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黃忠刀錘並舉,殺上城頭,連殺十余人,兩合陣斬西城守將。
蜀軍先前被先登利斧甲士震懾,又被老將黃忠的勇武駭得雙腿發軟,早無決死之意。
如今守將被斬,荊州軍重甲勇士陸續跳上城頭,看那厚重的甲冑,魁梧的體型,蜀軍更懼,遂多有丟盔棄甲,倉皇而逃之人。
趙林于城下見得黃忠先登,勢不可擋,便差了斥侯去南城報信,同時大手一揮,命西城外的荊州軍速速進兵,緊隨黃忠及五百甲士之後。
城頭上,黃忠陣斬守將,趁著左近蜀軍驚懼之機,率十余甲士向一側沖鋒,意欲攪亂守軍防御,讓更多的甲士順利登城。
老將軍身先士卒,一手環首刀左攔右擋,格開敵軍攻來的兵刃,右手鐵錘順勢掄起,一錘斃命一人,如入無人之境。
其後十余甲士列線陣,肩並肩排成一排,各舉斧、錘,緊隨黃忠左右,但有放過來的蜀軍,或被一斧劈胸,或被一錘碎顱。
城頭上,十余甲士所過之處,只留下一地的殘肢斷臂,碎骨血漿。
前行數十步,斬殺蜀軍百余人,使兩架雲梯再無守軍防御,眾甲士迅速攀登上城,分頭向兩側殺去。
及至黃忠率數十甲士沿著城牆沖突,殺散牆上蜀軍,越來越多的荊州軍攀登城頭。
一時間,城頭上的守軍越發稀少,攻城的荊州軍士卒越多,幾乎全佔了西城。
再看東面,魏延亦是身先士卒,卻是背負一柄大劍,約莫有近五尺長短,外形像極了趙林的寶劍。
待側身懸掛雲梯右側,躲過城頭投擲的巨石,魏延趁機手腳並用,連登十余階,翻身跳上城垛,將背負的大劍取在手中,雙手握住劍柄,一腳踢飛劍鞘,順勢拔劍,面露張狂笑意。
當真是威風凜凜,只是神情動作,像極了某位趙姓戰將。
東城守軍見魏延上城,一副絕世猛將的威風姿勢,先被唬住一瞬,緊接著便在東城守將呼喝下,並肩上前,亂矛戳刺,欲將這位站在城垛上的高手推下城去。
魏延狂笑一聲,邁步跳下城垛,順勢舞劍纏頭,劍鋒橫掃,蕩開數桿長矛,復旋身再掃,連斬三人,殺出一條路來,徑直往那呼喝不休的守將殺去。
而在魏延身後,兩只鐵手已然攀住女牆...
“大兄,北門守軍巡查甚嚴,我等一旦靠近,必為其察覺,這可如何是好?”
北門左近街巷中,數十青壯簇擁著一位高大男子。
“北門西側有我句家私宅,我等可藏身于內,相機而動。”
話音剛落,有一青壯問曰︰“既是句兄家宅,我等行陰算刺殺之舉,倘若事不成,豈不連累兄長家眷?”
眾人聞言,皆面露遲疑之色。
那句姓大兄卻擺了擺手,笑道︰“無妨。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得遇明主,豈能不效死追隨?
今日,我誓要捉了張任,投奔玄德公麾下,以為晉身之資!”
言罷,便率數十人繞路翻牆,潛入句家空寨,埋伏起來,卻叫識得張任相貌的兄弟守在虛掩的大門之後,緊盯長街,專候張任到來。
時張任正在南城樓上督戰。
荊州軍箭矢如雨,又有投石車不斷發射石塊,壓制的蜀軍抬不起頭來。
所幸這般戰法耗費不少,未能持久。
箭矢稍減,投石亦停。
龐統叫左右搖旗吶喊,擂鼓進兵。
張任于城樓上望見敵軍大舉進攻,而城頭上守軍已無甚戰意,只是礙于少數死士督戰,方才勉力守城,情知必不能久守,遂頻頻回首,去看城下有無取來戰馬。
然而及至雲梯搭牆,荊州軍士卒蟻附登城,仍不見取來戰馬。
張任無奈,只得親自拔劍下樓,去城頭督戰,激勵士氣。
有先前兩翼求援時的作態,士卒皆以為張任欲死戰不退,與牛 共存亡,此時見張任拔劍在手,于城頭巡視,為其悲壯感染,士氣略有提升。
如此,荊州軍雖有攻城利器,又人多勢眾,卻總歸是攻難守易的圍城戰,倒也無法輕易先登。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戰況愈烈,蜀軍無後備生力軍,終究是人少,不足以將城頭防御周全,已有數名荊州軍士卒奮力登上城牆,與守軍短兵相接。
張任見狀,急率左右親隨趕去救援,合力將敵軍趕了下去。
如此一來,守軍更是篤定張任將軍誓要與城同休,頓時士氣大振。
待張任回到城樓處,忽有一甲冑不整,面帶驚慌之色的斥侯奔馬而來,急報曰︰“將軍!西城已失,守將被那黃忠斬了!”
張任聞言,不及大驚失色,又有一人氣喘吁吁趕來,急報曰︰“將軍!東城守將被魏延所傷,荊州軍已然登城,求將軍速速派兵增援啊!”
張任初聞西城已失,本是慌亂不已,此時再聞東城亦危,卻鎮定下來。
二斥侯見張任聞報卻不應對,皆急切詢問如何處置。
卻未曾見得張任環視左右親隨,隱晦的做了一個刀切的手勢。
此時蜀軍皆在城頭奮戰,城樓處只有張任親信在場,立時便有數人自二斥侯身後靠近,一齊按住手腳,捂嘴割喉。
待二人感覺到咽喉的一抹涼意,尚不知為何逃出敵軍的追殺,卻被自家袍澤兄弟暗算身死。
二人含冤而死,血液仍從脖頸處噴涌,那動手的人中卻有一人跨過尸體,行至張任面前,抱拳曰︰
“事急矣,請將軍速離北門,追兵自有我等拼死擋之。”
張任卻看著遠處長街盡頭匆匆趕來的親信和戰馬細軟,言道︰“爾等久隨我左右,名為主臣,實為兄弟也。
今城破在即,生死存亡之時,我安能棄諸位而獨活?”
長街上,那數名親隨渾身浴血,縱馬飛奔而來。
張任︰“我為蜀中大將,雖失牛 ,尚有成都堅城高牆可守,有數萬大軍可拒敵,安能輕易身死,叫主公無將可用?
我意率爾等快馬回成都向主公進言,行堅壁清野之策,死守成都,拖垮劉備。
然此行雖為大事,卻終究難逃兵敗破城之名,爾等可願與我背負罵名而救國家耶?”
左右聞言,皆抱拳曰︰“誓死追隨將軍。”
更有一死士上前,跪拜于地,言道︰“某與主人身量相當,願求主人衣甲,以為替身,迷惑敵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