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

第323章 來人居然是張良!找的你好苦啊!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穿越末日來見你 本章︰第323章 來人居然是張良!找的你好苦啊!

    高要靜靜地凝視著面前的這個男人,眼中流露出好奇與審視的光芒。他心里暗自琢磨著如何判斷古人的真實年齡,畢竟在古代社會,可不像現代這般容易通過外貌來準確推測一個人的歲數。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句古話雖尚未在大秦廣泛流傳,但它所蘊含的孝道觀念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因如此,古人們通常不會隨意剪去頭發或剔除胡須,而是選擇精心地梳理和保養它們。

    回想起初次見到蕭何、曹參等人時,高要就曾鬧過這樣的笑話。當時,由于他們都留著長長的頭發和濃密的胡須,高要竟誤以為他們已年逾四十。然而經過一番了解後,他驚訝地發現這些人實際上還不到三十歲呢!

    此刻,站在高要面前的這個男子讓他感到十分陌生。高要對自己的記憶力一向充滿信心,即便是來到大秦之後,那些與之打過交道的人大都能在他腦海里留下些許印象。但對于眼前這個人,任憑他如何努力回想,卻始終找不到一絲一毫有關的記憶,

    “見過大將軍!”只見男子正穩步向前行來。待其走到距高要不過數步之遙時,方才停下腳步,然後躬身抱拳,對著高要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

    高要見狀,原本平靜無波的面容之上,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他那雙銳利如鷹隼般的眼眸,緊緊地盯著眼前這個陌生的男子,沉聲問道︰“你是何人?”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不怒自威之勢。

    那男子听到高要發問,臉上絲毫沒有露出半點怯意,反而微微一笑,從容答道︰“大將軍尋訪我已久,如今當面,怎會不識得在下呢?”

    高要聞言,先是微微一愣,隨即便陷入了沉思之中。他這些年來南征北戰,所尋之人可謂數不勝數。且不說這秦末本就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與漢末、隋末相比也毫不遜色。只不過由于諸多原因,比如史料記載過少以及大量資料的遺失等,使得人們對于秦末時期的了解相對較少,從而給人一種不如漢末和隋末那般精彩紛呈的錯覺。

    但實際上,當時活躍于歷史舞台上的那些人物,無一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個個都有著非凡的才能和氣魄。

    各路諸侯之中,絕大多數皆源自于昔日六國之貴族,其中不乏王族血脈者。他們高舉義旗,可謂名正言順、師出有名。漢末時期,諸侯們皆在“漢”字這面大旗之下展開激烈角逐,但無論如何也難以繞過世家大族所給予的支持。畢竟,誰能贏得更多世家大族的鼎力相助,誰便擁有更為雄厚的資本去逐鹿天下、稱霸中原。

    唐末之際,情況又有所變化。當時所謂的反抗暴隋之舉,實質上乃是世家大族已然發展至鼎盛階段,並開始對皇權加以操縱所致。隋煬帝本欲削弱世家大族之勢力,豈料此舉竟引發滔天巨禍。這場動亂,歸根結底不過是世家大族自編自導的一場權力大洗牌罷了。最終,漁翁得利者乃李唐家族,而在其身後默默支撐的,則是聲名赫赫的太原王氏。

    反觀秦末之時,雖亦存在眾多貴族,且數量不在少數,但此等貴族與世家大族相較而言,實則相去甚遠。彼時各方勢力相互攻伐,真刀實槍地浴血奮戰,其所消滅之物,從某種程度上講已不再僅僅局限于諸侯本身,而是一個個完整的國家,

    這便是高要為何始終不遺余力地探尋著秦末那些赫赫有名之人的緣由所在,他竭盡全力想要挖掘到更多的人才,但凡有可能挖到的,便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而此刻站在他面前的這名男子,竟然口出狂言稱自己就是高要一直在苦苦尋覓的那個人物。

    然高要所追尋的目標可不在少數,自從于南境成功穩住陣腳後,他所招攬而來的人才雖說已有一部分,但其中的大多數皆屬于默默無聞之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高要在秦末時期的威望實在過低,難以吸引到真正聲名遠揚的豪杰之士前來投靠。像眼前這位男子這般主動找上門來並表示願意歸順的情況,對于高要而言尚屬首次遭遇,心中自然而然地涌起了幾分好奇之意。

    只見高要拱手作揖,面露謙遜之色道︰“敢問先生尊姓大名?高某求才若渴已久,只是一直無緣與先生相見,萬望先生勿怪。”

    此時此刻,高要已然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禮數有加,不僅親自出門相迎,而且並未對來人加以斥責。不過,這其實已差不多到達高要所能容忍的極限了。倘若眼前的這個男人純粹是在裝神弄鬼、故弄玄虛的話,那麼高要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定會毫不猶豫地下令讓手下之人將其當場處決,以絕後患。

    “張良拜見大將軍!”此時,那男子恭恭敬敬地朝著高要深施一禮,並清晰地報出了自己的姓名。听聞此言,高要如遭雷擊般瞬間呆住,他瞪大眼楮,滿臉難以置信地緊緊盯著眼前的張良。

    高要心中暗自思忖︰這怎麼可能?張良竟然在此刻出現在我面前!要知道,從最初開始,他就一直在竭盡全力地尋覓著張良的蹤跡。而且,對于尋找張良這件事,其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對韓信的搜尋。盡管歷經千辛萬苦,始終未能如願以償。萬萬沒想到啊,就在此刻大軍壓境、兵臨城下之際,這位傳說中的人物——張良,竟主動現身于自己跟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良那可是赫赫有名的漢初三杰之一,更是常常被贊譽為漢初三杰之首。自古以來,他便備受後世無數謀士的敬仰與推崇,被尊稱為“謀聖”。即便是在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後的歲月里,每當人們評判謀士之能時,所參照的巔峰標準,大體上也就是與張良相若罷了。如此種種,足以證明張良的謀略才華確實非同凡響,其影響力亦是極為深遠廣大。

    秦始皇在位鼎盛時期。就在這樣一個看似固若金湯的局勢下,有一人竟敢密謀行刺這位威震天下的帝王,此人便是張良。這一壯舉充分彰顯出他那超乎常人的膽識和謀略。

    在原本的歷史長河里,張良毅然決然地投身于反抗暴秦的洪流之中,並選擇輔佐劉邦西進。一路上他們歷經無數艱難險阻,但憑借著張良的智慧與勇氣,最終還是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

    先是在曲遇之戰中,張良妙計頻出,使得劉邦大軍一舉擊潰楊熊所率領的秦軍。隨後,當面對南陽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時,又是張良獻上奇策,幫助劉邦成功攻克此地。緊接著,在攻打幂關之時,張良再次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軍隊大破敵軍防線,從而為劉邦率先進入關中、滅亡秦朝鋪平了道路。

    當秦王子嬰出城投降後,劉邦滿心歡喜,自以為已經成為了這場戰爭的最終勝者。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他,竟然打算留在奢華無比的阿房宮中盡情享樂,從此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盡管樊噲等一眾將領苦苦相勸,但劉邦卻不為所動。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張良挺身而出。他深知此時絕不是貪圖安逸的時候,于是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出發,向劉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詳細分析當前形勢,指出若貪戀秦宮的財寶和美女,必將失去民心,而且會給項羽留下可乘之機。相反,如果能夠及時封存府庫、率軍返回霸上,不僅可以贏得百姓的擁護,更能在未來與項羽的爭奪中搶佔先機。

    經過張良苦口婆心的勸諫,劉邦終于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險些犯下大錯。于是他听從了張良的建議,果斷放棄了在阿房宮內享受榮華富貴的想法,下令封存府庫、還軍霸上。正是由于張良的這一番高瞻遠矚的勸告,才讓劉邦得以在風雲變幻的亂世中保持清醒,為日後與項羽逐鹿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鴻門宴上,局勢可謂千鈞一發。就在這生死攸關之際,足智多謀且忠心耿耿的張良挺身而出,全然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決然地展開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行動。

    他深知項伯乃是項羽的叔父,與其交情深厚,于是趕忙私下請求這位老友能在項羽跟前多多為沛公劉邦美言幾句,盡量化解雙方之間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與此同時,張良更是親自陪同劉邦前往那充滿凶險的楚營,向項羽當面表示友好和臣服之意。

    也正是由于張良這番巧妙周旋和不遺余力的努力,劉邦最終得以成功避開這場幾乎注定要降臨的滅頂之災。隨後,他們施展出一條妙計——火燒棧道,以此來迷惑項羽,讓其誤以為劉邦已無東進之心,從而放松了對劉邦軍隊的戒備。

    而項羽呢?對于劉邦率先入關一事一直心懷不滿,耿耿于懷。所以,當分封十八路諸侯之時,他便故意將劉邦封為漢王,並把其封地定在了偏遠荒涼的巴蜀地區。要知道,那時的巴蜀可是秦朝專門用來流放罪犯的地方啊!面對如此不公的分封待遇,劉邦自然是怒不可遏,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甚至一度想要不顧一切地與項羽決一死戰,拼個魚死網破。

    喜歡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請大家收藏︰()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方便以後閱讀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第323章 來人居然是張良!找的你好苦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第323章 來人居然是張良!找的你好苦啊!並對神話大秦︰我高要,絕不太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