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軍事邏輯里,項羽的撤退毫無道理。畢竟項羽麾下幾乎全是來去如風的精銳騎兵, 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就算高要真的奇跡般地調回了第三兵團,其主力也必然是步兵,能有多少騎兵?
    一支以步兵為主的兵團,難道真的敢出城追擊項羽的幾萬鐵騎?那不是自己找不自在,主動將步兵軟肋送到騎兵的鐵蹄之下嗎? 項羽完全有能力在野戰中利用騎兵優勢回頭痛擊任何追兵。這種未戰先退、避而不戰的作風,也完全不符合項羽那一貫霸道強橫、遇神殺神的性格。 這一切,都太反常了。
    與此同時,在撤退的路上,項羽的心情也絕非平靜。他雖然基于避免更大損失的判斷而做出了撤軍的艱難決定,但內心深處同樣疑慮重重,甚至有些打鼓。 他並非魯莽之輩,深知“兵不厭詐”的道理。因此,在撤軍的同時,他一直不斷地派遣出最精銳的斥候,像一張無形的網灑向大軍四周以及後方,嚴密查探著一切動靜,尤其是陽平關的動向。
    他需要確認,高要的援軍是否真的如他所料那般強大,還是僅僅是一場虛張聲勢的騙局?他的撤退,究竟是及時止損的英明之舉,還是誤判敵情、錯失良機的巨大失誤?這種不確定性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頭。
    斥候帶回的消息則更加微妙自己這邊剛剛撤軍,高要確實親自帶著幾千人馬出了陽平關,但他們並未擺出追擊的陣勢,只是在關外一定距離內謹慎地查看情況,清理戰場,隨後便停止了前進,始終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追擊行動。
    這一幕,讓項羽的眉頭鎖得更緊了。高要的謹慎,反而加深了這場迷霧——他到底是真的底氣不足,故布疑陣嚇退了自己?
    沉重的馬蹄聲和車輪滾動的噪音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支敗退軍隊的沉悶交響。然而,在這看似倉惶的撤退洪流中,項羽端坐在烏騅馬上,臉色卻如同暴風雨前的天空,陰沉得可怕。而且隨著撤軍的路途越遠,實際上這會的項羽心里也是越發的沒底。
    最初階段,他的計劃似乎正在按部就班地上演。一開始還能夠听到斥候不斷回報,在隊伍四周發現了大量南境軍的斥候游騎, 他們像幽靈一樣徘徊在楚軍隊伍的側翼和後方,時不時地冒險靠近,探查著己方的行軍情況、陣型以及士氣狀態。 這種被窺視的感覺,反而讓項羽心中篤定——高要果然在密切關注著自己,追擊的可能性很大。
    但隨著己方的大軍越來越遠離陽平關之後,情況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根據斥候的回報,周圍的南境軍斥候數量開始大量的減少。 那種如影隨形的壓迫感正在迅速消退。
    離開了超過陽平關一百里之後,南境軍的斥候就已經開始十不存一, 偶爾才能遠遠瞥見一兩個影子,很快便消失在地平線上。
    離開了一百五十里之後,斥候更是幾乎完全看不到了。 放眼望去,廣闊的原野上,除了自己這支“狼狽”撤退的大軍,再也感受不到任何來自敵人的注視。
    這一路上,項羽一直在精心防備著兩件事一是陽平關內的高要是否會傾巢而出,率軍追擊;二是那支傳說中的南境軍主力是否會突然從某個意想不到的方向殺出,突襲己方。
    當然了,項羽也不是真的愚蠢到只會一味的撤退,他的真實目的,是想要借著這個機會,反過來坑高要一手! 他的思維已然發生了變化既然高要的“援軍”已經到達,雙方實力對比變得模糊,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簡單多了——在野戰中決一死戰!
    因此,項羽故意做出一副倉促撤軍、甚至有些慌亂的樣子,目的就是為了引誘高來追擊自己。 他洞悉人性,尤其是高要那多疑又不肯吃虧的性格。項羽很清楚,雙方已經沒有了任何合作的可能性,只能夠是宿敵。 而這麼好一個能夠追擊“潰敗”的西楚霸王、讓他損兵折將甚至可能一舉殲滅的機會,高要會不會抓住?所以這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是項羽這個所謂的“莽夫”在計策上的一種進化與變化。
    所以,楚軍看似是在潰散式地撤軍,隊伍顯得十分凌亂, 沿途甚至“無意”中留下了不少的物資,比如一些破損的營帳、散落的糧袋,甚至一些看似笨重、來不及帶走的行軍鍋灶和輜重車輛, 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給高要造成一種楚軍士氣崩潰、只顧逃命的致命誤導。
    而在這看似凌亂的行軍隊伍內部,實際上卻一直都在項羽的嚴密掌握之中。 各支精銳騎兵部隊看似分散,實則保持著能夠隨時相互策應、瞬間完成集結反擊的陣型。一旦高要真的貪功冒進,率軍追入項羽預設的戰場,必然會受到楚軍蓄謀已久的、雷霆萬鈞般的致命反擊! 這也是項羽在主動的、以一種看似被動的方式,尋找機會跟高要來一場硬踫硬的決戰,以期一舉扭轉戰局。
    但足足撤出了一百五十里的位置,伴隨著南境軍斥候的徹底消失,項羽的心態徹底沉下去了。 最後一絲期望也化為了泡影。曠野寂靜,只有風聲和己軍隊列的嘈雜聲,預想中的追兵始終沒有出現。
    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項羽就算是再傻也該想明白了 距離已經拉得太遠,高要就算此刻才想起追擊,也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根本不可能追上了。這也就說明了兩點問題
    要麼,是高要真的來了援軍,但兵力或許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雄厚,其首要目標是確保陽平關萬無一失,因此選擇了穩守關隘,放棄了追擊自己這種帶有風險的可能性。 若是這種情況,雖然計劃落空,但至少證明他的撤退是基于現實的威脅,項羽還勉強可以接受。
    要麼……就是自己從頭到尾都被高要欺騙了!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龐大援軍,或者援軍數量極少,那一切浩大的聲勢、嚴密的斥候網,都只是一出精心策劃的空城計!自己完全是被高要虛張聲勢地嚇唬住了,從而主動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優勢,甚至可能錯失了攻破陽平關的絕佳戰機!
    喜歡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