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劉備寢帳。
趙林來訪,與劉備對案而坐。
劉備曰︰“柏軒今日議事心不在焉,可是有話要說?”
趙林抿著嘴,頷首。
劉備見狀,嘆息一聲,問道︰“可是因戰死士卒之尸首?”
趙林頷首,反問曰︰“主公以仁德名揚天下,今日為何不殮戰死將士的尸首?”
劉備嘆曰︰“今時不同古時,張任奸詐之人,如何能容我收殮戰死將士?”
趙林言道︰“主公可曾派使者去問張任?”
劉備搖頭道︰“此人狠辣,恐折辱使者。”
趙林又問︰“主公可曾射箭書于城中?”
劉備搖頭道︰“張任狡詐,即便他應允我等收殮戰死將士的尸身,只怕再有算計。”
趙林聞言,冷笑道︰“汝非劉備矣。”
劉備聞言大怒,斥曰︰“小兒欲反耶!”
趙林卻正色道︰“若是我主劉玄德,必不會使忠義烈士,曝尸于敵軍城下!”
劉備怒曰︰“張任奸詐狠毒,一把火燒死我兩千精銳甲士!
汝道我不願厚葬烈士?那尸首皆在城下,更在城中,遣誰去收殮!
若張任再放冷箭,莫非要為這兩千尸身,再戰死兩千人嗎!”
趙林卻冷笑道︰“若是我主劉備,豈會不遣一使,不書一信,便只會在此口說無憑,便放任兩千忠勇烈士曝尸于城下!”
劉備聞言,怒色更盛,起身踹倒趙林,自劍架上抽出長劍,劍指趙林,斥曰︰
“汝欲反耶!”
趙林躺在地上,手捂肩膀傷處,正色道︰“我自隨主公以來,歷經生死,如何會反?
卻不知向日追隨仁德之主的英才,來日會不會棄今日之劉備而去!”
劉備雖怒,見趙林手捂左肩,又想起那日親眼見得趙林拼死去攔張任,被一槍挑下馬去,頓時心軟不少,又聞其言,知趙林是在諫言,遂收劍還鞘,謂之曰︰
“如此諫言,當真不怕我怒而斬汝頭顱?”
趙林目光灼灼,正色道︰“若因忠言逆耳,便斬我頭,如此剛愎自用之主,早晚橫死,我又何惜一頭顱?”
劉備聞言,心火又起,卻強忍壓下,沒好氣道︰“忠言逆耳...汝嘗言︰‘語言是一門藝術。’
今日怎就‘忠言逆耳’?你語言的藝術呢?”
趙林聞言,撓了撓頭,心道︰“吹個牛你還當真了。”
劉備見趙林不語,遂單手扶他起來,掀開外衣,見其傷口並未崩裂,遂坐回案邊,言道︰
“汝有何計可收殮將士?且試言之。”
趙林道︰“無計,只有些許粗笨法子。
一則,主公可親筆書信一封射入城中,邀張任陣前答話,商討埋葬兩軍戰死將士之事。
二則,或書信一封,曉以大義,明言欲收殮陣亡將士,若其不允,或暗中偷襲,必將此事傳揚天下。
若是遣使,亦可以此言相告,料張任不敢折辱過甚。”
劉備聞言,皺眉沉思片刻,問曰︰“倘若他執意不肯,又待如何?”
趙林道︰“林曾與龐德飲酒閑談,其言張任昔日被擒之時,曾舍命保麾下部曲。
數日前,林去牢中見過泠苞,細問張任所為...”
劉備耐心听趙林說完,問道︰“依你之見,張任好名?”
趙林頷首道︰“十之八九。”
劉備思忖一番,言道︰“若屬實,此計可行。”
趙林卻搖了搖頭,言道︰“如今我軍士氣低迷,將士多有畏懼甕城火攻埋伏之人,若只厚葬陣亡烈士,恐不能提振士氣。
為今之計,當作特例,厚葬烈士,或豎碑,篆文祭奠,厚待其家眷...”
趙林將能想到的辦法一一相告,末了,正色道︰
“此事須主公親力親為,務必不可假手于人。”
劉備聞言,已知其意,嘆曰︰“柏軒之言,真乃仁德之主所為也。
今兩千將士慘烈捐軀,備若不能妥善安置身後之事,何以對眾將士之心,又何以彰吾仁德之名于天下?
吾當依汝之計,親力親為,以慰忠魂,亦可重振我軍士氣。”
遂即命人取來筆墨絹布,凝思片刻,揮毫作書,言辭懇切,先陳兩軍交戰,死傷皆為蒼生,本非所願。
又言收殮陣亡將士,乃大義之舉,望張任能以寬仁之心,再加之劉備曾下令安葬先前陣亡的蜀軍,允諾此事,使死者入土為安,莫教英魂含冤曝尸。
書畢,令人以強弩射書入城中。
次日辰時,劉備又召諸將入帳,言及厚葬陣亡將士、撫恤家眷諸事,令眾將各司其職,籌備相關事宜,或鎮守大營等。
諸將聞之,皆感劉備仁德,士氣稍振,紛紛應諾,口稱願效犬馬之勞。
待至正午時分,仍未見張任有回信。
劉備又尋來一能言善辯的降卒為使,囑其若見張任,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言明若張任應允,日後或有相見之時,亦當厚報;
若執意不許,此事傳揚出去,恐天下人皆會詬病其不仁不義,損其名聲。
使者領命,攜書往城中而去。
及至傍晚時分,使者歸,言張任起初嚴詞拒絕,後聞曉以大義之辭,又恐聲名有損,終是應允。
但只許荊州軍在明天白日里收殮尸首,且不得借機生事,否則弓弩伺候。
次日,辰時。
劉備扮作尋常士卒,攜陳到、趙林與五百甲士,皆輕裝簡行,手持擔架等物,往尸骸所在的牛 南門而去。
幸得蜀軍守信,未暗中放箭相阻,眾人遂得以收斂尸身。
其間,五百余人見兩千將士皆被燒至焦炭之狀,慘不忍睹,眾人皆悲從中來,有涕淚者,有默默垂首者,有眼含殺意,不時看向城頭者,不一而足。
劉備、趙林亦眼眶泛紅,痛心不已,只有同樣扮作小卒模樣的陳到,始終面無表情,貼身護著劉備。
待收殮完畢,尸身皆運至大營西南面約五里處。
此地乃是龐統親自策馬走遍附近山林,尋到的風水尚佳之地。
早有諸將各率部曲,輪流掘出一深坑。
及入葬之時,上至劉備,下至尋常士卒,皆依著趙林先前囑咐劉備的安排,每人捧一捧土,灑進坑中埋葬。
及豎碑之時,劉備又親題碑文,詳述此戰經過,盛贊將士忠勇,觀者無不感懷落淚。
