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趙林助孫權探查奸細之時,曾暗中調查江東百官,其中便有潘璋。
因而得知他擔任縣長之職時,明面上常率眾抓賊捕盜,暗中卻是與盜賊有些說不清的關聯。
趙林得知後,便心想以潘璋這般貪財作惡之人,恐怕不等身居高位,便要犯了眾怒,被孫權斬殺示眾。
誰知,不過短短一年,潘璋已從區區一縣長,升為偏將軍。
原歷史中,二伯敗走麥城,被潘璋擒獲,最終寧死不屈,英勇就義,青龍偃月刀亦被潘璋奪去。
這一世自己卻未雨綢繆,先是略微影響了關羽的性格,又助劉備順利取了西川。
而今荊州所轄三郡之地,有諸葛亮統籌全局,關羽鎮守襄樊,自己再留在江陵多加防範,應當是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正沉思之際,身側陳安忽縱馬上前,言道︰“主公,曹軍出城了,正與潘將軍廝殺。”
趙林聞言,瞬間驚醒,急抬頭去看,卻見浚遒南門外,約莫有兩千余曹軍正與潘璋部對峙,兩軍陣前,潘璋手持大刀與曹軍江陵捉對廝殺。
趙林見狀,問曰︰“何人與潘璋對陣?”
陳安曰︰“那人打著張字旗號,不知是何人。”
趙林聞言,便點起五百人馬上前觀戰,命一校尉領余下兩千五百人原地待命。
及趙林率眾上前,潘璋已與張姓守將戰了二十余合,仍舊不分勝負。
策馬來到陣前,趙林凝目視之,卻見那曹軍戰將有些面熟,待細思之時,又記不起何時見過此人。
正打量間,那人忽虛晃一招,逼退潘璋,旋即策馬小跳,退出戰圈。
潘璋正欲上前再斗,那人卻高聲喝止,言道︰
“且住!”
潘璋聞言,喝道︰“汝欲降耶?”
那人道︰“汝陣前著白袍者,可是長阪坡虎雛?”
潘璋聞言,回頭看了一眼,回曰︰“是又如何!”
那人道︰“我與虎雛有約,且容答話。”
潘璋聞言,思忖孫權素愛趙林,今既有故交在此,且先容他敘舊,左右這人乃是浚遒守將,若要攻城,必有一戰,屆時再殺之建功不晚。
思及此處,遂撥馬讓開,叫其自去陣前。
那人見狀,拱手一禮,徑直縱馬上前十余步,高喊道︰
“虎雛趙柏軒,可記得昔日長阪坡之張 ?”
趙林聞言,恍然大悟。
這正是趙林昔日長阪坡救糜夫人時,第一場賭斗的對手,冀州張 。
當初此人使大刀與趙林廝殺,不重大刀蓄勢,卻行虛晃招數,被初出茅廬的趙林只七八合便刺于馬下。
既認出此人,趙林想起昔日曾與此人約定,來日相遇戰場,再決生死。
遂策馬上前,微微拱手,朗聲道︰“張將軍,別來無恙。”
張 道︰“向日與將軍拼斗, 蒙將軍不殺,約定來日再決生死,不期今日便與將軍相逢于戰場。”
趙林聞言,朗聲道︰“張將軍非我敵手,何如下馬請降,與我一同效力玄德公?”
張 聞言,嘆曰︰“我家中老小皆在鄴城,豈容投敵?
今日再與趙將軍相逢,願求死戰一場。”
趙林聞言,奇曰︰“張將軍自知不敵,為何要戰?”
張 道︰“向日趙將軍雖年少,卻為救主君家眷而舍生忘死, 深服將軍忠義,今願效仿之。
為主盡忠,信守諾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