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門沉重地合攏,隔絕了那悲憤的呼喊。殿內,短暫的死寂後,立刻又恢復了那種刻意營造的熱烈氣氛。群臣們紛紛上前,重新堆起諂媚的笑容,用更華麗的詞藻恭賀著吳參的“英明神武”和“天佑之功”。那些少數能看出其中凶險的人,則深深地低下了頭,將所有的擔憂和恐懼埋進陰影里,噤若寒蟬。
吳參深吸一口氣,努力將周安那番話帶來的寒意驅散。他環視著這些“忠誠”的臣子,心中稍定。關押周安而不殺,並非他有多少惜才之心或念及舊情——周安本也不是他心腹。這純粹是一種上位者權衡後的姿態一來,周安畢竟是“自己”提拔上來的人,剛立了點功就殺,顯得自己太過刻薄寡恩;二來,此人似乎有點小聰明,留著或許還有用;三來,也是最關鍵的,此刻殺他,反而顯得自己心虛,被他說中了心事。
關起來,既懲罰了他的“不敬”,又暫時堵住了他的嘴,更顯得自己“寬宏大量”。至于周安的死活……吳參嘴角掠過一絲冷酷,那就要看這枚棋子的價值,以及他自己的心情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享受這場“勝利”,抓緊時間,利用公子高這張牌,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至于那潛在的滔天巨浪?他選擇性地忽略了。
南郡邊界,高要龐大的“遷都”隊伍戛然而止。旌旗在略帶肅殺的風中獵獵作響,車輪的喧囂被一種緊繃的寂靜取代。高要的命令清晰而冷酷老弱婦孺及非戰斗人員,依原定路線,繼續向咸陽緩慢進發。而他自己,連同麾下最核心的文武重臣、最精銳的禁衛親軍,則如磐石般牢牢釘在了南郡附近,就地扎下連綿的營盤。空氣中彌漫著山雨欲來的凝重。
中軍大帳內,氣氛壓抑得幾乎令人窒息。巨大的牛皮地圖懸掛中央,其上代表南郡的標記被朱砂狠狠圈住。文武官員分列兩側,甲冑鮮明者肅立如林,文官袍服者垂首屏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座上的高要身上,等待著他定下這場風暴的基調。
高要的目光緩緩掃過帳下眾人,那眼神深不見底,仿佛蘊藏著即將噴發的火山。他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字字砸在眾人心頭
“此番變故,非比尋常。公子高身陷囹圄,吳參小兒猖狂至此,辱我太甚!此仇不報,何以立威?何以安天下人心?”他頓了一頓,眼中寒光乍現,擲地有聲,“孤意已決,親率大軍,踏平南郡!不將吳參挫骨揚灰,誓不班師!”
“王上三思!”
幾乎在高要話音落下的瞬間,丞相蕭何便已出列,眉頭緊鎖,語速急促卻保持著恭敬。他深知高要如今的身份——公子高一旦“蒙難”,高要便是無可爭議的新秦王!身份之尊貴,已非昔日的丞相可比。
如今高要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軍力、道義皆佔盡優勢。讓一位即將登臨大位的君王親自披掛上陣,深入險地,在蕭何看來,不僅是冒險,更是不必要的輕率。
“王上,掃蕩南郡宵小,遣一員上將,統精兵數萬,足矣!王上身系社稷安危,萬金之軀,豈可輕涉鋒鏑?此非王者之道,亦非萬全之策啊!”
蕭何的諫言,代表了帳中大部分文官甚至部分武將的心聲。讓王上親征,萬一有個閃失,這剛剛凝聚起來的勢力,頃刻間便會分崩離析。
高要卻微微抬手,止住了蕭何後面的話。他嘴角甚至勾起一絲難以察覺的弧度,那並非笑容,而是洞悉一切的冷冽。
“蕭相國所言,孤豈能不知?”高要的聲音沉穩,帶著一種掌控全局的自信,“然,此事非同小可。公子高之事,關乎大秦法統,關乎孤的聲望!吳參辱我,殺我‘秦王’,此乃不共戴天之仇!若只是遣將征討,勝了,是將軍之功;敗了,是孤用人不明。更要緊的是……”
他的目光陡然銳利,如同實質般刺向地圖上的南郡標記“此事,必須做得天衣無縫,讓天下人挑不出半點錯處!讓所有人都看到,孤為公子高復仇之心,何等切齒,何等雷霆!唯有孤親自提兵,親臨戰陣,斬下吳參首級,以他的血祭奠公子高之‘靈’,方能彰顯孤的‘大義’與‘悲痛’!方能堵住悠悠眾口,讓那些潛在的、心懷叵測的‘大秦舊臣’們,無話可說!”
高要的算盤打得極深。公子高之死,本就是他精心策劃的借刀殺人之局。如今,他不僅要借吳參的刀,更要親自扮演為“故主”復仇的悲情英雄,將這出戲唱到高潮,唱得感天動地。親征,是他為自己即將到來的王冠,親手戴上最後一道也是最耀眼的光環——忠義無雙、為君復仇的“仁主”光環!
“可是王上!”一個更加憂慮的聲音響起,是李斯。他趨前一步,臉上寫滿了急迫,“王上親征南郡,固然大義昭彰。然則,咸陽新都,根基未穩!若消息傳出,王上主力滯留南境,那西楚霸王項羽,豈會坐失良機?楚軍鐵騎剽悍,若趁虛而入,精銳盡出,直撲咸陽!咸陽以北,千里平川,幾無險可守!縱有留守南境軍修繕城防,構築甕城,亦只能固守一時,被動挨打,難有主動出擊之力!屆時,咸陽危在旦夕,王上即便掃平南郡,根基動搖,亦是得不償失啊!請王上務必三思!”
李斯的話,如同冷水潑入滾油,瞬間在帳中激起一片低沉的議論和倒吸冷氣之聲。武將們下意識地握緊了劍柄,文官們則面露憂色,頻頻點頭。是啊,項羽,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他的虎視眈眈,遠比南郡的吳參更具威脅。遷都咸陽,是為了名義也是為了之後征戰天下更方便,同時在關外積蓄力量。若因南郡之事,讓咸陽暴露在楚軍的兵鋒之下,後果不堪設想!
帳內的氣氛,因李斯一席話,變得更加凝重。文武官員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高要,等待著他的最終裁決。是堅持親征,以雷霆手段掃清南郡,為自己正名加冕?還是采納李斯之諫,以咸陽大局為重,另遣良將?
喜歡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