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

第136章 呂氏春秋一字千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孫秦說秦 本章︰第136章 呂氏春秋一字千金

    如今鄭國主持修的水渠是疲秦之策,傳的沸沸揚揚,關中人震怒不已,導致水渠進度緩慢,將近停工!

    文信侯府,愁雲慘淡,自從呂不韋辭相以後,地位一落千丈,縣官不如縣管,更何況下野的?以前門口車水馬龍,如今門可羅雀!

    如此大的落差,呂不韋怎麼可能受得了,再說他舉薦的門客,如果不另投他人,早晚被排擠出官場,這誰也沒辦法,除非呂不韋能重新獲得秦王賞識,再度為相邦!

    呂不韋喝著茶水,听著李斯說著水渠之事!

    李斯滿臉憂慮道,文信侯,這水渠馬上就要修好了,如今突然爆發鄭國是韓國間諜,是疲秦之策,如今秦人憤怒不已,都已經快停工了?

    要說李斯也是倒霉,本想著灌溉用的水渠一旦修好,大秦來年豐收,他的官路絕對青雲直上,本就得到呂不韋的賞識,又有修渠之功,再獲得秦王賞識,正是一展抱負的大好時機!

    結果呢,眼瞅水渠快修好了,呂不韋下野了,更倒霉的是流言,鄭國是韓國間諜,水渠是疲秦之策,這倒霉催的!

    範增眉頭緊皺,如今形勢對呂不韋相當不利,呂不韋又不肯向秦王低頭!

    這水渠是先王遺願,但最重要的是,鄭國是呂不韋舉薦的,鄭國是韓國間諜,那呂不韋是什麼?有眼無珠?也是間諜?

    這特麼的,矛頭直指呂不韋,這是要呂不韋的命啊?

    是誰在幕後推動此事?用腳後跟想,也是呂不韋的政敵,還有羋氏!

    如今左右丞相是昌平侯和昌文侯,羋氏怎麼可能放過呂不韋?

    特別是羋氏,呂不韋先奪陽泉路的相邦,又是逼死成蛟的從犯,羋氏誓殺呂不韋!

    呂不韋當了十二年的相邦,在大秦敵人多如牛毛!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孫莫愁不在咸陽,在訓練水師,要是他回來再針對呂不韋,呂不韋不死也得脫層皮!

    砰的一聲,呂不韋把手中瓷器摔碎,大怒道,混蛋,我都辭相了,這幫人還不肯放過我,非讓我死全族才甘心?

    呂不韋站起來,來回走動,權利權利,就是因為我失去權利,阿貓阿狗都敢來欺負我?

    李斯這時不敢吭聲了,心里直嘆氣,我怎麼這麼倒霉啊,要是呂不韋背上間諜的名聲,他李斯仕途也毀了,能灰溜溜的返回老家上蔡都是奢望,弄不好要死全家的啊?

    李斯道,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輿論,將秦人的視線視線引到別處去,只要水渠修好,灌溉方便,來年必定大豐收,倒時所謂的疲秦之策,不攻自破!

    呂不韋聞言大喜,一拍手道,確實如此,問題是如何引導秦人視線?

    範增扶須胡須沉吟片刻,我有一策,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呂不韋坐了下來,先生,細細道來!

    範增嘆口氣道,必策後患無窮啊!

    呂不韋道,刀都架脖子上了,還在乎後患,先過這一關吧?

    範增喝口茶道,明公,如今三千門客編纂的巨作已經完成,我的意思是不如懸掛在城牆上,讓諸子百家之人,觀看,能改一字者,賞千金,自古財帛動人心,這和商君,轅門立木有異曲同工之妙!

    呂不韋聞言大喜,妙啊,妙啊,賞千金,轉移輿論,順便收獲一波聲望,真妙計也!

    李斯眉頭緊皺,此策雖好,但有逼宮之嫌,必遭大王厭惡!

    範增接著說道,但是,明公和門客所著,這本巨作,是秦滅六國後的治國思想,里面包含諸子百家思想,本應該先呈與大王御覽,可如果懸與城門,有逼宮之嫌,恐被大王厭惡!

    呂不韋聞言大怒,要不是我呂不韋,先王如何返秦,最後登上秦王位?

    要不是我呂不韋把歌姬送給先王,嬴政怎麼可能為秦王?

    要不是我呂不韋運作他們母子返秦,他們還在邯鄲受盡欺辱,早就死了!

    要不是我呂不韋一直保護他,他十三歲登基,能活到親政?

    如今親政成功了,一腳把老夫踹到一邊!

    呂不韋越說越怒,憤恨不已,老夫當了十二年的相邦,挖水渠,儲備軍備,廣招門客,學習秦法,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回報先王的知遇之恩?

    那魏國為何能稱霸天下,還不是修了鴻溝,糧食充足,沒糧,爭什麼天下?

    水渠有多重要,農人會不知?官員會不知?大王會不知?

    無非就是借鄭國疲秦之策,收拾我呂不韋,我都辭去相邦位了,還不肯放過我?

    大王不仁,別怪我不義!

    明天在城門口,懸掛出來,讓諸子百家看看,讓他們改,一字千金!

    先過了這一關再說,水渠一旦修好,明年大豐收,誰對誰錯,一看便知,到時候整個關中農人都受我呂不韋的恩惠,我要復出,指日可待?

    呂不韋直接拍板!

    李斯離開文信侯府,心中憂慮不已,呂不韋太自大了,把一切都安在自己身上,挾恩圖報,大王豈是誰都能要挾的?

    再說恩惠,你哪有孫逸給予秦人的恩惠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斯憂心忡忡返回自己院子,患得患失,此事一出,秦王大怒,呂不韋想復出更是難上加難,範增說的沒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後患無窮啊!

    李斯知道,只要呂不韋上書認錯,自請削減食邑,大王就會幫他擺平,可問題是呂不韋不願意低頭!

    李斯揉了揉腦袋,有些煩悶,這大王拜你為尚父,你不能真把秦王當兒子吧?

    你看那孫莫愁,他還是太後繼子,大王長兄呢?你看他當真了嗎?還不是一直以臣子自居,至于私下里,誰在意?公事上只有大王和臣子!

    李斯嘆口氣道,看來要另謀他路了,至于灰溜溜的返回上蔡老家,他李斯可丟不起那人!

    翌日,咸陽城門上,貼著巨大的布帛,上書,呂氏春秋,布帛上全是文字,布帛下方,呂不韋的門客,大聲喊道,文信侯說了,只要能改一字,或者削減一字,賞千金!

    嘩,眾人大嘩,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一群自詡學富五車的人念著布帛上的字,皺著眉頭沉思!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咸陽大批學富五車的人前來觀看,希望能改一字,多好的刷聲望的機會,一旦改一字,還不一飛沖天,進入大王視野,一展抱負?

    城門下人山人海,議論紛紛!

    一字千金”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這個成語的典故與戰國末期的大商人呂不韋有關。呂不韋為了樹立自己的聲望,組織門客撰寫了一部名為《呂氏春秋》的巨著。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將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布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字,賞黃金千兩。”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敢嘗試改動一個字,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話便流傳至今!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相邦呂不韋的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學說”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一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諸子百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呂氏春秋》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

    小編這里說一下,這個呂氏春秋不是雜學,他是治國思想!要不然大漢也不會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百家思想就是治國思想!

    半部論語治天下,簡直就是扯淡,論語都治不了天下!

    論語是當官的敲門磚罷了,修德跟治國有關系麼?有個毛關系?

    自古王侯將相有哪個是道德高尚的?一個都沒有!

    秦王宮,砰的一聲,嬴政將案牘上的奏疏,如今全換成紙張,輕便好用,鎮紙,筆筒,硯台,茶具,掃落在地!

    嬴政拍著案牘大怒道,他呂不韋要干嘛,要逼宮麼?還一字千金,他以為他是商君?

    還包含諸子百家思想,他以為他是誰?他要干嘛,是不是在逼宮,對寡人同意他辭相,心懷怨恨?

    明將軍拜倒在地惶恐道,臣不知!

    嬴政大罵道,廢物,全是廢物,寡人要你們何用,就呂不韋犯的錯,寡人都能殺他全族,不思回報君恩,還一直要挾寡人!

    把寡人的仁慈當成懦弱,真欺寡人刀不利乎?

    大殿里靜悄悄的,只有嬴政的喘氣聲。

    嬴政喝口茶,把冠軍侯召來,說完嬴政刷刷的寫下命令,加蓋秦王印!

    還有,派人把呂不韋所謂的呂氏春秋,抄錄過來!

    明將軍接過詔令道,尊王令!

    退出大殿,明將軍長舒一口氣,這真特娘的晦氣,他呂不韋想干的事誰能攔著,簡直是無妄之災!

    明將軍招了招手,一個侍衛趕緊跑來,接過詔令,明將軍道,去詔冠軍侯!

    喏,侍衛拿著王令,趕緊出去!

    明將軍暗道,要不是大王攔著,孫逸早就收拾呂不韋,孫逸有這個能耐,明將軍對此深信不疑,對于孫逸所作所為,一直有人關注,這個人就是明將軍!

    明將軍暗自惱怒,這呂不韋怎麼如此混蛋,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大王,這不是作死麼?

    孫逸看著氣喘吁吁的羽林衛,接過詔令道,先喝口茶!

    謝冠軍侯,羽林衛道!

    孫逸坐了下來,打開詔令一看,速歸!

    孫逸趕緊站起來問道,咸陽發生何事?

    羽林衛趕緊回道,文信侯在城門口懸掛呂氏春秋布帛,說,誰能改一字,減一字,賞千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砰的一聲,孫逸一腳將案牘踹斷!

    孫逸大怒道,老匹夫,欺人大甚,來人備馬,返回咸陽!

    喏,侍衛大聲應諾!

    冠軍侯,水師提督,大秦第一勇士,錦衣親軍的旗幟迎風飄揚,咸陽城,孫逸一拉韁繩!

    看著聚集的人群,人聲鼎沸,在討論呂氏春秋,孫逸眼中寒光四溢,冷聲道,多派幾人抄錄,本侯要看,少一個字,仔細你們的皮!

    喏,數十個錦衣衛听令,拿著筆墨紙張,驅趕人群,走到城門下方,四周之人敢怒不敢言,因為身穿白色飛魚服的,腰挎繡春刀的,只有冠軍侯孫逸的侍衛!

    秦王宮,武安殿,孫逸直接拜道,見過大王!

    嬴政道,免禮,咸陽城的事都知道了吧?

    孫逸起身坐下,拱手道,臣都知道了,請大王下詔,臣去殺了那老賊!

    嬴政聞言一愣,你怎麼就知道打打殺殺?

    孫逸道,殺了一了百了,省得看見心煩,再說那老賊,臣早想殺他了!

    再說有時候不一定非要解決問題,解決制造問題的人,也不失為一種手段!

    嬴政扶著額頭,寡人真後悔讓你回來!

    明將軍翻了翻白眼,這貨解決問題都這麼粗暴麼,有問題殺了便是?

    話說解決制造問題的人,還真特娘的有道理!

    嬴政有些惱怒道,寡人是大秦的王,不是將軍,遇到問題就行軍法,治政,不是打打殺殺,哪有這麼容易?

    孫逸道,那老匹夫給臉不要臉,難道要大王給他認錯,他也配?要我說,一刀宰了得了,殺雞儆猴!

    嬴政滿臉黑線,不悅道,寡人讓你回來是給我出主意的,要殺人,一紙詔令就行,還把你召來?

    孫逸攤攤手道,臣又不是神仙,哪知道如何辦,再說商君之法,也沒有說不讓發布學說這一項?

    他文信侯發學說合理合法,大秦又不以因言殺人!

    一字千金和商君的轅門立木,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能如何,總不能驅趕制止吧?

    他呂不韋想干啥,大王一清二楚!

    嬴政道,那你回來干啥?

    孫逸一听怒了,大王都下詔令了,我不回來就是公然違抗大王詔令,臣有幾顆腦袋?

    明將軍想出去,這兄弟倆要吵起來了,他在這,純屬多余,還很危險!

    嬴政一拍案牘道,寡人不管,你不是號稱有八百個心眼,主意多麼,給寡人出出主意!

    孫逸抹了把臉,臉色一黑,這臣有什麼辦法,他呂不韋要轉移輿論,一字千金,自古財帛動人心,臣有什麼辦法,再說,這也是大王的鍋,大王要借鄭國疲秦之策,敲打文信侯,他反擊,臣能怎麼辦,他文信侯又不是泥捏的,大王也忒看得起臣了?

    眼瞅倆人吵吵的越演愈烈,明將軍有些後悔,不該待在這里!

    明將軍輕聲道,我去傳膳?

    閉嘴,嬴政和孫逸同時大喝道!

    明將軍耷拉著腦袋,真特娘的晦氣!

    孫逸用手指頭敲了敲案牘,思考一會兒道,這文信侯肯定被逼急了,要不然不會行此下策,逼宮,簡直是自尋死路!

    鄭國是韓國派來的間諜,目的是為了疲秦,而水渠又是呂不韋主持的,鄭國還是呂不韋舉薦的,鄭國是間諜,那呂不韋脫不了干系,一旦坐實鄭國是間諜,呂不韋脫不了干系!

    那麼流言必是呂不韋的政敵,散布的,目的就是置呂不韋于死地,呂不韋的政敵排第一的就是羋氏。

    明將軍咋舌道,這事也就孫逸敢說。

    再說呂不韋當了十二年的相邦,敵人遍地走。

    俗話說,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呂不韋這棵大樹快倒了!

    孫逸心中暗道,此策是致呂不韋于死地,呂不韋反擊,也純屬正常,問題是這事明擺著大王要借此事敲打他,畢竟呂不韋的食邑太多,引起太多人的不滿。

    嬴政想讓呂不韋上書向他認錯,嬴政借機削減呂不韋的食邑,這事就算揭過去了,以後誰在針對呂不韋,就是針對秦王!

    可惜呂不韋不識趣,對于嬴政拋出的橄欖枝,理都不理,嬴政想護呂不韋都護不了,他是大秦的王,又不是賤骨頭,熱臉貼冷屁股!

    孫逸攤了攤手道,臣也沒辦法,這老匹夫作死,臣不助他一臂之力,都是他祖上積德,想讓臣保他,臣做不到!

    嬴政指著孫逸道,你,睚眥必報,小肚雞腸!

    孫逸聳聳肩,臣就這樣,呂不韋對于臣來說,是敵非友!

    嬴政拍著案牘道,你知不知道,文信侯對兩代秦王有大恩,寡人必須保他!

    孫逸道,關臣何事,他挾恩圖報,臣又攔不住,再說,他文信侯,對臣一點恩惠也沒有!

    反之,臣有發財的路子都賣給他一成股份,他是怎麼對臣的,恨不得臣死,他一五十歲的老頭,臣對他有什麼威脅,不過是臣擋著他的子嗣和門客的路罷了!

    嬴政聞言沉默了,孫逸就是不待見呂不韋,所有賺錢的東西,他都賣與呂不韋一成,為了誰?還不是為了秦王政,要不然,孫逸是那熱臉貼冷屁股的主兒?

    早就掀桌子了,孫逸可是脾氣暴躁的很!

    孫逸轉頭看向明將軍道,我餓了,要吃一只羊!

    明將軍臉色一黑,對孫逸怒目而視,大怒道,我再怎麼說也是嬴氏宗親,不是你的下人!

    孫逸也不搭理,喝口茶水道,大王,我餓了!

    嬴政擺擺手道,明將軍,去傳膳吧!

    喏,明將軍耷拉著臉,退出大殿!

    心中怒道,孫逸此子簡直不是個東西,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真把他當下人使!

    喜歡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請大家收藏︰()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方便以後閱讀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第136章 呂氏春秋一字千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第136章 呂氏春秋一字千金並對大秦帝國之一人之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