到肉里。

    張洪小心地從樹洞里把蜂巢整個掏出來,用煙把不肯離開的蜜蜂給燻走,然後把蜂巢放到木箱里,找到了比蜜蜂大了好幾倍的蜂王。

    只要有蜂王,就能掌握這個蜜蜂群。將蜂巢撕開,蜂巢中存著的蜂蜜順著蜂巢裂口就往準備好的陶罐里滴,但是不能把這些蜂蜜都給拿走,在留下一半之後,張洪將保存完好的另一半蜂巢放到蜂箱里,順便把蜂王也放了進去。

    既然要人工養殖,還要注意分蜂。不過只要資源充足,尤其是蜜源多的話,蜜蜂能自然分蜂。

    張洪沒有經驗,只能把做好的幾個蜂箱分散放到這里,並在上面搭上了草棚,防止雨水進入。

    做完了這一切,帶著一小罐蜂蜜和蜂巢,回到了部落。

    甜,是熊丫等人最直觀的感覺,沒想到除了水果罐頭,還能有這麼甜的東西存在。

    看著被蜜蜂叮咬後,這些孩子們品嘗到蜂蜜的笑臉,張洪也感覺到開心,恍然間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時刻,那時候也是與小伙伴們這樣四處“尋寶”,上樹摘水果、掏鳥窩、搗馬蜂窩,當然也被蜜蜂蟄過。

    人工養殖蜂蜜就這樣以一個偶然的原因開始了,不過張洪對前景還是很看好的,在部落附近,包括其他部落周圍的環境,張洪都有一定的了解,野外的花花草草很是豐富。

    既然有蜜蜂生活在這里並築巢,那說明蜜源和環境都適合它們在此安家。

    蜜源來源還是比較廣泛的,各種花朵——無論是蔬菜、莊稼還是野花野草,甚至是樹上的花,從開春以後一直到九月,都有不同植物的花期。而且由于周圍地廣人稀,自然環境相當好,各種花都很充足,張洪也不止在一個地方看到過蜜蜂采蜜。

    不得不感慨一下現在的自然環境是真好,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對周圍自然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即便是加上現在所有部落,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甚至都比不上一場山火。

    蜜蜂采完蜜之後會存儲在蜂巢中,張洪讓人做了兩個箱子,將剩下的蜂巢一分為二,按理說應該能誕生兩個蜂群。等過段時間,看看情況,如果一切良性發展,再按照這個辦法進行分箱。

    這可是純正的野花蜂蜜啊,如果拿到後世,這種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東西。不過在張洪看來,還不如給他一種能提煉出糖的植物,可以是甘蔗,也可以是甜菜。

    這兩種植物,一種在南方應該有原始的植株,一種估計還沒傳到這里。所以今後部落要想品嘗“甜”這種味道,只有多養殖一些蜜蜂來采蜜。

    五月初七,天氣晴朗。

    這個時間點,族人大部分都在外面干活,熊大帶著20名族人和一群耕牛、驢子,拉著幾車工具,總算回到了部落。一路上風塵僕僕,連日趕路讓這些人的頭上、臉上都落滿了灰,遠遠地看上去仿佛之前逃難過來的樹部落一樣。

    雖然外表慘了一些,但這幫人的精氣神還是有所不同,越靠近熊部落,腳下的速度也越快,熊大老早就想回到部落里了。

    在其他部落里享受到了與他們族長相同的待遇,可以吃獵物身上最肥美的部分、睡鋪滿獸皮的床鋪,不過對熊大來說,還是熊部落的環境讓他感覺到舒適和安心。

    “哦!這兩個月部落發生了什麼?到處是新的房子。”走在豐樂大道上,不少族人看著圍牆內外新蓋的房子,不由驚嘆,“看來我們是錯過不少東西啊,這個,還有這個,都是做什麼的?”

    “快閉嘴吧,你從回來的路上就一直嘰嘰喳喳,巫那邊養的一百多只鴿子都沒有你能叫喚。”一個族人顯然受不了身旁族人的聒噪,“沒見你在干活的時候跟他們的人聊天,回來就說這麼多。”

    “我看巫那邊的鴿子可是很安靜的,他要比鴿子強多了,哈哈哈,”另外一個族人心情極好,走在部落的路上,感覺面前的建築也溫暖了不少,“要說,還是鴨子更適合你,不如你申請去喂鴨子吧,還能跟它們好好談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熊大听族人們的拌嘴也只是低頭笑笑,離家兩個月,回到家中不是就應該開開心心的嗎?

    “族長,我們回來了,”熊大看到宗廟前迎接的人群,都是熟悉的面孔,不由眼楮發酸,“我們回來了。”

    “好,好,回來就好,你們辛苦了,”張洪上前兩步拉住熊大的手,“怎麼樣,一切都順利吧?”

    “順利,部落安排下來的任務,我們是圓滿完成了!”

    熊大平時是個話不多,但辦事靠譜的族人,不管給他安排什麼事情,都能很好地完成,這次讓他帶隊負責支援各個部落的農業生產,也是看重他沉穩的性格和豐富的經驗。

    張洪很欣慰,經過這兩年的培養和教育,部落在各個方面都算有了一些“獨當一面”的人才︰擅長捕獵、追蹤的熊二、羽落,天生具有“貿易”思維的熊欣熊雨,學東西特別快的熊木、熊山,熟練使用各種工具的熊材、樹杈,還有最近嶄露頭角的樹皮、鹿皮、熊皮,再加上熊奇、熊大和熊黑,整個部落算是人才濟濟。

    更別提還有睿智的熊巫,以及統領一切的族長,當然後面這句話是張洪自己加的,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另外還有一群默默無聞但同樣重要的可愛的族人。

    “族長、巫,這次西線的10個部落,雖然整體實力沒有東線那7個部落強,不過他們對我們的幫助更多。”來到宗廟,熊大換了一身清涼些的麻布服裝,將竹簡中記錄的內容跟張洪等人匯報,“我們這次派過去的支援力量,總共幫助他們開闢了5000多畝的土地,全部按照族長的要求,讓他們種上了粟米。回來的時候,最早種植粟的部落,都已經長出了很高的粟苗。”

    “當然在保證主糧面積的同時,除了這些粟田,他們自己也會將學到的耕地技巧靈活運用,我們休息的時候,他們也會再開闢一些土地出來,用來種植一些作為糧食補充的作物,比如菽、葵菜、菘菜等,不過面積就小了很多。”

    “嗯,對他們來講會是個明智的選擇,等到他們收獲後,就知道這些蔬菜也是很重要的食物。”

    5000畝粟田,即便是按照新田的標準,幾乎沒有肥料養地,沒有多少田間管理,每畝好歹也能收獲個3040公斤粟,達到15萬到20萬公斤,平均到10個部落,就是近2萬公斤的粟米,基本上夠他們吃很久了,也可以用來喂養更多的牲口和家禽。而這些蔬菜,也會跟著部落食物結構的調整而變得重要,越來越多的部落用他們的產出來跟熊部落換取一些蔬菜的種子。

    “是的,去年我們部落收獲的一些蔬菜,有些直到今天還在幫助我們豐富食物的種類。”熊大點點頭,“雖然他們不太理解,不過熊部落做什麼,他們就跟著後面學,總會有理解的一天。”

    去年種植的油菜籽、白菜和黃豆,除了留作種子的一部分之外,剩下的都變成了菜籽油、腌白菜、豆腐豆漿,極大改善了部落人的飲食結構。

    可以說沒有陶器之前,部落只有生吃和烤肉,有了陶器,才有了煮肉煮菜這個功能,而等到鐵鍋、蒸籠發明出來之後,對張洪來說,部落里的菜譜和食物的做法,才無限接近後世的樣子。

    “對了,在你們去援助的時候,部落也改進了生產磚瓦的步驟,又修了幾座磚窯,現在我們磚瓦的產量很大,只要有充足的勞動力,今年我們就能把所有的建築都換成磚瓦結構的。”張洪指了指宗廟前面正在施工的工地,“那里將是新的飯堂,分為上下兩層,足夠容納更多的人吃飯。”

    “族長,這些磚瓦,部落有沒有考慮交換給其他部落?”熊大來的時候已經發現自己等援助隊的族人被安排到了磚房小樓里,他更明白這些建築材料對其他部落意味著什麼。“很多部落想要學習我們築造圍牆的技術,不過我跟他們說了,我們最早也是先建一個院子出來的。他們也都想搬到山洞外面居住。要是這些磚瓦能夠提供給他們,那他們建造起來就會更快,我們部落也能獲得很多物資。”

    “是的,這也是我們今年集會我準備跟他們說的,”張洪對熊大的觀察力和聯想能力很是欣慰,回來只是稍加提醒,就能知道哪些東西可以給部落帶來好處。

    部落需要建造的建築,短時間里就那麼多,生產出來的磚瓦,肯定有過剩的一天,如果不能將這個技術轉換為部落的生產力或者物資,那磚窯就得荒廢在那里,極大地浪費部落的人力物力,“既然他們想要搬到山洞外面去,那我們就幫助他們,但是材料需要他們自己準備,也可以從我們部落拉現成的。”

    “講到磚窯,我和族長商討過一個方法,”熊巫掏出懷里的獸皮,上面都是記錄著重要的事項,“僅僅依靠現在部落的磚窯,現在每個月就能產出20多萬塊的磚瓦,如果勞動力充足,這個數字還能再往上增加三成。但是我們現在圍牆還能再用上幾年,房子也沒有太多的需求,唯一用量比較大的,就是幾處養殖區、礦區的聚集點,但采用磚石竹木混合建築的方法就地取材,不僅能省很多材料,而且結構穩定、跟磚瓦建築同樣的結實。”

    熊部落已經開始在準備最後幾處飼養點和原材料產出地的建築所需了,已經建好的幾處牲口養殖地,極大地減輕了部落族人的工作壓力,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收集草料,或者干一些其他的事情。

    根據熊大的描述,已經有不少部落在嘗試搬離山洞,往更加廣闊的平地上去居住。他們有的將采集來的木頭、石頭等搭成一個個簡易的草棚,就像熊部落養殖牲口的棚一樣;有的在高處向下挖一個一米深的大坑,並在周圍用木棍和樹枝編成一堵牆,在頂部鋪上樹葉和雜草;還有的參考了熊部落土坯牆的建造方法,用采集來的石頭和黃泥砌成一座座房屋。

    張洪知道,這些建築形式跟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也與他們能夠接觸到的材料有關。這些巢木而居、坑地為屋的部落,即便沒有張洪的介入,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中,這些居住方式也會作為一個個文明傳承被後世文明加以改良。

    不過他既然來到史前十萬年的這個年代,必然會有一些不同,在其他部落還住在冰冷陰暗的山洞中時,熊部落已經率先搬到平地上居住了,順帶著周圍的部落,也會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從山洞里搬出,住進更加寬敞、更加舒適的房屋里。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108章 熊大歸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108章 熊大歸來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