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66章 豆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66章 豆腐

    碾出一團真白玉,將歸回向未來人。

    說起豆腐,華夏人都不陌生,相傳是漢朝時淮南王所發明。

    制作豆腐有很多方法,但流程大致是固定的︰首先是浸泡大豆使大豆軟化,再把浸泡後的大豆磨漿,然後過濾,將豆渣分離獲得豆漿,蒸煮豆漿,再加入凝固劑等使大豆蛋白質膠凝成型即可得到豆腐。

    雖然原理簡單,但操作起來,就費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是將黃豆磨成豆渣。

    石磨經過修整後雖然還能用,但推動它,就是一個體力活了。用人力來轉這個大的石磨,不僅費力,效率還很低。

    但部落不是有很多牲口麼,冬天又不用拉車犁地,正好派上用場,張洪想起了後世的驢子拉磨,將石磨稍加改造後,蒙住驢子的雙眼,將石磨上面延長出來的木料拴在驢子身上,然後在後面輕輕地拍驢子的屁股,趕動它,讓他圍繞著石磨轉圈。

    將泡好洗淨的黃豆用小勺子一點點地從石磨上面的小孔中倒入磨面,在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黃豆很快被碾碎,新鮮的豆漿和殘渣,在不斷加水的過程中,順著磨面上的凹槽,在周圍的石槽中匯聚,然後流到盆里。

    接滿一盆後,就需要將這一盆豆漿進行過濾,把黃豆殘渣給濾出來。這個步驟比較簡單,就是用兩塊麻布,四個角吊起來,底下放上一個木桶,然後將這一盆豆漿舀到布上面,過濾後的豆漿,就順著麻布的縫隙流到木桶里。

    緊接著,就要對過濾下來的豆漿進行加熱煮漿,把豆漿倒入到鐵鍋中,然後煮沸,持續5分鐘左右,然後點鹵。

    點鹵的鹵水,是經過多次試驗之後選擇的鹽礦石,用過濾剩下來的鹽礦石溶液,倒入到稍微冷卻一點的豆漿中,豆漿里含有的蛋白質在各種無機物的作用下,結成一團團絮狀的物體。

    此時,將鍋中的漿體撈出,放到事前準備好的模具中,模具是高10厘米、邊長為30厘米的木框,利用榫卯結構固定住,也方便拆卸。

    底部木板上鋪了一層最細的麻布,然後將漿體倒入其中,靜置一段時間,等到有凝固的跡象後,再蓋上一層麻布,然後蓋上一塊比木框底部稍微小上一些的木板,然後再在上面壓上一塊石頭,將漿體中多余的水分慢慢擠出來,也能加快漿體凝固的速度。

    等上十幾分鐘,拿開石頭,揭開木板,一塊方方正正、雪白柔軟的豆腐就制作成功了。

    這種如凝脂般潔白的食材,跟黃綠色的豆芽相比,讓巫怎麼也聯想不到兩者都是大豆制成的。

    這天中午,族人們吃到了白菜炖豆腐和鯽魚豆腐湯,鮮嫩的豆腐,吃到嘴里就被舌頭給壓開,整個口腔都是豆子鮮甜的味道。

    張洪說的沒錯,這些天有了豆芽和豆腐,巫每頓飯必須要有這兩樣東西,而且對它們的痴迷,也不僅僅只是巫,部落里大部分人都愛上了這種柔軟有彈性的食物。

    吃到豆腐的族人,將存放大豆的房間里,其他的東西都移走了,而原本用麻袋裝著的菽,也被用做好的陶缸分裝了起來。

    除了豆腐,大豆還有很多其他的食物制作方法。

    在煮豆漿的時候,給巫舀了一碗豆漿,自此以後,每天早上,巫都會開小灶,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漿。

    而制作豆腐過濾下來的豆渣,也可以用雞蛋拌勻了,用來煎餅,尤其適合部落里的老人和小孩子食用。

    而且豆渣也可以用來喂牲口,由于生豆渣直接喂容易引起牲口的腹瀉,所以需要發酵,或者在煮完豆漿後,再將豆渣給煮熟,拌上一些飼料或者切碎的青儲草料後,用來喂牲口。

    而在制作豆腐的過程中,在煮漿的不同階段,可以制作不同的豆制食品。

    有了張洪這個饕餮的指引,豆干、豆腐皮、腐竹等豆制品相繼問世,讓族人們品嘗到的食物一個又一個,這些豆制品很快佔據了部落食譜的一部分,尤其是鯽魚豆腐湯和韭菜炒豆干,已經成為了部落每周最期盼的食物之一。

    而部落里,經部落族人的強烈要求,特意將一間空房間用來當做儲存菽的倉庫,散落在地上的一顆顆小豆子,也由丫丫跟幾個半大的孩子,一顆一顆地撿到罐子中存放起來。

    除了制作豆腐等豆制品,大豆另外一個作用,是釀造醬油。

    部落里現在調味品倒是有一些,什麼野蔥、姜、蒜、韭菜這些,還有鹽,不過對于食物鮮度提升都有限,但是醬油就不一樣了,它可以讓食物的口感提升上一個台階。

    張洪對于怎麼制作醬油並不是太熟悉,但好在他之前看過的一部穿越小說,就提到了大概如何制作醬油。

    將大豆洗淨晾干後,炒熟,然後碾碎,放入食鹽後移到罐子里,密封,保持適合的溫度,再經過幾個月的發酵之後,就能得到原始的醬油了。步驟很簡單,但各種鹽的比例、時間、溫度等等,都需要一個個進行實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用笨辦法一個個來嘗試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部落的房間里,堆滿了不同鹽和黃豆比例的陶罐,最終產出的醬油,需要看是哪個比例最佳,才能大規模地制作醬油。

    在建造圍牆的時候,張洪就帶著熊祀幾個人,根據這個思路來進行實驗,為此,還浪費了幾百斤的黃豆和幾十斤食鹽。浪費的食鹽讓巫痛心疾首,但好在現在部落家大業大,幾百斤黃豆,也不至于傷筋動骨,于是只能由著張洪糟蹋了。

    用來實驗的陶罐,也堆滿了一間屋子,屋子里散發出來的惡臭氣味,也讓人遠遠地避開,而只要是經過此地的族人,沒有一個不掩鼻而逃的。

    張洪做了一個簡單的口罩罩在臉上,空余的時間,經常在這里觀察和比對,並將各種比例記下,防止重復試驗。

    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張洪終于找到了現階段一個最佳比例的配方,通過日曬和發酵,最終得到的醬油很是鮮美。每次炒菜或者煮菜的時候放上一些,讓整個食堂里都飄滿了鮮味。

    而存放黃豆的倉庫,也有人經常去巡查,防止有老鼠或者其他小動物來偷吃、破壞,族中對黃豆的熱情在這個冬天達到了頂峰。

    張洪陸續開發出來的醬油、豆漿、豆腐、豆干等豆制品,讓部落在冬天,能夠吃的更好更豐盛,讓族人們知道了一些植物還能用其他的辦法來做食物,在野外活動的時候便留意起了其他的植物,也為部落找到了更多的食材或原料來源,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唔,真是太好吃了”,巫夾起一塊在室外凍過的豆腐,稍微吹了一下就放到了口中,隨便嚼了兩下就吞到了肚中,“洪,你還有什麼做好吃的辦法,快點把熊火他們教會。”

    張洪也從沸騰的小鍋中撈起一塊切的很薄的羊肉,在灑了鹽和蔥花的碗中稍微一沾,立馬放到口中。

    “好吃的東西多了去,但現在部落里材料有限,能做的東西並不多。”

    外面還在下雪,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場雪了,忙完事情的張洪,與教完讀書寫字的巫,正好在房間里踫到,時間也剛過中午,兩個沒有吃飯的人,便讓熊火他們拿來了一個小鐵鍋,將一些食材按照張洪的要求稍微處理一下,送到房間里來。

    宗廟所在的房間,事實上只有幾個人居住,一個是張洪,另外一個是巫,還有幾個是負責做飯和跟在巫後面學習祭祀的族人。

    其他人正好去幫忙處理麻皮,整個部落的下午,十分安靜,遠處不時地傳來牛的叫聲和“第一代”狼狗的嚎叫,外面在下著雪,整個荒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而在部落宗廟里,就著小火爐,熊巫和張洪兩人便在炕上,吃起了原始版的“火鍋”。

    “你看,就像這個火鍋,我們能吃的東西,現在無非就是羊肉、雞肉,蔬菜也就是豆芽、油菜,”張洪用筷子夾起一些豆芽放到滾燙的湯中。“要是食材更豐富一些,我們可以做更多好吃的。等到開春,我們還能將一些食物給帶到其他部落去。”

    “味道很不錯,其他部落肯定沒有吃過這麼好的東西,沒想到在冬天也能過的這麼舒服。”巫將燙熟的豆芽放在碗里,沾了點鹽,“在前幾年,每當這個季節,別說吃火鍋了,每個族人能有東西吃,不餓肚子,都已經很好了。”

    “放心好了,明年肯定會比今年更好,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要有更多的人口來進行建設,”張洪放下筷子,喝了一口熱水,“好多地方都要人,現在部落看著富足,可是很多地方都在緊繃著,這些族人在這種天氣里也要勞動,雖然條件還行,但要比其他部落累上一些。”

    張洪很是感慨,甚至有些後悔,“要是我不給他們安排這麼多事情,讓他們跟其他部落一樣,冬天就是睡覺和吃飯,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這是什麼話?”熊巫停下筷子,“你所做的事情無論在哪個部落,都是絕對會讓族人們支持的,冬天休息,我們也在休息啊,晚上這麼暖和的房間和厚厚的被子,白天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室外的勞動要做,怎麼就不是休息了?前些年冬天我們部落什麼樣子你不知道麼,凍得瑟瑟發抖,想睡也睡不著,只能跟大家圍成一團,互相取暖。現在這樣的生活,是其他部落想都不敢想的。”

    “現在所做的,我相信只是開始,後面會越來越好的。”巫放下碗,“明年會比今年更好,有這麼多族人在,有這麼多人支持你,願意跟隨你的腳步去前進,你可不能因為看到族人們忙碌,就覺得要放緩步子,族人們都知道,沒有以前的勞作,現在的日子就不可能過得這麼舒服。”

    “是啊,後面會越來越好的。”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66章 豆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66章 豆腐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