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39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39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一)

    遠水救不了近火。

    即便如此,部落里的食物缺口也依舊很大。

    按照50公斤的產量來計算,600來畝的粟田,能收獲3萬公斤的粟米,3萬公斤,看起來很多,按照70的出米率計算,脫完殼只有2萬公斤,按照一半肉食一半粟米來看,一個族人一天消耗掉1公斤粟米和肉食,那部落里300人的規模,2萬公斤的粟米,也只夠吃67天的。

    顯然不能把所有的粟米都給吃了,總要留一部分做種子,而且是非常好的粟米才能做種子。

    今年播種,每畝田就播了1公斤多的種子,經過發芽後間苗,發現種子灑的稍微有點多,應該每畝留種1公斤。

    而明年計劃開墾土地要比今年翻兩番,要達到2000畝,要實現這個目標,任務很是艱巨,但現實的壓力,卻逼著部落只能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張洪現在迫切地渴望著其他部落的人能夠來到,盡快將圍牆給築好,然後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用于開墾荒地。

    秋日開墾荒地,可以將田間的雜草給連根刨起,讓寒冬將藏在土壤里的蟲卵和雜草凍死,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在這些土地上放一把火,蓄養一下土地肥力。這樣來年春耕,就能減輕很多工作量,也能增加一點產量。

    除了開墾荒地,圍牆建成後,還需要讓人帶著各個部落的人回去,跟他們進行交易,換一些食物回來。這些食物就可以用來支付這些“雇佣者”的報酬,也能從交換中與這些部落形成越來越緊密的聯系。

    還有就是要組織幾支“遠征軍”,用來去各個從未去過的地方進行探險,只有這樣,才能擴大自己對周圍的了解,發掘更多可以利用的資源,用來壯大部落。

    在張洪殷切地期盼下,其他部落的人陸陸續續地趕到了部落。

    最先抵達的居然是離的最遠的山部落,帶隊的是一個名叫山風的壯實青年,抵達熊部落後,受到張洪熱情歡迎的他,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族長,我們族長十五天前就讓我們出發了,但路途實在遙遠,很多地方被水和山洪沖垮,只能繞路,幸好先到石部落休整了一下,不然恐怕就到不了熊部落了。”

    對山部落的12名成員,張洪也報以最大的感謝,即便是熊部落提供食物給他們,用于支付勞動報酬,但這一路上的艱辛和危險,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一不小心就會送命,但為了履行對熊部落的承諾,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趕了過來。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參與集會的17個部落全部到齊,共帶來青壯160人,男女差不多21的比例,張洪和巫這幾天將來人全部安置到新蓋好的宿舍中。

    新來的人對熊部落的一切都很好奇,不論是房子還是食物,都讓他們大開眼界,像是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對熊部落任何東西都很好奇。

    由于每個部落都派了一個在部落里有實力有威望的人當隊長,在這些隊長的約束下,還有張洪對他們的警告,原本預料中頻繁發生的矛盾並沒有出現,只有零星地幾起因語言和習慣不同而導致的誤會,經過調解後也都恢復如初。

    這些部落派人過來不是為了跟其他部落起沖突的,而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和陶器、食鹽,張洪預防他們滋事的方法很簡單,哪個部落惹事,就扣除一個月的食鹽,情節嚴重的,還會被遣送回去。

    這讓得到各個部落族長叮囑的小隊長們,更加嚴格地約束他們自己的部眾。這些部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交集,隨著相處時間的增長,他們也逐漸交好了起來,矛盾也都消弭不見了。

    組建“遠征軍”是目前比較重要的事情。

    原本一天的狩獵範圍已經不足以讓部落獲得更多的獵物,在原本熊部落2支狩獵隊伍的基礎上,張洪抽調各族優秀的獵手,成立了6支狩獵小隊,每支小隊由1015人組成,配備了熊部落最先進的武器︰鐵質矛頭的長矛,每個隊員還帶著鐵質或石質的斧頭和短刀等其他工具,用于布置陷阱、開路架橋和在野外宿營。除此之外,每隊還將配備3頭驢子,作為負重和運輸。

    這樣的配置在各個部落看來都是相當豪華了,原始社會,哪個在外面狩獵的獵手沒有野外生存的經驗?更何況還有這麼多的物資保障著,但張洪還是覺得做的不夠多,害怕在出征途中出現什麼意外。

    6支狩獵小隊,每隊隊長都是由熊部落的人擔任,他們對熊部落領先于其他部落的武器、狩獵方式更熟悉,而副隊長則是從各族中選來,熊大、熊二、熊奇、羽落、樹皮、樹杈都得到了獨當一面的機會,躍躍欲試,存著相互比較的心思,想要獵到比其他隊伍要多的獵物。

    張洪安排的狩獵計劃,是將6支隊伍分成2組,一組由熊大、熊奇、樹皮組成,向西北方向探索,另一組則向東北方向探索。每一組的3支隊伍在同一方向上相距12公里,而整體的探索距離控制在5天的路程範圍內,一路上邊打獵邊邊探索,每隊在各自選擇的範圍內自由狩獵,以十天為期,十天以後,無論收獲多少,必須返回部落進行休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算上往返路程,以二十天為一個周期,每支隊伍還將進行內部人員的輪換,比如熊大的隊伍有15人,其中一半的人員,將會在15天後的休整後留在部落參與其他工作,而從部落里其他人抽人補充到這個隊伍里,這樣,既能保證狩獵隊保持穩定的狩獵水平,也能在這種行動中讓族人們都體驗一下遠離部落的生存方式,並且能夠讓各個隊伍的成員輕松一些,每個月還能修養一段時間。

    去掉組建遠征軍的80余人,在剩下的人中,前一個半月,主要負責收集各類材料和物資︰其中30人組成的伐木隊伍,直接開到南邊的森林邊緣,從此地開始砍伐樹木,並挖出樹根,順便將這些地方給犁一遍。

    因為有驢子的幫助,砍伐後的樹根要比人工挖、拽要省力很多,效率也大大提升。每日,能夠砍掉樹木200多棵,挖出樹根50多個。另外有30人分別加入了采鐵礦和煤礦的隊伍,在熊部落原有隊伍的基礎上,鐵礦石和煤礦的產量也在不斷提升。

    另外,從剩下的族人中選了40人,去後山用燒火、澆水的辦法開采石頭,而部落剩下的青壯,則開始按照圍牆的規劃範圍開挖地基。

    整個部落剩下120名不到的族人,多是老人和小孩,還有一些不能動的崗位,比如制陶、做飯、和煉鐵,這些人除提供相關協助外,都被張洪安排到附近進行采集野菜、放養牲口、捕魚殺魚、田間管理等工作上了。

    從所有人到了的第二天開始,整個營地從雞叫起床,吃過早飯後,便一隊隊地從南門出發,奔赴各自的區域。

    開挖地基,張洪是吸取了建造居民區的經驗。

    之前建築房子,挖的地基不算深,只有不到半米,但現在要造厚約一米五,高約四米的圍牆,地基至少要挖1.5米深。

    為了提高這些人的水平,張洪在南岸附近給族人和雇佣的獵手們親自做示範,

    “鐵鍬要這樣使,先用手將鐵鍬尖插到土中,然後用腳踩一下,踩深後雙手握住鍬把,往後壓,這樣土塊就很輕松地被挖出來,然後扭身提胯,把土給甩到坑邊堆起來……”

    這段時間,需要開挖東面、南面、西面的三條地基,總共長度約1300米,地基深度1.5米,寬2米,僅僅靠著人工開挖,可想而知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為此,張洪不僅將最近所鍛打出來的鐵全部用于鐵鍬、鎬的制作,還給每個挖地基的人每人煮兩個雞蛋,主食管飽,為此,部落里的雞蛋暫時不提供給其他人。

    即使如此,每個人每天也只能挖上1米長的地基。

    時間來到6月底,正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白天最高的溫度也達到了28、9度。粟田里的粟已經開始抽穗,按照這樣的生長勢頭,再過一個多月,就能收獲了,這些天,張洪派了族人在田間地頭嚴防野豬、野兔等動物破壞粟桿,同時看田地的濕潤情況,及時用人力挑水澆田。

    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和熱火朝天的掘土作業,現在整個圍牆的地基基坑已經全部挖掘出來,只在幾個供人出入的地方用木排搭成了一條通道,方便族人出行。

    而分散出去狩獵的隊伍,除了有幾人在打獵時受了一點輕傷,其他每支隊伍都收獲頗豐︰西北方向的3支隊伍,一個多月的時間共往部落運回3次獵物,當場被殺掉的制成了肉干,剩下的牲口都被趕回部落。肉干共有800余條,活著的牲口有野豬15頭,山羊56只,野雞野鴨約200多只,另外,還抓到了一群四處找食物的野驢,可惜沒能整個抓住,只抓到了20頭驢子;而東北方向的隊伍,所獲得的獵物更多一些,肉干1000余條,驢子25頭,野豬山羊共100只,因為人手不夠,所抓到的野雞野鴨少一些,只有80余只。

    光是這些充足的獵物就足夠讓熊部落和其他小部落的人感到震撼了,往常,即便是獵物豐富的石部落,石灰他們一個月的時間,總共能打到的獵物也差不多只有熊部落的三分之一,而且捕獵的過程中遠沒有像熊部落這樣輕松。

    石灰連續參與了3次的東北方向的狩獵,他對熊部落的捕獵方法興趣很大。首先是布置陷阱,熊部落會通過挖陷坑、布置網、埋繩索等方法,配合著地形,用鐵質的斧頭或柴刀,把一整塊區域布置成圍獵的場所。

    比如一次性抓到的30頭驢,就是在一處小山坳里,將周圍能夠逃脫的地方全部堵死,只留下一個小口,然後一隊獵手遠遠地將野驢驅趕到埋伏點附近,也不過分刺激驢群,慢慢地縮小包圍圈,防止驢群冒險突圍,僵持了幾天之後,一舉將這群驢全部趕到包圍圈里,然後從容地活捉這些獵物。

    然後是配合,以往在石灰自己的部落里,獵手之間也有相互配合,但大多都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形成的默契,比如族長一個眼神,石灰會理解,去繞到獵物側面,而另外不理解的族人則毫無反應,導致獵物逃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在熊部落,每個隊員都要會掌握一些手語,用于捕獵中的配合,比如手掌立起是保持安靜、停止,手指一個方向,則是朝這個方向前進等等,每個隊員都有一個編號,幸好石灰在熊部落的夜間學習中掌握了一些數字和文字,理解什麼意思,不然,他看到手勢也會迷惑。

    熊部落打獵效率高,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先進工具的使用。比如鐵鍬,用來挖陷坑、構築臨時營地簡直是神器,比石斧石鏟什麼的用起來方便太多。再比如柴刀,用來在灌木叢中開闢出一條道路、砍掉礙事的樹木都特別好使,以往需要繞很遠才能穿過的叢林,有了這些工具,可以很輕松地完成穿行。

    而且經過馴化的驢子,也給狩獵的隊伍很大幫助。平時搜尋獵物,帳篷和工具就全部在驢子身上背著,給獵手們省下很多力氣,而收獲的獵物,被用鹽腌制後也會掛在驢子身上,大大提升了打獵的持續時間。

    另外就是在野外駐扎的各項工具,比如帳篷、木柵欄、睡袋、水壺等,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著實好用。

    每一個方向上的3支隊伍,相互之間的距離都不長,到一個地方打獵的時候,會先選定一處臨時駐地,然後3支隊伍在晚間的時候在這里集中休息,而白天的時候則分散開,在各自的方向上進行搜索和捕獵。

    石灰貪婪地學習著熊部落的各種打獵方法,這些要比他們高效的方法,如果學會後在自己部落施展,那能提升很大的效率,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食物,光是這個,就讓石灰覺得能來熊部落簡直是最正確的一件事情了。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39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39章 熱火朝天的建設(一)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