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

第291章 攻心為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早晨七點 本章︰第291章 攻心為上

    劉備聞言,頷首道︰“言之有理,可法孝直之才,不下于龐士元,吾亦非偏听之人,如何便算昏君了?”

    趙林卻正色道︰“主公放縱法正逾矩,便已是偏听了。

    況且主公戎馬半生,征戰不休,自是雄才大略,可主公百年之後,繼任者若何?

    即便禪弟賢明,再繼任者若何?

    難不成主公以為子孫後代皆為不世出的明君之才?”

    劉備聞言,不知如何作答。

    趙林又道︰“《孟子》有雲︰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此論道破君臣之道矣。

    主公試想,凡邦國朝廷,何以率萬民而居高位?

    乃為民謀福祉也。

    民樂,則天下安穩,雖奸邪陰謀之輩不可亂天下。

    民苦,則天下動蕩,雖忠臣賢君不可絕陳勝、吳廣之輩也。

    天下社稷,因民樂而興,因民苦而衰。

    而為君上者,則因社稷興而安,因社稷衰而危。

    主公,所謂︰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為君上者,切不可因喜好而偏听,亦不可因厭惡而拒良言。

    當效仿古之明君,公私分明,廣開言路。

    無論諫者親厚疏遠,俊朗丑陋,或是德行優劣,皆須納利于國家之策,方為明君,受萬世敬仰啊。”

    劉備聞言,贊曰︰

    “以銅為鏡...

    以史為鏡...

    以人為鏡...

    此論甚高。”

    言罷,謂趙林曰︰“柏軒肺腑之言,吾盡知矣...”

    趙林卻抬手打斷劉備,言道︰

    “且慢忙言知。

    如今益州已是囊中之物,來日主公治理州郡,可知其中福禍相依?”

    劉備聞言,奇曰︰“益州天府之國,取之有何禍?”

    趙林道︰“主公立足江陵彈丸之地時,左右老臣,如我二伯,三伯,我叔父等,皆為武將,孫乾、簡雍、糜竺等輩雖有才能,卻非謀主。

    及至諸葛孔明出山,主公委以重任,文武皆服其智,無有爭端。

    入川之前,荊州英才多有來投者,如馬氏兄弟、龐士元等。

    雖為新投之人,卻在荊州本土,多有家族相助,又因領土狹小,與主公麾下老臣亦無爭端,反倒是交往頻密,同僚默契。

    如今深入蜀中,益州本地賢才多有投效者,卻與我等老臣不睦。

    主公試想,來日取了益州全境,主公治所何在?

    益州之臣可能容我等老臣,或荊州人士居高位而治本土?

    如此,主公麾下分出派別矣。

    荊州派為我等老臣,益州派為本土士族,如此兩派相爭,必誤國家大事。

    主公不可不防。”

    劉備聞言,眉頭輕皺,問道︰“柏軒之意,欲不取益州士族?”

    趙林搖頭道︰“非也。治理州郡,外人難以取信于民,亦難有一心為公之人,豈能不讓本地人治理益州?”

    劉備思忖一番,又問曰︰“均衡之道?”

    趙林頷首曰︰“然也。主公既克益州,便坐擁一十九郡國之地,來日再北上取西北養馬之地,便擁有半數天下。

    屆時主公麾下文武何其眾也。眾則必有地域之分,轄管之別,或有類聚,或有群分,凡志同道合之人,互幫互助,乃人之常情也。

    今日只有兩派,主公何不嘗試一番均衡之道,先積累經驗,待他日扶大廈之將傾時,當已深諳此道。

    彼時雖派別繁多,主公卻游刃有余,更能將此道傳于禪弟,使後世子孫代代相傳,成萬世之基業。”

    劉備聞言,細思半晌,忽執趙林之手,垂淚曰︰

    “柏軒愛我至深,方有此肺腑之言,傳世之論。

    蒼天何幸厚于備,降柏軒臨世,為我臣子。

    備若有三興大漢之日,必不忘今日之言。”

    言罷,便叫趙林回去歇息,自己急匆匆起身,取來筆墨,將方才趙林所言記錄于絹布之上,視如珍寶一般盛在木匣之中。

    次日天明,大軍開拔。

    趙林依舊不著甲冑,只作武士打扮,一手搭在腰間劍柄上,一手隨意擱在馬鞍上,不時捋一把馬鬃,任由馬兒馱著他跟在劉備身側。

    龐統不時發號施令,指揮大軍前行,法正卻被劉備調去黃忠處,輔助老將軍驅趕蜀軍。

    行至正午,忽有傳令兵飛馬來報,言左右兩路先鋒自蜀軍兩翼夾擊,殺得蜀軍大敗,楊懷落荒而逃,此刻兩位先鋒正依計而行,率軍綽在敗軍之後,只追不殺。

    龐統聞訊,遂命大軍分作兩部,一部立時著甲,乘大車疾行,隨時增援兩路先鋒。

    一部仍卷甲輕行,卻問趙林暫借部曲,命謝旌領兩千羌騎游曳大軍四方。

    命沙摩柯領蠻兵護衛大軍兩翼。

    又命陸遜親率破軍營著甲乘車,跟隨在中軍左近,以防不測。

    大軍又行十余里,黃忠遣人來報,言蜀軍多有棄械投降之人,法孝直諫言盡數收納,押解至後軍隨行。

    龐統聞訊,見劉備面帶不悅,遂出言解釋道︰

    “主公勿憂,先前定計驅趕蜀軍,一則可趁機奪門,二則可行攻心之計。

    如今蜀軍皆降,雖有致敗軍人少而成都不開門相救的可能,卻與攻心之計無礙。

    想來法孝直此舉,乃棄奪門之意,欲行攻心計矣。”

    劉備聞言,眉頭舒展開來,笑曰︰“如此便好。”

    龐統見狀,遂命向寵、向朗叔佷領一部兵馬去黃忠處押解俘虜,暫且不提。

    且說黃忠與馬超一左一右,呈鉗形攻勢夾擊蜀軍,驅趕敗兵向西逃竄,沿途多有降卒跪地乞活。

    黃忠問法正曰︰“孝直,主公先前定計只追不殺,如今降者甚眾,我等如何應對?”

    法正捋須曰︰“老將軍勿慮,先前定計只追不殺,是為驅趕蜀軍至成都城下,若殺傷眾多,敗兵人少,恐成都不開門相救。

    如此,奪門之計便無能為矣。

    誰知楊懷竟敢率軍來攻,為我軍所敗,其軍潰敗之際,即便我等不收納降卒,楊懷竭盡收攏敗兵之能事,恐怕能隨其趕到成都之人,亦不足數。

    既如此,何妨老將軍盡收降兵,來日追至城下,便押解降兵上前,以示我軍軍威,棄奪門之計,而攻心勸降劉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第291章 攻心為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第291章 攻心為上並對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