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媽,過年好啊!”
剛到姥姥家門口,正好遇上了要出門的大舅媽金佳玲。
“天……天明!”
李天明上次來,還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突然來了這麼多人,金佳玲也不由得一愣。
其他人看到金佳玲,也紛紛拜年。
“哦!好,好,這是……都來了啊!”
這時候,听到動靜的張福金等人也都出來了。
大年初三,回娘家的張翠芬等人都還沒走,沒一會兒,院子里就站滿了人。
“大翠,天明,快進屋,快進屋,昨天你們姥姥還念叨呢!”
正房東屋,姥姥也听到了眾人說話的聲音,正扒著窗台,想要坐起來。
“姥姥!”
李天明進了屋,見狀連忙上前。
“天明!”
姥姥抬起干枯的手,摸著李天明的臉,渾濁的雙眼閃著淚光。
“我還以為看不見你們幾個了呢!”
李翠聞言也湊到了跟前,拉著姥姥的手。
“姥姥,您這是說啥呢,我們這不都來了嘛,您看看,一個個都不缺!”
姥姥的目光從每個人的臉上劃過。
“好,好啊!這是……”
“姥姥,這是我對象!”
小蓉忙介紹江新宇。
“姥姥!”
“好,好,我的小蓉也結婚了。”
說著,目光又落在了小蓉懷里的點點身上。
“姥姥,您看,這是您的重外孫女!”
李天明忙將姥姥扶起,天亮和李翠拿過疊好的被子,讓姥姥倚在上面。
“長得像小蓉,真好,真好!”
上了年紀的人,最大的盼望就是看見越來越多的隔輩人。
“這是振華吧,都這麼大了!”
“太姥姥!”
原本病懨懨的姥姥,此刻看到這個多晚輩,精神頭明顯好了不少。
李天明陪著姥姥說了一會兒話,便和兩個舅舅到了堂屋。
“大舅,二舅,姥姥的身子骨?”
張福金嘆了口氣,搖頭道︰“過了年,都85的人了,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張福學也跟著說道︰“天明,你要是……要是不忙,就多住兩天,你姥姥最惦記的就是你們幾個了!”
聞言,李天明神色黯然的點了下頭︰“姥姥的腿……”
“去年讓人扶著還能走兩步,到了年底就不行了,也去縣城的醫院看過,大夫說,歲數大了,恢復起來不容易。”
李天明也知道,80多歲的老人家,斷了的骨頭再想長好,根本沒可能。
“大舅,二舅,我住得遠,你們多費心了!”
“說這個干啥,做兒女應當的!”
張福金的性格確實有點兒自私,但在贍養父母上面,能做的也都做到了。
這時候,得著信的張孟斌和張孟偉也都過來了。
張孟斌這幾年跟著張學振他們干工程,也賺了不少錢,後來在村里蓋了房子,就從老宅這邊搬出去了。
“天明!”
之前因為心里不平衡,張孟斌對李天明還挺有意見的,這幾年在外面干工,見得多了,心胸也開闊不少,總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
靠人不如靠己!
親戚願意幫是情分,不願意幫也是本分。
總想著靠別人,日子永遠也過不起來。
“大表哥!”
“咱哥倆也好幾年沒見了,等會兒可得好好喝幾杯!”
張孟斌的情況,李天明也听張學振說起過,知道他的改變,也覺得欣慰。
畢竟是實在親戚,李天明當然也希望,他的親人們都能過得好。
但這個親人也得值得幫才行。
“你是得和天明多喝幾杯,要是沒有天明幫襯,你能有今天!”
張孟斌的日子過得好,最高興的就要數張福金了,他對李天明這個外甥也是實打實的感激。
“大舅,不提這個了!”
說著話,李天明的三個姨夫也都到了,屋里更加熱鬧了。
盡管時間還早,張福金和張福學還是招呼著準備午飯。
家里女眷多,忙活起來,堂屋都轉不開身了。
眾人又簇擁著李天明、天亮、還有劉明海和江新宇去了廂房說話。
“天明,你姥姥的情況……可能不太好。”
剛才在堂屋,怕老人听見,張福金不方便說,但此刻得和李天明交個底了。
“最近吃得也越來越少,昨天你老姨夫給帶的大蝦,吃了一個就吃不下了!”
“我看還是得早做準備啊!”
“本來以為要是能熬到開春,或許還有轉機,可剛才你也看見了,坐著都費勁。”
兩個舅舅,還有三個姨夫七嘴八舌地說著。
李天明也知道,姥姥這麼大歲數,又傷了腿,整天只能躺在炕上,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無力回天了。
“大舅,該置辦的,都置辦下了?”
“壽材當年是和你姥爺的壽材一起打的,壽衣……你大姨年前就給買好了,一直在大衣櫃里放著呢,別的……也沒啥要預備的了!”
說到這些,張福金的眼里也泛著淚光,趕緊背過身,抹了一把。
“我帶了不少營養品,姥姥要是能吃……就多吃點兒吧!”
張福學點了下頭,平時一直都是二舅母田麗娥在跟前伺候。
“天明!”
听到外面有人在叫自己,李天明忙起身,接著就看到二舅家的大表姐張孟媛進來了,懷里還抱著個……
孩子!
“這是……咋也沒給我送個信兒!”
李天明說著,從張孟媛懷里把孩子接了過去,一個大胖小子,看著虎頭虎腦的招人稀罕。
“天明,要說最應該謝你的就是你姐他們一家了!”
張孟媛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都成了張福學的一塊心病。
要不是李天明在海城給找的大夫看了病,恐怕張孟媛這一輩子都沒機會當媽了。
張孟媛帶著孩子回來,也將剛剛沉悶的氣氛沖淡了一些。
“大過年的,先別說那些了,走一步算一步。”
“對,天明他們幾個都回來了,還帶著外甥媳婦,外甥女婿,咱們都高高興興的!”
時候不長,午飯也準備好了,人口太多,一共開了三桌才坐下。
“天明,你們那邊現在是不是也分田到戶了?”
大姨夫鄭志勇問道。
“田確實分了,不過我們村現在還是一起干,搞的是農業產業化,將土地集中起來,一起耕種。”
“這樣不是和以前一樣了嗎?還是合作社!”
李天明解釋道︰“不一樣,現在我們村從種到收,全都是機械化,原本需要全村人一起耕種的田,現在有個二三十人就夠了,剩下的勞動力,可以進城攬工,也可以在我們村的企業上班。”
“我想起來了,之前報紙上登過,說是要搞集體大農場,全面實現機械化,解放農村的勞動力,原來就是在你們那邊搞的啊!”
鄭志勇說著,心也不禁活了。
有心想要問問具體的細節,可是轉念又一想,要實現農業產業化,首先要購置不少大型的農機設備,這筆錢,他們村根本拿不出來。
別說這麼大的事了,這些年,他一直想模仿李家台子,弄個養殖場,全都是阻力重重的。
“天明,我也想和大哥一樣進城攬工,你看……”
說話的是二舅家的張孟偉。
“行啊!等開春有活了,你就和大哥一起進城!”
張孟偉不像張孟斌心眼兒那麼多,人特別實在,之前李天明就說過,誰要想進城的話,他這邊都能接著,只是張孟偉一直舍不得離開家。
如今這是看到張孟斌蓋了新房,心思也跟著活了。
“大偉,我早就說讓你跟我一起進城干工,你要是能早點兒去,現在房子也置辦起來了!”
張孟斌的語氣透著得意。
李天明接著又看向了鄭志勇等人。
“大姨夫,年後電冰箱廠要招工,家里要是有誰想去的,等出了正月就去海城吧!”
這個事,李天明在來的路上也考慮好了。
都是親人,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雖然每個人都有些小毛病,但仔細想來,卻也無傷大雅,能幫的,他也不介意幫上一把。
電冰箱廠雖然是大集體,但好歹也是份正式工作,親人們的日子過得好了,總會念著他的幾分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