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處,黃權拱手進言道︰“主公憐惜百姓,乃仁慈明君也。
如今牛 危急,不可不救。自成都去牛 只有一條大路。
不若主公將援軍分作兩部,前部先行,大部緩行,一則可馳援張將軍,二則若牛 已失,前部探得虛實,便可報于大部,一同退兵回城。
如此,亦可保大軍無損,仍能力保成都不失。
主公以為如何?”
劉璋聞言,思忖一番,不得計,乃環視大殿,見多有垂頭不語者,只有左近之人面帶焦急之色,遂心下暗傷,頷首道︰
“就依公衡之計。只是須派何人領兵方能穩妥?”
楊懷聞言,自告奮勇,抱拳曰︰“末將願領兵增援張將軍。”
黃權見狀,環視大殿,心道目下也只有楊懷敢戰了。
遂言道︰“楊將軍需何人為副?”
楊懷道︰“此去牛 乃為增援,若牛 仍在堅守,路途中並無戰事;
若牛 已失,末將領兵退回便是,因而無需副將。”
黃權卻道︰“若牛 不失,自無不妥,倘若事不協,將軍與劉備遭遇,豈不孤掌難鳴?
還是另派一人統領前部兵馬,如此兩軍遙相呼應,也好互相掩護撤回,將軍以為如何?”
楊懷見狀,只得抱拳一禮,言道︰“末將無有異議。”
黃權頷首,問劉璋曰︰“成都縣令李嚴,務實能干,頗通軍略,主公以為派此人為前部,可否妥當?”
李嚴,字正方,原是荊州劉表帳下從事,前年曹操入荊州,此人逃亡益州,轉投劉璋,被錄用為成都縣令,多獲名聲。
劉璋思及李嚴能干之名,遂頷首曰︰“李正方有才干,必能勝任。”
如此,劉璋命李嚴率五千步卒為前部,楊懷率兩萬馬步軍為大部,兩軍一前一後出城,支援張任死守牛 。
時吳班早已潛入成都,藏身家族之中,每日差人散布謠言,順利拖延劉璋派遣援軍,卻于這一日得奴僕來報,具言有大軍出城,往東而去。
吳班細問何人領兵,其軍幾何,那奴僕原是自家部曲的隨軍死士,探得真切,一一稟明。
吳班聞言,思忖一番,撫掌曰︰“此必是劉璋派往牛 的援軍!”
遂急忙親筆書信一封,命親衛喬裝打扮,攜書徑往牛 ,星夜兼程報信。
卻說李嚴領五千步卒為前部,沿大路向東,卷甲輕行,每日約莫走四五十里。
這一日,前部軍馬行至一處村落附近暫歇,有樵夫歸家途中為士卒劫掠,恰巧被李嚴救下。
那樵夫跪地謝恩,言道︰“將軍大人救了小老兒性命,無以為報,小老兒願在家中為將軍立生祠祭拜,祈求蒼天庇佑。”
李嚴聞言擺了擺手,正欲離去,卻忽聞那樵夫離去之際,喃喃自語曰︰
“想不到天下除了劉皇叔麾下,還有不欺凌我百姓的將軍...”
李嚴聞之,叫住樵夫,問曰︰“老丈可曾見過劉皇叔麾下之人?”
樵夫道︰“小老兒哪有這般福氣,是俺家中女婿前幾日自牛城里歸家,言說有位姓張的將軍強征青壯守城,若不是劉皇叔開恩,叫青壯離了城牆再發兵攻打,俺家女婿斷無活路哇。”
李嚴眉頭一皺,又問道︰“老丈可知牛 縣戰事如何?劉皇叔可曾取了城池?”
樵夫道︰“小老兒哪能知曉此事?不過...幾日前,有兩伙人在俺村附近廝殺,留下了一地尸首哩,叫甚麼...尸...尸橫遍野。”
李嚴聞言,奇曰︰“可否勞煩老丈引我去戰場一觀?”
話音未落,忽有一斥侯來報,言說東南方三里外,有廝殺痕跡,從衣甲碎片來看,應是分屬蜀軍。
李嚴聞之,急翻身上馬,領親衛去看。
及至戰場,見遍地馬蹄印記,間或有野獸爪印,咬痕。
刀槍劍戟等兵器皆不見蹤影,尸骸雜亂,分散于地,應是野獸撕咬所致。
其中幾具骸骨上還掛著蜀軍衣甲片縷。
李嚴環視四周,見只有親衛在側,遂謂左右曰︰“以爾等觀之,此為牛 求援信使耶?為敗軍耶?”
左右聞言,面面相覷,有一人拱手曰︰“以某觀之,應為敗軍。”
李嚴聞之,奇曰︰“何以知之?”
那人道︰“將軍且看此地,雖尸骸難以拼湊,卻明顯非三五人骸骨,或有數十人之多。
若為信使,當輕騎快馬,必不會有如此之眾。”
李嚴聞言頷首,嘆曰︰“若果真如此,牛 已失矣。”
言罷,又問那親衛︰“汝隨我多年,如手足一般,以汝看來,劉備劉璋,誰輸誰贏?”
那人道︰“將軍昔日為荊州從事,投奔劉璋之後卻只得一縣令,可見劉璋不識將軍之才。
如今益州多有降劉備之人,可見劉璋已失人心,日後必為劉備取代。
將軍今領大兵于外,何不率眾去投劉備?
一來,率眾歸降,必有重賞,二來也可一展將軍才華。”
李嚴卻道︰“倘若劉備名不副實,亦不重用于我,又當如何?”
那人道︰“某非智謀之士,只懂些粗淺道理。將軍向日在荊州時,與劉備有舊,今若率眾投奔,必有重賞,即便不曾重用,也比區區一縣令位高。”
李嚴聞言,搖頭道︰“如今我領兵在外,已非一縣令。”
那人卻道︰“將軍之才遠強于那楊懷,他領兩萬大軍,將軍卻只領五千步卒,劉璋不公至此,將軍何必愚忠于他。”
李嚴聞言,思忖一番,終是拿不準主意,遂嘆曰︰“且容我慢慢思之。”
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李嚴依舊領兵向東。
傍晚時分,大軍埋鍋造飯之際,副將來報,言散出的斥侯未曾回轉。
李嚴心知斥侯可能遇到了荊州軍,遂下令不許生火,只把干糧拿來吃用。
命令下達不過片刻,李嚴忽見東方有十數騎駐馬緩坡之上,正遠眺營地。
借助落日余暉,依稀可見那十數騎皆著荊州軍衣甲。
李嚴見狀,急喚來軍中向導,問曰︰“此地距牛 有多遠?”
向導曰︰“約莫尚有三十余里,明日便可抵達。”
李嚴聞之,命向導退下,謂左右曰︰“牛 入劉備之手矣。
此十余騎必為荊州軍斥侯,既來此地,大軍不遠矣。”
左右聞言,問曰︰“將軍欲戰欲降?”
李嚴沉思良久,忽起身言道︰“速差人報訊與楊將軍,若他來救,李某便戰,若他不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