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簡雍奉劉備之命,入成都,與劉璋商議歸降之事。
簡雍乘車輦至東門外,高聲叫門曰︰“吾乃荊州牧麾下從事,簡雍是也。
奉玄德公之命,請見劉季玉!”
城頭自有守將報與劉璋。
劉璋命大開城門,迎簡雍入內。
簡雍扶車架,立于車輦之上,叫侍從駕車入城。
及入城,行于長街,直入宮門。
簡雍傲睨自若,神態倨傲,沿途無論官員、百姓,多以仰首俯視之態。
及至宮門前,仍不下車,催促侍從駕車入宮。
時有一人不忿,拔劍在手,刃指簡雍,斥曰︰
“我主為百姓計而率眾歸降,汝安敢藐視我蜀中人物!”
簡雍聞言,見那人須發皆張,雙眸充血,怒不可遏的神態不似作偽,急忙叫停,跳下車來,拱手曰︰
“公勿見怪,雍不識蜀中人物,方才失禮了。
不知足下為何人也?”
那人見狀,強壓怒氣,咬牙道︰
“旁人懼死,我卻不怕!
我姓秦名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也。
汝若報復,只管尋某便是!”
簡雍連道︰“不敢,不敢。”
秦宓見狀,怒氣稍散,乃引簡雍步行入大殿拜見劉璋。
簡雍行外臣拜揖禮,劉璋下階相迎,深揖回禮,攜簡雍之手,一同上階入席。
敘話數則,簡雍言說劉備寬宏大量,仁義無雙,無加害之意,必厚待劉璋,使闔家富貴。
劉璋聞言,心中大慰,命人大擺酒宴,款待簡雍。
並安排黃權、劉巴、董和及放出監牢的王累收拾印綬文籍,百官名冊,成都戶籍等物,約定明日正午,出城獻降。
另一頭,劉備亦得侍從回報,遂命大軍整肅軍容,擦拭鎧甲兵器,不可失禮。
一夜無話。
次日巳時,大軍出轅門,趙林亦率數萬新兵匯入劉備大軍,合十萬之眾。
人皆精神抖擻,容光煥發,衣甲鮮明,軍容齊整。
大軍于午時二刻,列陣于東門外。
遠遠望去,數十方陣如刀切斧劈一般整齊,其中槍矛如林,刀盾如牆,有旌旗千面,隨風招搖,戰將百余,皆雄壯威武,謀臣數十,皆著綸巾,穿素衣,乘馬佩劍。
數百文武前頭簇擁著一位身穿金盔金甲,乘駟馬車輦之人,其後有一魁梧將軍,扛著一面大 。
上有隸書︰漢荊州牧左將軍劉。
午時三刻,烈日當空,疾風驟起。
成都東門大開,無數文臣武將跟隨一輛車輦出城。
方出城十余步,跨過護城河,車上下來兩人,一人面帶忐忑之色,手捧錦繡木盒而行,一人含笑負手而行,頗為自得。
這二人正是劉璋與簡雍。
一眾益州文武緊隨二人之後,步行數百步,來到劉備車輦前方停住。
劉璋獨自上前數步,雙膝跪地,手捧木盒呈于頭頂,高聲喊道︰
“益州劉璋,獻印歸降!”
此言一出,劉備方才下了車輦,按劍行至劉璋面前,卻不去取劉璋呈上的木盒,反而對身側的趙林使了個眼色。
趙林會意,先是抱拳一禮,繼而雙手接過木盒,捧在胸口,依舊肅立劉備身側。
劉備見已取了印綬,遂伸出雙手扶起劉璋,溫言道︰
“備與季玉乃同宗兄弟也。
向日听聞蜀中有蠻族為禍,季玉討伐不能,備不忍百姓遭難,遂命柏軒領兵入川相助。
如今兵戎相見,非為兄之願,奈勢不得已也。
賴季玉賢弟識大體,免去你我同宗兄弟相殘之悲劇,此乃益州萬民之幸也。”
劉璋聞言,垂淚曰︰“兄乃世之英雄,才能德行百倍于我。
今將州郡百姓盡皆托付與兄,璋願求富貴于宅邸之中,再無他念,萬望宗兄明鑒!”
劉備聞言,笑曰︰“你我同宗兄弟,備必厚待與你!”
言罷,執劉璋之手,同乘駟馬車輦,命趙林捧著印綬立于車尾,一同入城。
初入成都,走長街,入宮門,車輦不停,徑直行在宮中廊道之上,直至大殿。
劉備自與劉璋攜手進殿敘話,趙林則去尋龐統、法正,手持印綬,配合二人與黃權、劉巴等人交割。
忙碌半日,尚有百姓戶籍未曾理順,劉備卻遣人來請赴宴。
趙林遂將印綬盛入木盒,用絹布作為包袱,系在後背上,往大殿行去。
宴上,益州文武入右席,劉備麾下則入左席,案上美酒菜肴無數,卻無一人盡歡。
如此日間交割,夜里擺宴,接連十余日,及益州戶籍公牘皆交接清楚,方止。
這段時日里,益州各地紛紛來降,城中亦有無數文武投效劉備,其中不乏昔日趙林書于密簡之上的人物,劉備只暗中記下幾人,待之如常。
這一日,劉備召集麾下文武,並益州新投之人,同聚大殿,論功行賞。
由法正照本宣讀。
先是劉備自領益州牧,原益州新降文武,盡皆重賞。
擬封名爵,略曰︰
嚴顏為前將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許靖為左將軍長史...
凡益州六十余人,皆擢升官職。
又有原劉備麾下,諸葛亮為軍師;
關羽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
張飛為征虜將軍,新亭侯;
趙雲為鎮遠將軍,永昌亭侯;
黃忠為征西將軍,關內侯;
馬超為征北將軍;
魏延為揚武將軍。
其余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劉封、關平、周倉等,皆有升賞。
另取黃金白銀,蜀錦袍服分別賞與諸葛亮、關羽、趙雲三人。
又命殺牛宰羊,大賞士卒,開倉賑濟百姓,使軍民大悅。
如此,無論舊臣降臣,士卒百姓,人皆有賞,獨趙林未曾提及。
待夜半時分,宴席散去,劉備請趙林入後宅相見。
君臣見面,劉備問趙林曰︰
“柏軒有謀國之功,未曾加封,可有怨言?”
趙林道︰“諸公皆在戰後封賞,林卻早有主公提拔,何怨之有?”
劉備聞言,又問曰︰“益州文武新投,多閑散無事可任,吾意分新卒與眾人為部曲,柏軒之意若何?”
趙林聞言,自懷中取出護軍都督大印,呈遞劉備,言道︰
“林無異議。”
劉備接過大印,置于案上,又問曰︰
“益州雖定,人心尚不安穩,吾意調回子龍,柏軒以為,誰人可鎮交州三郡之地?”
趙林聞言,思忖片刻,進言曰︰
“士家久居交州,可治政。”
劉備又問︰“何人可治軍?”
趙林曰︰“林以為,可從益州諸將之中挑選持重之人擔當。”
劉備聞言,頷首示意認同,忽撫掌笑曰︰
“虎威將軍,止一虛職,豈足酬功?
往後這宮殿之中,凡帶甲執銳之士,皆受柏軒統轄,為護軍中郎將。”
言罷,又笑道︰
“柏軒懶散慣了,往後若在大殿議事,可劍履入內...賜爵逸安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